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动漫 >正文

还在怀念灌篮高手么?不如期待更多的大圣“归来”

2020-09-03 14:29    

11月4号,翻翻动漫良著良作漫画家幽·灵再次出现在第十一届“新星杯”的活动现场。

这对被称为2016年最赚钱的美女漫画家,半认真半唏嘘地发朋友圈说:“新星们各个实力强劲,还请手下留情不要那么快把我拍死在沙滩上。”

中学时期投稿还得不到任何回复的这对双胞胎,如今伴随着意大利名车的轰鸣声出场,穿过红毯和粉丝的尖叫,享受着影视明星般的待遇。

幽·灵的漫画家轨迹,映射了中国漫画崛起的整个历史:从被认为是洪水猛兽到小学教师把漫画作品布置为读后感的主题,从蜷缩在日漫的阴影里到向日本输出漫画,从报刊亭的全面拆除到条漫形式的全面盛行……

据估计,2017漫画产业的产值超过1500亿,这差不多是4个王者荣耀的总产值。但,这与日本230万亿日元的产值相比,还有足够大的增长空间。

不知道幽·灵望着台上的后辈们,会不会满眼都是曾经的自己。

01

从兴趣到职业,这条路走了十几年

“我以后一定要做漫画家。”小学五年级的幽·灵就对妈妈立过这样的flag。

妈妈没有反对,只说,“等你以后真的做了,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个回答很现实,毕竟在十几年前,漫画家在中国似乎都不能算是一个“正经职业”。

比同龄人幸运的是,幽·灵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即便是因为上课画画被老师没收了铅笔,妈妈也从不责怪。幽·灵回忆,还在小学的时候,姐妹俩就开始兴致勃勃地画起了四格漫画。尽管剧情跳脱不出小女孩的“玛丽苏”情节,但也吸引了很多同学来“催稿”。

幽·灵的手稿

在家人和同学的支持下,幽·灵的漫画创作一直没有中断,并开始尝试给一些平台投稿。从最初作品石沉大海到第一次漫画被收录、被连载、出第一本单行本,到被称为“2016年身价最高的中国漫画家”,幽·灵坦言,“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到能做到今天这样。”

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推出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一系列高水准动画片。它代表了曾经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准,也有过至今无法复制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影厂由于历史原因风头不再后,中国动漫产业也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沉寂。

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曾在2010-2014年期间,集中调研过“动漫之都”杭州的二十余家知名动漫公司,一眼望过去,都是密集的大学生做着枯燥的上色工作,大都集中在郊区,办公室艰难到大夏天都开不起空调,不成熟的商业环境下只有靠零星的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维持漫画公司的生存。

幽·灵回忆,一直到2015年,她的境况才有好转。新作《快把我哥带走》在微博和app连载后,出版单行本的数量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高,后来还迅速地加印了好几次。“那个时候才真切感觉到,看我漫画的读者真的多了好多。”

的确,与日漫相比,国漫的兴起才刚刚是这几年的事。随着看《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七龙珠》等日漫长大的80后、90后开始步入中年,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成了国漫的忠实拥趸。相比从日漫迁徙而来的国漫粉,很多低龄读者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国漫。《多米诺杀手》、《头条都是他》等优秀国漫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得到了日本集英社的推介宣传。

幽·灵告诉锌财经,她们的粉丝最小的才上小学二、三年级。从默默无闻到微博粉丝突破122万,作为翻翻动漫良筑良作签约漫画作者的幽·灵如愿踏上了职业漫画家的道路。

当然千里马还是需要遇到伯乐,翻翻动漫就是幽·灵的伯乐。

翻翻表示要让漫画的一切发生。

回首过去的十年,从纸媒到条漫、从单行本到阅读平台,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称其为“进入主流化的十年”。

02

平台崛起、条漫爆发,漫画和漫画家都在改变

2009年,幽·灵在中国传媒大学动漫专业念大一,当时她们的漫画正在有妖气上连载。“出单行本永远都是漫画家的第一个梦想,但是网络平台的出现,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展现自己。”幽·灵说。

事实上,2009年到2013年,甚至更早的2G时代,阅读平台都是网络文学的天下。而从2003年起点试水网文付费阅读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花钱购买文娱产品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而这又为漫画的付费阅读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据悉,网络平台的付费用户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6-35岁,热门题材主要是热血、悬疑、恋爱及耽美。

几家欢喜几家愁,平台崛起的背后,是纸媒的难以为继。

2017年,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8亿,点点鼠标就能读书看报的便捷让线下书报亭迎来了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据了解,2013年4月,郑州最后一座报刊亭被拆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市区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而从2008年底到2013年,全国共拆除了10468个邮政书报亭。

