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综艺 >正文

《演员的诞生》:快消时代下,一个演员的无奈

2020-09-25 03:05    

文|婆罗刹 编辑|朴芳

《表演者言》告诉观众:演员是一份职业,同样需要努力和付出;演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来自对真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演员自身的琢磨。

而《演员的诞生》则相反,它就像一部已经制作完成的电影,简略化甚至直接舍弃掉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或者粗暴地将“改剧本”设置为演员塑造角色的统一做法。

观众无法从中感受到演员的努力,感受到演员对于角色和剧本理解和塑造的过程,它舍弃了一个演员诞生的过程,直接将成品摆在观众的面前。

不少业内外的人士都在吐槽这个节目,称其为“戏精的诞生”。但理智来看,它也不乏一些正面意义。

至少它让观众直观的看到好演员的表现,让观众真正感受实力演技的震撼,也让观众看到演艺圈的一些现实。

专业演员成了“铺路石”

2007年,王铮亮在进入《快乐男声》12强后,被导师以“年纪大,没有发展潜力”为由而淘汰,当时王铮亮就问过:“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允许我参赛呢?”

欧阳娜娜赢了郑昊,成功进入下一轮,宋丹丹给的理由是“欧阳娜娜是一张白纸”。既然这个舞台需要的是“白纸”,那又何必请郑昊这样的“非常认真对待自己职业的演员”。

董群说,“娜娜作为一个年轻演员,她需要老戏骨来带”。

黄磊直接说郑昊是戏霸,用力过猛,把欧阳娜娜甩在后面,丢弃了一个演艺圈该有的传承和前辈的示范作用。

但,这是一个比赛,是一样演技的竞技。在这样的一个节目里,谈老戏骨要带年轻演员,不会觉得有些令人发笑吗?

再说传承和示范,郑昊扎实的演技和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的素养的充分展现,难道不是对后辈最好的示范,不是演艺圈里最好的一种传承吗?

对于一个专业演员而言,如何表现一个角色,是要看角色本身的特色和整个剧情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个年轻演员而言,自身演技的提升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和钻研。演艺圈不是学校,老戏骨更不是学校里的老师,没有义务为年轻演员的烂演技买单和负责。

周一围、翟天临、余少群、凌潇肃、蓝盈莹、黄璐、姜洪波、辛芷蕾等等,这些参加过节目的演员们通过自身的表演,在向观众,向后辈传达一个道理:

演技是演员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个人物的展现不是面目狰狞的突出表情,也不是动作浮夸做作的去表现情绪,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情节和情景来表现喜怒哀乐。

对于观众而言,演的差的他们看得出,演的好的他们同样知道,观众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同样的,节目组自身也需要一杆公平的秤,平等的去衡量每一个参加节目的演员。

41岁的郑昊,比17岁的欧阳娜娜更需要机会。在一个演技竞技的舞台上,甚至在整个演艺圈里,老戏骨都不应该沦为年轻演员的陪衬,沦为“铺路石”,陪衬的永远应该是被对手演技盖过的那个。

演员不等于“明星”

演员是表演的生产者,演技是演员的生产技能。生产者按照其生产技能高低而获酬,似乎是各行各业共同的真理。但在当下的国内影视界,这个道理似乎并不总是讲得通。

因为比起演员身上的演技,流量才是这个快消时代下影视市场的资本和观众最看重的东西。

不是你用心呈现作品观众和市场就会买账。

《少林问道》、《你好!疯子》、《绣春刀》以及《红色》等多部高质量剧集叠加都没有办法大红的周一围,观众对他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朱丹的老公。但在《演员的诞生》上,凭借《胭脂扣》一个五分钟左右的片段,却收获了无数的关注。

同样的,凌潇肃出道至今也并未引起过大的水花,与姚晨的离婚风波应该算是他演艺生涯上最大的一个爆点。《演员的诞生》里和蓝盈莹合作电影《最爱》的一个片段,却成了他爆红的代表。

这就是快速消费时代里面,演员的无奈。周一围和凌潇肃一样,他们不缺的是表演的功力,对于演员这个行业的热爱和钻研,他们缺的,是机会,是人气。

娱乐圈是残酷的,不是你的演技好就能拿到你想要的角色,也不是你的演技好你就能够获得关注度。

演员和“明星”是不同的。当你成为了“明星”,你就有了流量,有了关注度,有了自己庞大粉丝群体。而这就意味着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你的作品也会获得更多曝光和关注度。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演员不只是闷头拍戏,而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综艺节目或者其他舞台上,跨界比歌喉,参加竞技综艺比体能,或者去带娃等等,他们需要这些本职之外的舞台,让自己从演员成为“明星”,或者保持住“明星”的光环。

周一围,凌潇肃,郑昊,他们都是演员。但是周一围和凌潇肃比郑昊幸运,通过《演员的诞生》他们成了“明星”,而郑昊还是一个演员。

观众同样需要反思

对于《演员的诞生》,网上的讨伐从开播起,就未曾停止过。“剧情痕迹重”、“过度偏帮流量演员”等等,收视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成绩仍旧不错,话题度更是近期播出的综艺无人能及的。

原因是什么?或许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个行业,也不仅仅是这个节目组,还有作为观众的我们。

不停的吐槽却也从未放弃过收看,高居不下的话题热度和良好的收视率,难道不是作为观众的我们的贡献?

部分综艺的撕逼和戏剧效果,让观众习惯了“无撕逼不综艺”的套路,习惯了各种戏剧效果和反转,然后其他综艺节目也纷纷开始将这些作为“必备环节。这样的一个循环在演艺圈也是常见的。

我们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市场的需要才是根本。“观众需要的才是好的,大热的就是值得学习的”。这就是现今演艺圈存在的通病。

演员是一个充满匠人精神的职业,这个行业需要给演员尊重,观众也同样。衡量一个演员的价值是表演的实力,不是长相,更不是人气。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