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挂狗头却卖了牛肉:全世界指责他们吃狗,谁料他们吃得最嗨的是牛

2020-09-25 22:51    

在南宁开的一家玉林牛料店,已开了十几年,生意还算兴隆。

中国有一座因为吃狗肉而闻名中外的城市,谁都知道那便是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听到这个说法,有很多人会会心一笑。这个会心,并不是指此人如何知道真相,而是指他知道玉林出名的原因。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狗肉节,不但让玉林的名声名扬全国,而且走向世界。每年夏至前后,就有一伙伙自许爱心充盈的爱狗人士,前来作法,超度狗的灵魂,顺便贩卖自己的灵魂。这些举动不但激怒了玉林人,连政府都给整得灰头土脑。每临夏至,有关部门不但要再三作出玉林并未也不打算举办狗肉节的声明,还要使劲约束公职人员,严格进入涉狗场所。至于普通玉林市民,特别是原本并不怎么爱吃狗肉的,在看了一年又一年的热闹之后,一到了夏至前后,便不由自主地想买几斤狗肉回家煲一煲。

但事实上,玉林的狗肉店屈指可数,这个湿热异常的亚热带城市,并不适宜常年大量进食狗肉。玉林本地亦没有吃狗肉的特有文化基因,有些人爱吃狗肉,可爱吃狗肉的玉林人占本地人口的比例,跟全国爱吃狗肉的人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应该差不多。但现实生活中的撕逼,丝毫不比网络上的省油——总有一些人,栽你一笔赃,然后没完没了地折腾你。这事情我是这样理解的,你吃不吃狗肉其实一点儿都不关我屁事,但我喜欢高高站出来指责别人吃狗肉这件事情。毫无疑问,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人们会怀疑人生的。

玉林牛料火锅的汤底很简单,就是长时间熬制的牛骨头汤。

真正能代表玉林的肉食,是玉林牛料。不但遍布玉林城中,而且席卷首府南宁,柳州、北海等城市,也不少见“玉林牛料”的招牌。所谓牛料,就是牛杂碎。当然,吃的时候不会全是杂碎,而是要掺杂不少上好精瘦牛肉。天知道,中国人怎么那么爱吃动物的下水,不管贩夫走卒,还是高官富贾,都潜伏着不少拥趸。唇上涂着法国口红,嘴里唱着感恩爱心,都不妨碍将一口口杂碎徐徐而入。这东西仔细想是不能想的,但拉下脸来却能让人吃个神魂颠倒。传说李鸿章中堂办外交的唯一胜利,就是给欧美留下了一道名菜“李中堂杂碎”,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明,深深震撼了野蛮的西方人。在中国,人人都可以装模作样地骂吃下水低档没品位,然后躲起来慢慢消受。这是一道最让人口是心非的菜,各地烹制方式不同,但一说起席上有此物,马上有人精神抖擞。在我看来,一个和尚能否守住清规,倒不必看他吃不吃肉,只消看他能否在一盘下水前把稳心神就得了。

天下好吃下水的人多,各地风味各异的杂碎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能把一样家畜的下水做成本地的饮食形象,我想没有比玉林的牛料更到位的了。在吃喝之风没坏到“吃相难看”成为双关语前,外地政商人士来到玉林,当地人喜欢领他们去吃一顿以上的牛料。有些来往多的,自觉申请吃牛料,甚至一顿连一顿地吃。我曾陪一北京佬在玉林住了几天,他妈的这小子以自己是回族为由,天天要求吃牛料,耽误了我不少美食。

我和两位朋友吃的一餐牛料火锅,只点了两斤,有两个部位的瘦肉,三种牛肚,一种牛肠。

很多地方吃禽畜下水,是卤了来吃的。这样买到了就可以直接吃,不放心的也可以拿回家加热,或改刀加别的菜再加工。什么肉都好,卤过以后总有一股超出其本味的浓香味儿。要是从农村集市上的卤肉锅里买的,直接坐边上喝两口也好,提回家做菜也好,都会让人感到生活的惬意。赶集买的卤肉,回到家前多半会被干掉一两口。再说了,各种肉菜本身都有些见不得人的味道,卤过后去腥膻增异香,买到手就可以直接进嘴,可以避免很多不愉快的想象,所以很受欢迎。有位老哥做卤菜很有两手,曾答应给我做些,放冰箱冻起来慢慢吃,条件是我负责清洗。我足足用了三个小时,淘米水、面粉、盐都用上,把一个猪肚、一副猪大肠、一副猪粉肠还有一个猪肝洗好,老哥还嫌我洗得太干净,把香味儿都洗完了。但不管怎么说,他卤的时候,我是闻着一股股香味扑面而来,我却一口也吃不下,后来足足有半年,不吃任何下水。

