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国际 >正文

7000亿美元都买啥?解析美军2018财年“愿望清单”

2020-09-24 00:44    

11月23日报道(文/马骐騑)上周,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根据目前公布的法案内容,2018财年获批的国防开支将达到近7000亿美元的空前规模,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国国会为2018年度的军费下这么大“本钱”,旨在改善目前美军的装备情况,提高部队的训练和战斗部署能力,以此进一步增强本国军力。

据《防务新闻》报道称,对于这份近7000亿美元的“大蛋糕”究竟如何划分,目前在美国国会和军方内部还存在争议。同时,经过艰难的国会拉锯战方才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也只是规定了新财年国防支出的约束性参考指标和优先事项。只有在明确该法案规定的确切数额并被允许拨付到美国国防部后,2018财年的庞大预算才算真正“落实”。而这一流程预计还要花费数周时间。由于这一近7000亿美元的预算已超过2018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总支出达数百亿美元,因此预算最终达成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然而,无论是虽然罹患重病却仍然积极推动法案通过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还是对于增加军费开支翘首以盼许久的国防部长马蒂斯及其属下各军种“掌门”,大家似乎都感觉获得新的军费预算额度已“稳操胜券”,因此对于如何花掉这笔尚未到手的巨额经费,已经早早做出了规划。笔者将结合美国国会发布的官方文件,以及美国军事媒体的有关报道,为大家简要介绍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位列美军军费支出重点的“愿望清单”。

位居美军军费大幅增长清单的首要项目,便是为美军官兵涨工资和扩充部队员额。自奥巴马时代以来,美军各军种一直陷于“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的困境。无论是美军的全球部署和日常军力维持、针对全球各地的战略对手的军事威慑,还是持续不断的反恐战事,都需要美国军队保持高度的战备和训练水平,维系充足的员额并享有充分福利保障。然而,奥巴马时期的政策却一方面不愿放弃四面出击的战略态势,一方面却不愿意为执行美国国家战略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多掏钱。这招致了在奥巴马总统任期临近尾声时,美国现役军人普遍对奥巴马在军事政策和军事事务方面的作为持负面评价。“缺钱”更导致了美军的战备训练水平下滑。近期美国第7舰队频频发生的严重撞船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奥巴马时代军事政策的“后遗症”。

资料图片:美空军F-35A隐身战机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缓解这一困境,在编制和争取2018财年国防预算时,军人薪酬上涨和部队员额扩充自然成为“第一要务”。据美国国会发布的文件显示,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计划为美军现役官兵薪酬总额上涨2.4%,这将是自2010年以来,美国军人薪酬的最大增长幅度。具体到在美军服役的个人来说,新近入伍的美军士兵即可获得逾600美元的额外工资,而一名在美军中服役十余年的军人更有望获得每年近2000美元的额外工资。尽管涨幅不算显著,但相较于美国国内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这一涨工资的举动仍可稍稍告慰美军广大官兵了。

而旨在增募和扩充军人员额的计划,更可谓缓解美军的“燃眉之急”。自去年年底以来,美军各军种即频频爆出部队员额不足、战斗部队存在大量岗位空缺的消息。其中陆军和海军战斗岗位均空缺逾万,而空军则出现了战斗飞行员短缺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2018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旨在为陆军增加约8500名新兵,为海军增加5000名水兵,为空军增加约5800名新兵,并增募约1000名海军陆战队员。虽然对比此前爆出的部队员额空缺情况,这一扩充幅度仍然较小,但至少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和军方开始关注事关军力缺陷的关键性问题,而非像此前那样,单纯痴迷于扩充部队的建制数量和装备,而忽视军内存在的巨大岗位空缺。

除了在人力资源加大投入外,新的国防授权法案对于传统的增加军备的议题自然也是颇多关注。据《防务新闻》报道称,相较于此前一再增加装备购置数量的美国2018财年军费预算案,新的国防授权法案不仅“不负众望”,还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装备采购经费。报道显示,根据白宫和国防部的申请要求,法案授权美国空军和海军在新财年可增购90架各型F-35隐身战斗机、24架F/A-18E/F战斗机、12架V-22倾转旋翼机和71架AH-64E武装直升机,这一计划将显著增加美国各军种航空兵的新质作战力量。

