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体制外医界大V忠告体制内同行:一定想好了再辞职!

2020-09-25 11:20    

“做出这个决定的想法很简单——全力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健康传播。”日前,拥有近260万个新浪微博粉丝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顾中一,用3000多字长文对外回应了他辞职的缘由。近年来,离开公立医院谋求多样化发展的医生不在少数,且有加速增加之态。

改变一下活法

医疗界人才格外惹眼,尤其是医界大V。截至10月28日,微博粉丝数以百万计的医界大V不少:营养师顾中一,近260万个;急诊科女超人于莺,320多万个;龚晓明医生,100多万个……这些大V有个共同点就是“爱折腾”,走出体制似乎也成了标配。有医生甚至告诉记者,现今很多“大牛”医生间相互调侃的话语都变成“你怎么还没出来创业”。

不仅网络上活跃的大V医生在走出体制,一些普通医生也在选择离开。9月初,博德嘉联医生集团首席执行官谢汝石就接到很多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投来的简历,当时该集团只招聘5人,却有200多人报名。在他看来,走出体制体现了当下的一种思潮,医生想改变一下活法,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天时地利,是促使很多医生走出体制的共识。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提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等政策为医生提供多种选择。曾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顾中一是如何火起来的?”顾中一自己回答道:“我很幸运地赶上了风口,成了那只会飞的猪。”

不过,现实的骨感压力也是很多医生辞职的重要原因。公立医院的晋升难、医生评价刻板等“死穴”也加速了医生出走的进程。“科主任只有一个,我什么时候能当上,天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抱怨道。

多样化的业态

虽然个别医生辞职后会选择将主要时间用来做科普、健康传播等工作,但是大部分医生表示,继续从事医疗工作,建一家理想的医院仍是很多医生的梦想。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指出,从医师执业形式看,全球范围内有5种:个体、合伙、合作、受雇兼职和受雇全职。合作指的是医生与医院是合作关系,比如上海市张强医生就采取了这种合作形式。钟东波指出,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放开私人医生市场,都有利于激发医疗卫生改革的内生活力。

“我现在是在探路,想告诉同行们,赢得尊重和快乐是可能的。”龚晓明说。医生集团、全科诊所、医疗商场等医疗业态近几年层出不穷,走出体制的医生在用各自的方式探路。谢汝石表示,医生集团将会以一个市场的独立体出现在医疗市场中。医生也在分析自身优劣势之后,寻找各种可能。

“私立医院普遍缺乏患者,因此,能够带来患者流的医生最受欢迎,尤其是走到哪儿患者跟到哪儿的大V。”原北京妇产医院医生康楷说。虽然大V医生普遍认为自己辞职与普通医生本质上没区别,但不可回避的是,大V医生在“养活自己”的问题上有天然优势。比如,2014年关于“女超人于莺开淘宝店月入70万元”的报道就已满天飞。同年,有媒体报道营养师顾中一通过“发微博”月收入就已超过万元。除此之外,大V们也在纷纷布局线下诊所、医院。例如,浙江杭州思俊外科诊所近期开业,而这只是张强医生集团全国连锁医疗机构项目之一。

但是,医疗界的大V毕竟还是少数,更多人虽然技术牛,但有粘性的“粉丝”少。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农村包围城市,跟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做大蛋糕。”康楷说。据了解,康楷所在的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去年10月与河北省张家口妇产医院合作,每周派专家去教学查房、出门诊、做手术,在教学和诊疗上都有新探索。经过一段时间帮扶后,该院过去腹腔镜手术1年才做46台,现在1个月就有80台以上。康楷说,这些手术大部分是基层医生做的,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在帮助基层医生成长,“刚开始我们会自己做,让基层医生看,慢慢地我们做一半,他们做一半,后来根据基层医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手术,我们会选择一些合适的患者,在旁边指导,让他们做,放手不放眼。同时,把做大的蛋糕进行分成,形成双方的利益共同体。”有意思的是,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创始人龚晓明发现,自己在这里的患者与网络上的粉丝基本不搭界,都是靠实实在在的口碑做出来的。

想好了再走出来

“认庙不认人是国人普遍的就医习惯。在公立医院,大部分医生并不会因为没有患者而苦恼。但是,一旦选择单干,就意味着医生要自己招揽患者。而如果医生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便自身技术再过硬,也很难吸引到患者。”康楷举例,有一位上海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即便是在医院国际部出门诊,也会有永远看不完的患者。但是,他在高端私立医院一天也就看两位患者。

“个体能成功,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饭吃。”龚晓明说。“对想走出体制的医生,我都会劝他们,一定要想好了再辞职。出来之后,技术可以继续钻研,但是患者认不认、同行认不认,这些都是要深思熟虑的。医生多点执业时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患者。现实中有些医生离开体制后往往因为没有个人品牌而缺少患者,压力很大。别看现在自由执业的声音很强,实际上做得好的并不多。”龚晓明表示,不管是医生集团,还是医生联盟,都需要帮助医生树立个人品牌。很多医生在体制内多年,主动服务的观念不改变,是不适合出来多点执业的。

究竟应该选择哪条道路,取决于医生个人,也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完善。

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表示,虽然政策上为医生创造了走出体制执业的可能,但现阶段医生最佳选择模式还是体制内创业。因为在具体执行层面还有很多难题,比如患者就医习惯、支付体系等。

文/健康报记者 姚常房

实习记者 杨真宇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