牛肉好吃但不好做,尤其是杂碎下水,在牛身上做文章,很是考厨师火候很难把握,稍一过火就老得像皮鞋跟儿,绝难咬下一口。所以,大多数地方主要用炖卤之类办法,依靠火候长时间地把牛肉、牛杂碎焖软,同时大加香料把肉香提吊出来,吃的是个味道醇厚,尤其是北方地区。古旧小说里点菜,都是说切几斤熟牛肉,没见过要炒个牛肉的。肉菜卤着吃,那股香喷喷的浓郁肉味,固然容易让人脚步挪不动,但总让人生出一种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来。闭上眼睛让人闻,大多能闻出是卤菜。事实上,猪牛羊鸡鸭鹅虽各有味道,但所用来卤的香料往往差不多,桂皮、八角、草果、香叶、罗汉果这些往往就构成了基本味,各家再有绝招,也无非再作增减,豆蔻、小茴香、山奈、苏叶之类,常用数十种、总量上百种的各式香料,有的是耍大刀的空间。所以,虽然各家大厨卤出来的肉大不相同,但卤肉的那种大一统味道,无论南北,都走不了多远。

玉林牛肉丸子,当地叫牛肉蛋,牛料兴起前已是玉林很出名的一道家常菜。据说,传统是用棍子捶打出牛肉浆捏成

南方吃牛肉,喜欢鲜嫩的口感,要直接生炒。苦瓜、青椒、洋葱、芹蒜之类,拿来清炒牛肉,均是绝妙搭配。牛肉切薄片稍腌,猛火下锅炒,炒出来的牛肉又滑又嫩。这就很考厨师了,怎么腌制是一门技术,精确掌握火候又是一门技术,稍有不慎,一盘牛肉就硬得让钢牙都嚼不烂。玉林亦如此,牛肉、牛杂碎卤来吃的不多,唯有卖牛腩粉和牛巴粉的店,配有专供的卤牛脾。虽然细究起来,著名的玉林牛腩粉里,所用的牛腩也近乎于卤,但工艺要比寻常卤菜复杂得多,说它是卤的也不完全靠谱。玉林人吃牛料,倾倒了外地人的,只有两大法门——爆炒牛料和牛料火锅,真让人尝到牛肉本身的香味和口感。

玉林吃牛料由来已久。桂东南是广西地理条件最好的地区,历来农耕发达,牛几乎是唯一的主要畜力。农耕发达,养牛就多,老病而死的当然也多,往往杀了吃肉。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屠牛吃肉一直非常犯忌,比今天有些人反对吃狗肉要严厉得多,私下宰牛甚至吃肉属于重罪,搞不好要掉脑袋。但岭南既然长期被视为南蛮之地,杀牛来吃肉虽也不是常事,但官家并不是那么好追责任,不像中原地区管束那样严。所以,岭南吃牛肉源远流长,花样也多。

吃玉林牛料火锅,懂吃的会点一道当地干米粉炒的素粉,作为主食,炒得香味浓郁,很见功夫,凡牛料店均有。

玉林人对牛杂碎,更一直很感兴趣。闻名广西的牛腩粉,就是拿牛杂碎历经多般手艺加工成为浓香扑鼻的牛腩。牛肉加工而成的牛巴和牛肉糕、牛肉蛋,在二十世纪初就已成为地方名产。在牛料成为玉林一道地方招牌大菜以前,玉林人吃生料粉,很多人会添加一份生牛肠一起煮。牛肠这东西生煮,我至今想不出好吃在哪儿,在玉林生活多年,我一次也没有吃过生牛肠煮的粉。但这确是玉林人绝好的一口,甚至可以拿来作为分辨是否正宗玉林人的标准。

