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你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大脑虚构的?

2020-09-26 13:41    

大脑是你最重要的器官——这竟然是大脑告诉你的?

当你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大脑竟然在试图认识大脑?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信任自己的身体吗?

这个世界的空气闻着是无味的,是不是因为我们从小就闻这个味道闻习惯了就把空气定义成无味呢?如果一个外星人来会不会觉得地球好臭?

遇到危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抱住头,保护大脑,没有人去保护自己的心脏。而这个决定,正是大脑自己做出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告诉周围的人,有危险要先抱住头。这个决定也是大脑做出的。也就是说,全人类的大脑都在相互保护。最重要的是,大脑其实并不介意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因为杀死自己的大脑等于自杀。

你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大脑虚构的?

我们人眼看到的视野,不全是真实的。因为视网膜中有一个盲点,视神经在此汇聚,因而此处是没有视觉细胞的。而神奇的是,我们的视觉系统会根据周围的背景自动填补上此区域。

如何测自己的盲点?

用手挡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盯住上图中的人物头像,此时,你用余光可以看到右边的叉号。再用手拿着手机调整屏幕与眼睛的距离,慢慢地由远及近、靠近自己的脸。在某一个距离,你发现人物头像右边的叉号会消失,那是因为叉号正好落到了视网膜中的盲点上。

由于眼睛构造的原因,用右眼看人像,叉号会消失;用左眼得去看叉号,此时,人像会消失。找到盲点的时候,还可以将屏幕慢慢前后移动,以感受盲点范围有多大。因此,这便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你的大脑会自动补充你的视网膜无法捕捉的图像,所以在短时间内,你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瞎掉了的事实。

有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去房间里把妹妹叫醒,洗脸刷牙吃早餐,一切看似无恙(事后想想,这是最细思极恐的地方)。我们全家人和妹妹都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后来不知道谁突然打开电视看新闻,电视里正在播放汤姆和杰瑞的动画片。妹妹突然说:“为什么电视没有图像?”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对妹妹来说,她听得见电视里的声音,却看不见电视里的图像!我们马上去看医生。医生说,她那天早上醒来,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另一只几乎完全失明。因为甲状腺激素过低,她的眼睛可以探测微弱的光源,但是完全无法看清图像。而在她醒来、起床、穿衣、从卧室下楼、走到客厅,这一系列的过程,她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些场景,全部都是由她的大脑补充的。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她可以毫无察觉自己丧失视力的事实。

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深深地沉沦在一种存在主义的怀疑状态,无时无刻不在用狐疑地眼光探视周围:我口中的这个鸡腿,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鸡腿,还是一个我大脑构想出来的鸡腿?我眼前的这个数量为零的点赞数,是我大脑为了让我谦卑而构想出来的数字,还是残酷的现实?我有没有可能是个没有感官的植物人,而这一整个世界的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知乎、微信、脸书,全是我的大脑假想出来给我解闷儿的?

你看到的世界,真的跟别人一样吗?

我天生左眼失明,但我居然在 7 岁才发现这一点。而之前无论我还是其他人都没意识到我有什么不正常。你们知道这意味着多恐怖的事情吗?这件事彻底刷新了我的世界观!因为“所有人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正常”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这意味着我们各自认知到的世界有可能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我们虽然能“感觉”到同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认知中可能并不相同。

普通人可能以为这种认知差别最多也就是红绿色盲和普通人的差别。而事实是这个差别可能大到人类无法想象的程度,而我们却意识不到。比如我左眼什么都看不到,但因为天生就如此,所以就把这种设定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接受了,而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更进一步。如果这种个体世界观的差异不影响这个世界逻辑自洽性。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有些错觉中而没法发现,就像很多红绿色盲一辈子没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

我们以为其他人认知中的世界和自己认知中的世界一样。然而事实是,如果我们不一样你也不一定意识得到。而且即便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各自的脑内世界不同,我们也没法沟通到底有哪里不同。

似曾相识的情景,哪一个是梦?

前几天和朋友出门吃饭,走在商场一楼总觉得刚刚做过的事几年前梦到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商场)。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

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

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

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样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在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