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寂静中的惊奇》:温柔、纤细、赞叹以及充满好奇心与渴望的精神

2020-09-26 16:16    

故事充满童趣,拍摄精彩创新,美国独立导演托德·海因斯在《卡萝尔》的成功之后,在题材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用带着新意的手法,改编《雨果》作者另一本童书《寂静中的惊奇》,结果虽然时不时让人意外,内容仍相当让人赞叹,也再次确立海因斯在影坛的眼界与地位。

《寂静中的惊奇》从两段故事出发:生活在七十年代的小男孩——本,因意外丧母,一心想找出自己父亲身份的他只身来到纽约,按照母亲所留下的遗物追寻父亲的踪迹;五十年前,听障女孩露丝逃离冷漠而压迫得家庭,试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两段孤单且看似独立的故事,却因一个模型,以及一次纽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览而有了交集。

本片编剧及原著作者布莱恩·瑟兹尼克

一如先前的《雨果》,布莱恩·瑟兹尼克的作品(瑟兹尼克是两部电影的原著作者,并担任本片改编的编剧工作)长于将现实出现的人物与事件(本片的年代设定与电影本身结局的事件有着紧密联系),融入简朴但有机的冒险故事里,营造出一种带着童趣的惊奇。片中角色第一次抵达纽约的震撼、第一次看见博物馆的欣喜若狂、身处艺术之中的不知所措,甚至只是有些瞎闹的夜间博物馆巡礼,无需多声音或台词,便能明确传达电影核心的那份孤单与归属感,让观众诚如电影所说,“抬头仰望星空”。

而将本片的拍摄与《雨果》相比,也更能突显出托德·海因斯的实验性与冒险精神。先前斯科塞斯已经在《雨果》里,运用上了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的3D 电影技术,去追寻那栩栩如生的电影梦,但相较于《寂静中的惊奇》,该片魔幻但古典的核心,比起本片源自独立电影的骚动灵魂是大异其趣。

本片摄影爱德华·拉奇曼

在同时有两段叙事线可用的情况下,导演托德·海因斯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现其多年来丝毫未变的实验性,里头七十年代的街景,搭配各种肌肤与脸部特写,让人想起新好莱坞的诸多杰作,但画面又延续与爱德华·拉奇曼在《卡萝尔》里头的光影,脑海不时出现文温德斯的电影。二十年代的桥段更是精彩,默片设计让卡特·布尔维尔的音乐,以及米莉森·西蒙斯强烈的表情,充满了电影的灵魂,用默片的骨架拍出现代的味道,若可以单纯一直看着西蒙斯在纽约街头游走,配上布尔维尔温柔但勾魂的音乐,该是多么让人愉悦的一件事。

米莉森·西蒙斯(左)

但实验归实验,海因斯也从未忽略瑟兹尼克剧本里头的纯真,两者达成一种不稳定但奇特的平衡感,在电影最后谜底揭晓那一刻,搭配整个纽约的地景,开出美妙的花朵。不过不得不说,相比之下二十年代的段落明显较七十年代来得出色,也更有让人感动的情绪张力。这或许有部分是演员所导致(三位小童星皆表现不俗,但西蒙斯无论角色或诠释,明显又比奥克斯·弗格雷来得亮眼),有部分也在于七十年代故事的熟悉感,但在现行的戏份分配下,还是让人略感一丝遗憾。

但以一部童话故事来说,没有人能够否定本片的温柔、纤细、赞叹,以及那充满好奇心与渴望的精神。故事该催泪动人的桥段一样不缺,海因斯的拍摄也是才华洋溢,就算两者不能说是结合得天衣无缝,个别的优点加上互补激出的火花,也已经在娱乐性和个人手笔上做出平衡。“我们都活在沟渠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句话本身已称不上新鲜,但当风景如此美丽,观众又怎能不驻足?

(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