1990年代中后期,玉林市民开始大量外出就餐,各种地方饮食偏好、习俗逐渐登堂入室,成为大众餐饮里的一种种菜式。花样繁出的各种牛肉、牛杂菜式,当然也广泛流行起来,渐渐整合提升成为了玉林牛料。夜市的勃兴,为玉林牛料的盛大成名提供了一个舞台。玉林天气燠热,夜市热闹,夜晚出门逛街是一种纳凉消遣,做宵夜的小店小摊,生意当然也跟着火红起来。卖小炒的小餐饮店,夜里加卖夜宵,并且把招待食客的桌椅,从店堂里一直摆到大街上。另外还有专门做夜宵生意的摊子,大多是一个带锅灶的案板或推车,晚上推出来,占块地盘,布一圈塑料或粗木做的矮桌矮凳,一门夜宵生意便可开张。人坐在这种小凳上,几乎跟蹲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城市管理相当松驰,虽无明文许可,但夜宵摊子摆到大街上,几乎是司空见惯,并没人来阻挠。有的人是吃晚饭时就坐到摊店上,开始吃喝,他们散去后,吃夜宵的接踵而来。从傍晚到凌晨三四点钟,总会有一些集中的热闹地处,让人有目的地赶去填肚子。

宵夜宵夜,本来就不是正经填肚子,而是肚子填饱后用来解馋的补充。为了解决这一“馋”字,小老板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各种花招,不但传统小吃冒出头来,而且开始就着日渐丰富的食材,琢磨出一样样新鲜的花样来,玉林牛料就是首先在夜宵摊上冒出头角。在玉林诸多不时兴起的夜市美食中,一直经久不衰的,就是玉林牛料,后来还由夜宵升级成为正餐、宴请。

当年西街口一味爆炒不见天牛料,让多少人夜不归家!

之所以说玉林牛料勃兴于夜市,是因为宰牛是在夜里,凌晨就要将牛肉批发到肉贩子手中,再分发到各个菜市。三四点多时,正是牛肉的“出厂”时间。玉林人经商头脑精明,不少做夜宵生意的小老板,就直接联系购买第一手牛肉,几乎是牛刚辞世,他们就能把牛肉、牛杂碎弄到自己摊店上来。久而久之,看完电影的,打完牌的,加完班的,反正各种半夜不上床的人,就赶来吃这最新鲜的牛料。简单的,来碗牛杂煮的生料粉。煮这种牛料粉,如果一个人也就罢了,自己看着案板上的各种牛的部件,一一点好,老板给你煮上一大碗。如果是一伙人,就要秤斤秤两,各种牛杂分别要上一些,加米粉煮上一大盆,各人拿小碗分盛了吃。

吃米粉本来只是吃牛料的一种形式,牛料往往多于米粉,图的是第一时间吃个新鲜牛料。有时候想喝两杯,或者有时候也不想大半夜里用米粉把肚子撑胀,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夏天里是直接暴炒牛料,也是分门别类点好,一锅爆炒,端一大盆子上来,再炒个青菜,打个汤,喝起来吧。渐渐地这样的组合就成为了标配,一份牛杂,一盘时令蔬菜,一份牛红加韭菜或红薯叶、苦荬菜打的汤,就成了一桌便宴。熟客来了,如果没有新花样、新食材推荐,老板连头都不抬,问声几个人,转眼间就把这一套牛料大餐给你端上来了。到了冬天,直接烧个清水锅子,把牛料烫火锅吃,香喷喷、暖烘烘的下肚,实在熨帖。

吃最新鲜的牛料时,正好三更半夜,夜色沉沉,所以玉林人将半夜吃的牛料谓之为“不见天”。对牛来说,这也正是最暗无天日的时候。但对食客来说,“不见天”却成为了一个勾人涎水的概念。守到三更半夜,为的就是吃上一口最新鲜的牛料,这难道不是顽强伟大的吃货主义精神吗?想来大师傅们也被吃货们感动了,虽献艺于街角,但传味于时空,戮力齐心,牛料名声成矣!