资料图片:美海军陆战队MV-22倾转旋翼机吊运火炮。(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美国陆军装备方面,除了批准军费预算中既定的轻型装甲车辆和多用途战术车辆的采购计划,新的国防授权法案还允许美国陆军增加经费,以添置85辆改进型M1A2主战坦克和93辆M2步兵战车。这一增购方案,显示出美国陆军对于以重型装甲机械化装备为代表的传统常规地面力量的重视。

相比收获颇丰的陆空军,美国海军舰艇部队只能算“小有所得”。新的国防授权法案批准美国海军在原有造舰计划基础上,增购1艘濒海战斗舰和1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这一扩充幅度相较于海军提出的“308舰”的“最低舰队规模”方案也有相当距离。

除上述主要军事开支项目外,新的国防授权法案还计划在遏制军内职务和性别犯罪,扩大卫生保健支出以及扩展军队使用网络购买商业产品等方面增加支出。

此外,作为一个满足美军各方面需求的“愿望清单”,2018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也对于一些此前争执不休的问题,做出了搁置争议的决定。其中包括暂时不关闭更多的美国军事基地、暂时不削减现役军人住房补贴、暂时不设立此前呼声很高却被国防部和空军强烈反对的“空间部队”,以及暂不调整跨性别者服现役规定等多项决定。

总体来说,2018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减缓了此前数年削减军事开支的势头,并且开始对于促进美军的“能力建设”作出一些实质性的努力。

资料图片:美陆军M1A2坦克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F-35B中队驻日:可飞876千米投弹64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2日报道,美海军陆战队已将一个F-35B隐身战机中队部署至位于日本山口县的岩国基地,首批10架已于10日飞抵日本,另有6架将于年内部署完成,这是美军F-35隐身战机的首次海外部署,那么一个F-35B战机中队的战力有多强?本图集就此解读。图为2017年1月11日,美国防部公开的,已飞抵日本境内的F-35B隐身战机编队,这是首批部署10架中的4架。

F-35B(海军陆战队型)是F-35系列三型号中吨位最小的,外形尺寸与F-35A相当,全机长15.4米,翼展10.7米,机高4.3米,最大起飞重量27吨。本图展示了同一俯拍角度的F-35三型号外形对比,F-35A的识别特征是有固定航炮,F-35B是看座舱后部的升力风扇,F-35C的整体尺寸(特别是翼展)均大于前两者,比较容易识别。

这张对比图详细列举了F-35系列三型号的作战性能,其中F-35A(空军型)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海军舰载型)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三种型号的最大平飞速度均为1.6马赫。

由于F-35B兼具隐身、短垂起降和超音速飞行能力于一身,按美海军陆战队计划,F-35B隐身战机将在未来替换现役的AV-8B短垂战机和FA-18CD舰载战机群,图为美陆战队的AV-8B、F-35B和FA-18D(双座型)编队飞行。

F-35B短垂着舰动态图。

F-35B剖面结构示意图,展示了F-35B的垂直起降原理,可见F-35B实现垂直起降,主要依靠“升力风扇+尾部发动机喷管90度下偏+调姿喷管”三者配合实现。

从洛马公司官方公开的F-35B作战性能看(如图所示),单架F-35B在执行空中遮断任务,携带2枚454千克级JDAM卫星制导炸弹和2枚AIM-120空空导弹(只使用内置弹舱)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876千米,要远超采用同等载弹量的AV-8B和F-18C战机。

图为F-35A(空军型)地面武器展示资料图。

按此数据计算,一个F-35B中队(16架战机),在只携带4吨弹药出击时,一次出击可向876千米外的任一目标区投放64吨弹药,而在不计航程时,以7吨最大载弹量起飞,理论最大投弹量可达112吨。与AV-8B相比,已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大幅提升了战场生存性能。 图为F-35B四机编队飞行,近处这架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其余均隶属于美陆战队。

