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金陵殇思,莫对侵略者心存侥幸!

2020-09-25 17:37    

金陵殇思,莫对侵略者心存侥幸

□ 司志礼

1937年12月,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2月13日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巍巍金陵,国父安息之地,十三朝文化精粹,竟遭受如此惨祸暴行,令人叹息,令人愤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目前,日本当局仍对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虎视眈眈,安倍政府竟然还图谋修改宪法,恢复武装。八十年过去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80年前,国民政府对侵略者一再退让,说一套做一套,以土地换和平,大片领土遭沦丧,残余政权屈居一隅;时间轮转,如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领土纠纷摩擦不断,尤其是前期的洞朗对峙,更是直接暴露了中印两国间的微妙关系。

“其无常备之虞,必有临阵之危”。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常抓不懈的练兵备战能力,才是制止敌人侵略意图的刀锋利刃。“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日本战略意图判断不清,也无任何详细对日作战计划,心存侥幸。其实,日本对华侵略野心自1894年甲午战争就已经昭然若揭,但国民党长期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为重视,备战迟缓。甚至到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蒋介石依然幻想不成器的“国联”能够从中斡旋调解。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不仅在正面战场消极抵抗,暗地里也一直没有放弃与日本媾和,其软弱、侥幸暴露无遗。

弱国无外交。甲午战争的失败已经证明,国家现状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却妄图凭借“纵横捭阖”游离于列强之间,其结果必然是兵败国亡。侥幸存活非立国之本,变法图强才是强国之道。没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便没有秦惠文王的“合纵”和秦昭王的“远交近攻”,秦国崛起靠的是实力而非侥幸。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委曲求全的侥幸心理终将招致祸患,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只有奋起抵抗,针锋相对,以战止战,方能遏制侵略者的步伐,“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二战前夕,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肆意践踏“凡尔赛体系”,英法两国却长期痴迷于安宁,奉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小国利益换取短暂和平,对纳粹一再退让,最终导致世界大战。希特勒曾经说过,1935年德军冒险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是他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由此可见,在敌人侵略之初就给予强硬姿态至关重要。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道:“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1950年10月,中国果断出兵朝鲜半岛,与美帝硬碰硬,最终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打回到谈判桌上,稳住了半岛局势,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到安全保障。在黄岩岛对峙、洞朗对峙等事件中,面对解放军毫不退让的强硬姿态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更是惮于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心怀不轨者只能偃旗息鼓,乖乖撤军。

任何对侵略者的侥幸和避让只会引起对方更大的图谋。习主席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只有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牢牢把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提高我军摄战、止战能力,才能在侵略面前有底气、敢决断、勇出剑。

八十年前,国民党最精锐的“德械师”也挡不住日军的铁蹄;八十年后,解放军已能在异国赛场“坦克两项”上大放光彩;

八十年前,国民党的海空军杯水车薪;八十年后,人民海军已能在亚丁湾常态化巡航,人民空军已能在东海巡逻威慑;

八十年前,无能的国民党军只能在挹江门挡住同胞,而自己先逃之夭夭;八十年后,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各类抢险救灾,解放军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保卫同胞安全;

八十年前,中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现如今,没有一个国家敢小瞧“东方雄狮”,中国力量彰显全球……

八十周年祭,警钟长鸣,解放军不是落败的八旗军,也不是无能的国民党,面对侵略必会果断出击,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