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刘基只因刚出山便给朱元璋献了此妙计,被朱元璋视为智囊

2020-09-03 19:06    

话说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隐居青田的刘基被朱元璋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于是选择了出山。

两人相互钦佩,相见恨晚,礼毕之后,朱元璋把刘基请到了自己的书房,正襟危坐。朱元璋痴痴地看着刘基,刘基定定地看着朱元璋,眼神坚定而执著,此时屋子里突然静得出奇,两心知肚明,他们接下来马上上演的是一场伪三国版的新“隆中对”——“房中对”。

果然,沉默片刻,朱元璋言归正传,问的第一句话是:“能诗乎?”刘基的回答是:“诗是儒者的末事,哪有不能的!”朱元璋指着案前的斑竹箸(筷子),柔声道:“请先生赐诗。”刘基随口念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蹙眉道:“秀才气味太浓。”哪知刘基接着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留侯指张良,他是刘邦的谋臣,也是汉朝开国功臣,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筷子,用以指画当时天下大势,为刘邦出谋划策。这就是“借箸”的故事。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解析”,脸色由“阴”转“晴”,喜道:“好诗。出口成章,章而有序,序而有节,节而出典,典而儒雅,雅俗共赏,赏心悦目,目转流美,美不胜收啊!”

一席对话,让朱元璋对刘基的印象由一个术士变而为一个酸儒,再变为一个张良般的谋略之士。

如果说朱元璋第一轮是考验刘基的“才气”,那么,接下来便是考验刘基的“才识”的时候了。朱元璋道:“我出生寒贱,饱尝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恰逢元朝暴政致使民不聊生,四方革命之火点亮了神州大地,我不求苛活于乱世,亦随波逐流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不可自拔,所幸几多拼打征杀,几多人生沧桑,几多风雨如磐,几多鸿运高照,才谋得一块弹丸之地,得以暂时栖身立足。我有心拯救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使他们安居乐业,但无奈我空有其志,只恨才疏识浅,面对这混乱的世道,不知道如何寻一个万全之计,立于不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元帅过谦了,不知有何顾虑?”刘基见招拆招。

“我军现在处在各路‘诸侯’的夹缝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现在举步维艰,是而顾虑啊!”

“放眼如今天下,小明王有名无实,成不了大气候;大元朝有死无生,已是明日黄花;方国珍有心无力,不足为虑,消灭他在弹指一挥间。”刘基说着顿了顿,才又接着道,“想必元帅忧虑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吧。”

“嗯!”朱元璋叹道,“实不相瞒,张、陈乃是我的心腹大患,为此我费了不少脑筋,至今还没有想出万全之策。”

“我想元帅不仅仅是为张、陈两人的存在烦恼,而是为先灭张还是先灭陈所困扰烦恼吧。”

“嗯!知我者,先生也。”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还请先生指点迷津啊!”

“我也有一个迷津,想请元帅解惑。”刘基话锋一转,也不等朱元璋回话,接着道,“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一只老虎和两只狼。你说最后是老虎称霸山林,还是狼呢?”

“当然是老虎了。狼哪里是虎的对手啊!”朱元璋不假思索地道。

“错。”刘基盯着朱元璋一字一句地道,“是狼。”

这下朱元璋睁着一双好奇的双眼,只有期盼下文的份儿了。好在刘基马上解惑道:“因为老虎被饿死了。”

“每次老虎捕获食物时,那两只白眼狼便会来‘虎口夺食’,老虎自然要发威,不然狼还当它是病猫。但当凶猛的老虎赶走了这只狼时,那只狼却乘机来偷他的猎物。老虎只好再来赶那只狼。这时,这只狼又来了。就这样,老虎在两只狼的牵制下,顾此失彼,结果所获猎物都被狼叼走了,最终,老虎被饿死了。”

“猛虎难敌群狼,好汉难敌四拳,我现在面临的就是那只老虎的处境啊!如果处理不当,便会活活饿死啊!”朱元璋叹道。

“老虎想要活下来,前提条件必然是要先除去狼。这是生存之道。”刘基道,“元帅便是一只虎,张士诚和陈友谅便是两只狼,如果不当机立断除掉这两只来争食的恶狼,终究是养狼为患啊!”

“以我现在的实力,恐怕还不能算是一只虎,就算是虎,也只能算是一只病虎,或是打盹的虎。张士诚和陈友谅就算是狼,也不是一般的狼,比披着羊皮的狼更狡诈百倍。我现在是除狼无计啊!随便对哪一只狼动手,另一只狼都会乘势而上,两狼联手,腹背受敌,岂不危矣!”

“天地万物,参差不齐。狼亦如此,也有强弱之分。先找准切入点,对那只较弱的下手,以快刀斩乱麻之势除之,再来全力对付那只强狼,如此便可以个个击破啊!”刘基道。

朱元璋听了似有豁然开朗之势,不由对刘基更加钦佩起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