这张示意图标出了F-35B从岩国基地起飞,所能覆盖的作战半径(876千米),可打击包括半岛、中国东海以及冲绳的大部分区域,可见对周边国家会具有相当威胁。

图为2012年3月拍摄的F-35B(BF-03号机)进行空中开启弹舱试验。

拉近镜头后可见两个弹舱内各挂载一枚454千克级JDAM卫星制导炸弹。

本图展示了F-35C(海军)舰载型能(计划)搭载的各种对空、对地武器弹药。

F-35B短垂滑跃起飞动态图。

图为F-35B(BF-01号机)投放GBU-12激光制导炸弹资料图。

图为2016年11月拍摄的,在“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全外挂短垂起降测试的F-35B,共挂载了4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每枚重230公斤)和2枚AIM-9X格斗导弹。

此次部署日本岩国基地的为美海军陆战队第121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VMFA-121),中队绰号“绿骑士”,常驻亚利桑那州尤马基地,是美陆战队中最早接收和进行F-35B训练的部队。图为2013年,隶属于VMFA-121中队的F-35B在尤马基地进行短垂起降训练。

红外传感器拍摄的F-35B战机VTOL起飞动态图。

F-35B进行全外挂试飞,共挂载了4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每枚重230公斤)、2枚AIM-9X格斗导弹,以及中心线挂载的隐身航炮吊舱,摄于2015年4月。

图为VMFA-121中队装备的4架F-35B垂尾特写资料图。

F-35B试射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资料图。

2016年12月,4架F-35B组成编队飞越“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图为1月11日公开的,正在飞往岩国基地途中的F-35B战机。

F-35B(BF-03号机)进行JDAM卫星制导炸弹投放试验,摄于2012年8月。

2013年5月22日,两架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新生产出来的F-35B战机,从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工厂飞往美国海军陆战队尤马基地。从机身涂号看这两架战机隶属于VMFA-121中队。

F-35B双机在空中切换至VTOL(垂直起降)模式,前部升力风扇舱顶盖已升起,尾喷口也下压至90度。

图为2012年3月,进行集体地面展示的F-35B(近处4架)和F-35C(最远2架)战机。

图为F-35B与AAV7两栖突击车群协同训练,摄于2016年3月。

VMFA-121中队的2架F-35B编队飞行资料图,摄于2013年7月。

【延伸阅读】首开斩获!美“超级大黄蜂”灭叙战机

据美军中央司令部官网6月18日报道,美海军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机于当地时间下午4点30分,在叙利亚东部拉卡省塔布卡地区南部击落一架叙政府军苏-22战斗轰炸机,当时后者正在轰炸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这次行动是“超级大黄蜂”服役以来的首次空战记录,本图集就此简析事件中的两种战机。图为美军发布的作战简报。

首先来看美海军F/A-18E单座型“超级大黄蜂”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该型机由波音公司(原麦道)基于F/A-18C系列大幅改进而来,于1995年11月首飞,1999年投入美海军服役,于2002年首次参加实战,至今仍是美海军主战机型之一。图为F/A-18E剖面结构图。

F/A-18E并不能简单看作是“大黄蜂”的放大版,实际是一种全新机型。除了挂点增加到11个,可挂8吨各种弹药外(C/D型9个挂点,载弹量仅6.2吨),该型机还搭载有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本图列举了“超级大黄蜂”战机相关的详细资料。

AN/APG-79雷达除了可同时扫描空中和地面目标外,该雷达还具备对敌方雷达进行定向干扰压制的功能。全面提升的空地作战性能,外加独特的电子战能力,F-18E F实际已符合“三代半”战机的标准。本图为该型雷达可同时探测空中和地面目标示意图。

图为F/A-18E/F“超级大黄蜂”与F/A-18C/D“大黄蜂”的尺寸对比。从外型来看,18E/F 型在C/D 型的尺寸基础上放大了 25%,但由于采用了一定的隐身设计,雷达隐身性能反倒要优于C/D型。

图为2017年6月拍摄的“布什”号核航母上的F/A-18E,总共挂载有10枚450公斤级GBU-32卫星制导炸弹,外加2枚AIM-9近距格斗导弹用于自卫,可直观展示该型机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