这就不难理解,曾经盛极一时的《漫友》和《知音漫客》如今纷纷转型,资深编辑跳去了平台,而漫画家们或独立创作,或组了漫画CP公司,当然也离不开资本化运作。

4G时代,流量不再捉襟见肘,而微博和平台的出现,降低了用户的门槛,引来了基数的进一步爆发。

咪咕阅读次元内容负责人陈晶琳说,2016年,咪咕的实际产值有68亿,客户端月活3500万,90后的用户超过了43%,00后的占比已经非常接近20%。

而条漫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更广阔的市场。

翻翻动漫集团副总裁陈晓东开玩笑说,他没预料到漫画阅读形式转变会如此快,不然10年前,公司取名的时候,应该叫“拉拉”。

从书本“翻翻”到手机“拉拉”,这样的改变再形象不过。

幽·灵认为,条漫的形式适应了现代人手机阅读的习惯,更适合新媒体传播。而这一点也引起了漫画家的普遍重视,并且做出了积极的改变。

而这些年漫画家群体的变化,幽·灵直截了当地总结为,“庞大了,有钱了。”

03

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本质是体验生活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对中国漫画产业主流化的看法比较谨慎,他认为漫画还没有处于主流的地位,“今天的动漫产值更多是游戏、日美漫画的周边衍生品,而漫画更多地被忽略不计。”

在咪咕数媒68亿的收入中,网文和漫画带来的收入有45亿,但漫画只占1/40,这个数据似乎也佐证了盘教授的观点。

日本动画协会近日发布的《动画产业报告2017》显示,日本的广义动画市场连续7年增长,并且连续4年刷新了峰值,突破2兆日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日本动画的海外市场规模达到76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7.85亿元),同比增长35.5%,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而在这221个签约的国家地区里,中国以355份合同位列第一。

基于国漫目前发展仍不充分的现状,以及正不断攀升的市场需求,盘剑教授对中国动漫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在未来不仅是漫画的受众群体变多,产值提高,漫画还将表现出其作为媒介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更多的领域创造价值。

玩法已经不同了。在今天,群体日益庞大的漫画家的工作形态也有了很大变化。漫画家单打独斗的战略失灵,讲求分工协作的漫画工业化模式在业界得到了普遍认同。以漫威漫画为代表的美国漫画,就是采取小组分工协同的工作方式。

爱梦ABD创始人雷鸣,从电影工业化的角度分析了漫画产业的类型、广度、深度、频次,是漫画如同电影一样可以量化的四个维度。他认为类型是其中最重要的,它天然决定了漫画的影响力有多少,能影响多少人,以及能影响什么人。

在雷鸣看来,现在大多数漫画家,还停留在画的阶段,而非故事的创作,“很多送来的漫画,我们都需要重新进行故事创作,才能包装成真正的IP。”雷鸣补充,无论个人创作还是团队创作,懂得所有环节的操作,正在成为基础。

就动漫公司而言,提高自己的工业化能力和技术壁垒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翻翻动漫的联合创始人陈晓东介绍,十年前,翻翻动漫做的是优质内容的代理,让国内的人看到海外的好内容;十年后,翻翻在聚集更多优秀的漫画家和热爱漫画的人,通过工艺化和商业化让翻翻成为一个宗派。

动漫产业的受众早已不局限于青少年,还覆盖了当下的消费主力。

左起盘剑: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陈晶琳:咪咕数媒次元内容业务部总监;陈晓东:翻翻动漫常务副总裁、联合创始人;曲延峰:宝利德(杭州)阿尔法罗密欧体验中心总经理;雷鸣:ABD爱梦娱乐创始人

而这个市场的广阔性和可能性,足够漫画家、漫画团队、平台和翻翻这样的动漫公司兴奋。

在锌财经和翻翻动漫联合举办的中国漫画产业峰会上,陈晓东透露,除了专注优秀的漫画内容生产,未来还将探索更多的商业化路径,比如让像幽·灵这样的优秀漫画家接触商业代言等等。

不带丝毫的迟疑,陈晓东拿起话筒,“我不喜欢什么‘打破次元壁’的说法,因为次元壁从来就不存在。”

QA

Q:受众群体广了之后他们对你的作品质量要求会更高吗?

A:对。既然是市场,它自然会自己筛选你的作品。

Q:团队创作者在创作流程中和你们有什么差异?

A:他们速度很快,一个团队分工明确的话速度就会很快。其实这样也是有好处的,你漫画更新的内容很多、很及时,就能更好地留住读者。

Q:你觉得个人创作和产业创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么?

A:我不认为集体创作的故事就一定比个人创作的内容要好,只是集体创作的方式可能更能够保障作品的稳定产出。

文∣二楞 螃蟹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