玉林江滨路的牛料就是这样大盘上桌,牛料底下埋的是豆芽、冬豆之类的素菜,有人认为比肉还香。

天长日久,食客们再不满足于守到半夜才能吃上这牛料,于是搬入店堂,牛料店应时而生,开了一家又一家,由街头美食摇身一变,成为餐馆主菜。著名的云天宫所在的江滨路上,曾一连开了好几家全玉林皆知的牛料店,江滨路成了牛料街,“二记”等店至今仍然生意兴隆。玉林宾馆在玉林算是较好的住所,转个弯到江滨路没几步。我常和外地朋友、同事出差到玉林,住在玉林宾馆时,总要溜个空,带他们出来吃顿牛料,算是炫耀卖弄一番。

进牛料店的人,几乎就是点牛料、青菜和牛红汤,其他菜乏善可陈。而且,往往不用像吃夜宵那样分别点料,而是直接告诉老板要几斤就行。他们会把瘦牛肉、百页、肚头、牛肠、黄喉各类牛料配成很合适的比例,吃起来时正好各取所好。爆炒的牛料,底下垫了一层厚厚的冬豆或者黄豆、豆芽、笋丝之类的素菜,牛料堆在上面,像一座小山。别以为这样吃亏,老板并不是拿这些素菜来充分量欺客,点了多少斤牛料还是会有多少斤的,但这些配牛料的素菜,沁饱了牛料的汁液,甘美异常,往往更加抢手。要是没有这分量近乎牛料一样多的素菜,这份牛料的味道要大打折扣。尤其是吃肉量不大的妇人,一上桌就先抢着吃这些陪衬的角色。

吃玉林牛料,一般视季节产出,用苦荬菜、红薯叶、韭菜之类时新易熟的绿叶菜,加上牛红煮一份汤。这是例制。

当然,主角还是牛料。吃了二十年玉林牛料,也问过大师傅,但我至今还是弄不明白,怎么能炒出这口感和味道来。牛肉、牛杂不好生炒,哪怕烫火锅都很讲究火候。重庆毛肚火锅很出名,我每次在重庆吃火锅,当地朋友都给我扫盲,用筷子夹块毛肚伸进热汤里“七上八下”抖几下,火候刚好。但其实好些朋友帮我“七上八下”来几下,也不见得怎么样,不是还生,就是已经咬不动了。近年潮州火锅流行,有些负责任的店,大师傅会站在桌边,亲手示范,教食客如何把握火候。按他们的要求,时间几乎精确到秒。如非严格要按其指点操作,就算也能烫熟了吃,他们不是认为是上门砸招牌,就是不会吃的蠢货。我自己在家炒牛肉前,也知道勾点清芡加点料酒和清油先腌一下,或加啤酒先腌,都可以炒得嫩一点,但具体上锅,手忙脚乱,却经常炒得不甚滑嫩。而玉林爆炒牛料呢,不见得有什么秘传技术和独门配料,当场把客人点的料砍好,随意加些油盐姜葱酱汁拌一下,当街大火重油一顿猛炒,转眼起锅,冒着热气端上桌。但入口时,口感甚为脆嫩滑口。不管是百页、牛肠还是黄喉,一咬就断,毫不拖泥带水,嚼起来“叽叽”作响。其味道则是浓香型,非常丰腴,被厚厚的一层汁液包着,一口下去,牛料略带膻骚的特有香味弥漫满嘴。话说到此,我也只能由衷敬佩玉林炒牛料那帮大师傅,炉火如何纯青,经验如何丰富了。

牛料由夜宵摊转到店里后,成为一道正餐的菜,甚至是主菜、大菜,甚至名菜。玉林人经商了得,行事有些不拘小节,有外地客商来,除在大饭店招呼外,往往会带到牛料店里痛吃一餐。以致有些客商,来玉林谈生意时,先想到玉林的牛料。我到玉林时,有时饭局上碰上些外地客商,私下攀谈,就有好些人感慨,还不如去吃牛料!有次住在玉林宾馆,夜里和南宁一哥们电话聊天,聊着聊着,他非要吃牛料不可,半夜驱车赶来。但刚好当天宾馆没有空房了,他就在我房间打地铺,但仍挡不住他一起床就神采奕奕地拉我奔牛料店去。

