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心理罪:城市之光》:摸过尸体的人容易找到共鸣

2020-09-26 11:34    

2015年,一部人气电影《预告犯》上映了:一个被称为“报纸男”的组织找到那些引起公愤却又逃脱惩罚的人,把他们一一用私刑处死,得到了网友的热烈拥护。昨天我有幸看了这部电影的中文版,可能是因为赶上四六级考试的问题,翻译的偏差有点大,片名改成了《心理罪:城市之光》,不过将就着还能看出来《预告犯》的模样。没公德的司机挡住了消防入口、无良大妈诬赖好心的女大学生、高二班主任逼死差生……这些坏人都成了刀下亡魂。问题是,《预告犯》里有行刑场面的网络直播,《心理罪:城市之光》绕不开这个情节,可惜这个桥段广电总局不能通过,在这里,编剧展现了高度的变通能力,这种根据不同国情展示同一类型犯罪手法的急中生智,堪称《心理罪:城市之光》的一大看点。

抛开这个问题,《城市之光》堪称近期警匪片里尺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对照《巨额来电》你会发现,方木与警队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自然、更加“美剧化”,不像陈学冬与上司之间生硬空泛;片中大反派对尸体有着战利品般钟爱,原著中他收藏的受害者头颅等桥段被明智地去掉了,重点展现故居地窖和私密地下室两个藏尸地点,足够的诡异而凄厉,尤其对我这样接触过尸体标本的观众而言,甚至能唤起福尔马林在指尖的触感和对角膜的刺激。该片更大的冒犯在于,它充分展现了大众的嗜血欲,以往把大众塑造成最终真理的裁判者,而真正的群氓是藏在鼠标后的一只只手、一双双眼睛。还好,这些人对电影的讽刺一向是低敏感度的。

《城市之光》的美学很统一,城市高楼带着电子感的幽幽蓝光,非常有疏离感,而正反对决的鱼店、地下室、拆迁区里也洋溢着颓废感。在这种美学底下,邓超和阮经天的表演高度统一:踩着正常标准边缘的心理变态者。阮经天差点就让我误以为是个好演员了,他本来自带呆萌,虽然长发造型有点刻意,不过《城市之光》里他还是较好地给出了层次感。型男往往大吼当悲情,哀嚎当深情,嘶吼当表白,阮经天完美演示了抽筋式厉笑和皮里阳秋式微笑的差别。我其实很想看他扼死小女孩的一幕,那种善意、愧疚、残忍和高潮交织的表情,应该是这部电影给出的终极演技考验,可惜,导演放过了这个考核机会。

邓超的表演跟郭德纲的相声似的:力气大,给的多。《城市之光》本身就是一个表演火候比较大的故事,很适合邓超发挥。比起“神探伽利略”的禁欲系推理,邓超给出了情绪撕扯极大的表演。方木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同理心、同情心非常强的角色,才能把自己代入别人的困难,背负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麻烦。邓超处理的方式偏颓废、偏处男,大体契合。跑题一句,我今年看国产片的同时一直试图寻找宋康昊式国产演员,今天听说美国拨款2200万美元研究UFO现象,我就此放弃了:2200万人民币都没有,我干嘛做比寻找外星人更难的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