除对地打击能力外,图中F/A-18F展示的只是“超级大黄蜂”的标准对空挂配,可见除6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外,翼尖还能再挂2枚AIM-9近距格斗导弹,实际最大挂配还能再多挂2至4枚AIM-120导弹,可见该型机的对空火力还是十分可观的。

在AN/APG-79雷达的引导下,F/A-18E可发射多枚AIM-120导弹,同时攻击至少4个空中目标。图为F/A-18F(双座型)试射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资料图。

图为F/A-18发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目标的动态图。

下面来看此次空战中的“猎物”—苏-22M“装配匠”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苏-22实际是苏-17的简化出口型,后者由苏霍伊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发,1966年成功首飞,1970年投入服役。由于性能可靠,且成本低廉, 苏-17(苏-22)系列总产量超过2800架,在20多个国家的空军中服役。苏-22M则是苏-17M2的猴版(降档)出口型,是苏-22系列中的现代化改进型。图为波兰空军装备的苏-22战机。

出于可靠性考虑, 苏-22采用了半可变后掠翼设计,即从原主起落架以内的翼段为固定翼,外侧可变后掠部分可在 30 度、45 度、63 度三个位置上由飞行员根据飞行状态手动固定,被称为“史上最半吊子”变后掠翼设计。图中直观展示了苏-22M以最大及最小后掠角编队飞行时的场面。

苏-22M全机长19米,最大翼展13.68米(30度后掠角时),最小翼展10.02米(63度后掠角时),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6.4吨,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最大作战半径1150千米。全机固定武装包括2门30毫米NR30航炮,各备弹80发,共有10个挂点,可挂载包括火箭巢、Kh-23、Kh-58空地导弹在内的多种弹药(必要时可挂载2枚AA-8,但最大载弹量仅为4吨。图为苏-22M-4剖面图。

据外媒资料,截至2017年,叙利亚空军仍装备有42架苏-22M系列战机,是叙空军对地打击的中坚力量。图为近年拍摄的,在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帕尔米拉作战中,低空飞越战场的叙空军苏-22M战斗轰炸机。

虽然被称为战斗轰炸机,但苏-22的空战性能实际十分有限,在面对美军F/A-18E这类先进战机时,用流行语来讲,“只有被吊打的分”。图为近年拍摄的叙空军苏-22M即将在基地降落资料图。

图为F/A-18E/F与F-35C舰载隐身战机编队飞行资料图。

【延伸阅读】差点变成美国总统专机的MV-22

最初将直升机作为美国总统出行工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艾森豪威尔时期。现役作为“海军陆战队一号”的VH-3D是从1978年开始替换前任VH-3A的,至今已服役了37年。

 图为美国前总统布什准备乘“海军陆战队一号”起飞。

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准备乘坐“海军陆战队一号”起飞。

 除了VH-3D外,尺寸小一些的VH-60N“白鹰”偶尔也会客串“海军陆战队一号”的角色。

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准备搭乘“白鹰”起飞。

“9·11”事件之后,美国国防部于2002年启动了代号“VXX”项目的总统专用直升机替换计划,几经周折后,2010年,美海军宣布在新一轮招标中,将新锐的V-22倾转旋翼机纳入了候选范畴。图为正在更换总统专机 涂装的MV-22运输机。

 图为HMX-1(绰号“夜鹰”)总统专用直升机中队机库中的MV-22运输机。

之后HMX-1中队对V-22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图为换上“陆战队员一号”涂装的MV-22倾转旋翼机在进行展示。

 图为美国高层政要在位于匡迪科的美军陆战队基地参观MV-22。

 在匡迪科基地展示的“总统专机”涂装版MV-22。

图为总统专机涂装版的MV-22准备起飞。

 图为HMX-1中队试飞MV-22。

由于V-22曾一度有较高的中标希望,艺术家还绘制了“总统专机”涂装的V-22飞过白宫上空的想象图。

 HMX-1中队试飞MV-22。

遗憾的是,在深思熟虑后,美国海军于2014年5月7日将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授予了西科斯基公司,后者将制造6架VH-92总统专机,替换服役多年的VH-3,成为新一代“海军陆战队一号”。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VH-92飞行想象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