如果说玉林还有什么菜肴鼎鼎有名,应该就是这经久不衰的牛料,而不是狗肉。狗肉只是有心人在虚幻中炒作的一个莫须有的标签,牛料却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中的一道美味。连不少外地人,都以对牛料的欣赏,来表明自己对玉林的了解。前两年我曾在河南郑州、洛阳一带游荡,认识了一些和玉林有商业来往的朋友,初喝起酒来大家都有些拘谨,但不知道怎么提起了玉林的牛料和牛腩粉,马上有了话题,都兴奋地共同回味起来。因为狗肉而知道玉林的人,基本上不会了解玉林;而因为牛料而知道玉林的人,多半是对玉林有着深入了解。

不见天牛料最初的形式,是作为夜宵的牛料米粉。后来,成为了早餐,节假日一家子去煮上一大盆分别,如喝早茶。

某种食物是否成为名正言顺的美食,甚至具备一定的文化意义,不仅要看它在本地受欢迎的程度,因为一个地方的口味是相去不远的,大家都爱吃同一类的东西,是大概率的事情,差别只在于手艺高低而已,而更要看它走出本地后,受到落脚之地的欢迎程度。比如,四川人吃吃川菜有啥稀奇,而川菜走出巴蜀后,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这才说明川菜是一种美食,里面有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文化内涵。

玉林牛料也正是如此,虽未行出广西,但在南宁、柳州、北海等城市,我都见过有人打着玉林招牌卖牛料。在首府南宁尤其受欢迎,自十几年前玉林牛料传来,一度很是红火,开了不少店不说,每家店都排着长队。好几个地方,就打着“不见天”的招牌。一般的朋友聚会,熟人应酬,到牛料店搞,是够规格的,而且往往很受欢迎,尤其是一些初闯世界的年轻人。十几年前,广西警校门口有块三角空地,搭了一些临时建筑,开了几个餐馆,占地最大的就是一家玉林牛料店。两层楼不说,晚上还要在门外摆几十桌。一桌紧挨一桌,饶桌的人伸个懒腰很有可能就碰上邻桌的人。饶是如此,去晚了往往还得排队等座位。冬天下小雨时,南方的凉风钻进衣服里,像刀一样割人,但仍然在天地间摆着几十桌,撑着太阳伞痛吃牛料。这里的临时建筑,居然一“临”就临时了十把年,这年料店也跟着开了十多年。后来,此地终于正式破土建设,刚好不远新建了一条不大的美食街,引进了几十家餐馆,玉林牛料店也搬过来了,占的地盘好像还是里面最大的。

和玉林不同,在南宁开的所谓玉林牛料店,虽号称不见天,有段时间却喜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牛的尸体挂在案台前,食客要点哪一部分就点哪一部分。和玉林不同的还有,在玉林吃牛料,大多以爆炒的为主,冬天才吃火锅。南宁则是火锅为多,一年四季都能在玉林牛料店吃上玉林牛料。除了牛肉、牛杂,南宁人还很喜欢吃玉林的牛肉丸子——玉林人叫牛肉蛋——另点一份下火锅。我的朋友说,吃起来就想到周星驰的濑尿丸子。

玉林牛腩粉在广西也很有名,牛腩其实也属于牛杂碎,做起来很费工夫。

用牛料来打火锅,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独门秘诀。锅底就是久遨的牛骨头汤,加些姜葱、料酒,烧滚后加入牛料即可。牛料也是从一堆像菜市一样摆着,未加工过的新鲜牛肉牛杂,现场腌制一下,油盐加味,姜葱去膻,也并无什么特别的,唯一说得上的不同,是加了玉林本地的土产米酒。吃时,讲究的人,用个漏勺装着,吃多少烫多少;不太讲究的人,一下子就推进去半锅,熟时虽有些老,但继续煮下去,又咬得动了。至于牛肉丸子,可以一早就全倒进去,这东西耐煮,煮在锅里随时可以夹来吃。至于玉林牛料为什么吸引人,在首府南宁也卖得风生水起,他们也没做过广告,更没编过什么传奇故事,反正好这一口的就来。我想,唯其吃起来实在鲜味十足吧,那是一种朴素的、原汁原味的牛的味道,与菜市里买回牛肉来自己炒不是一个味道和口感,与一般馆子里吃的更不可同日而语。

总而言之,中国到处有吃狗肉的爱好和风俗,吃得并不出色的玉林,却独占了个风头。不了解玉林的人,觉得这里遍地都是狗肉而鄙夷;了解玉林的人,却因为这里牛料的美味而倾倒。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