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票房注水死灰复燃?500亿电影市场背后的惊吓和惊喜

2020-09-26 20:05    

又到贺岁档!今年贺岁档的“起跑线”上可谓相当拥挤,前有几经曲折上映的《芳华》,后有徐老怪的《奇门遁甲》,喜欢造城的陈凯歌的《妖猫传》等。几部名导演、大制作的重量级影片扎堆上映,拉开了今年贺岁档的序幕。

截至目前,年度总票房已经超过500亿,年末有望超越550亿,那么贺岁档当仁不让地担此重任了。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票房注水、过于倚重小鲜肉+IP、翻拍等,这些“顽疾”依然存在。那么,在年末票房大战一触即发之时,500亿的电影市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吓与惊喜呢?

刚揭幕的贺岁档尚未给我们惊喜,就先给了我们惊吓。有网友爆料,某大片在票务平台上出现了票房数据打架的现象,到底是票务平台系统故障,还是去年猖獗的票房注水死灰复燃了?

根据网友爆料,在12月15日凌晨,知名票务平台猫眼APP上《奇门遁甲》的票房数据,与其他平台统计数据严重不一致,不仅数据相差较大,而且还疑似出现了凌晨买票房的“票房注水”现象。

按理来说,0点至6点之间,本该属于一天中观影、购票较少的时段,但在该网友贴出的截图中,《奇门遁甲》的票房从凌晨00:41分的2049.31万猛增到06:25分的2538.32万,也就是说除去预售票房,凌晨五个多小时,《奇门遁甲》在猫眼APP上的新增票房高达近500万,而同时段的《芳华》从2253.15万增长到2323万,仅仅增长了70万。

考虑到两部电影当日的票房体量和排片大致相当,凌晨票房增量如此悬殊,着实让人看不懂。到底是电影票房注水,还是票务平台系统故障,亦或票务平台参与注水,似乎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无论是什么原因,作为国内最大的票务平台之一,猫眼专业版APP这类的票房数据增长都难言“专业”。即使真的是系统故障,但此后并未见其对票房数据做出修改说明,其凭借巨大的数据入口,细微的数据差错都可能对电影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如此说来,这一转瞬即逝的网友爆料,或许只是其票房数据操作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票房注水出现在此前的多个档期中。国庆档上映的《空天猎》、《缝纫机乐队》、《英伦对决》等电影,在部分电影院里就出现了大量的锁座位现象,比如一场电影只有第一排或最后一排是满座,其他的黄金位置空空如也。

早在去年,就有媒体爆料,锁定座位和买凌晨影票是电影票房注水的常见手法,有些在线票务平台甚至也参与其中。2016年,《功夫熊猫3》、《叶问3》等电影深陷票房造假旋涡,《叶问3》还因为票房造假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票房造假现象,但真正要杜绝这类事件,显然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一般说来,在线票务平台、影评类社区等作为第三方平台,不应该参与此类有损行业健康发展的恶行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部分第三方平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一方面,今年贺岁档电影竞争空前激烈,在唯“票房数据”论的电影市场,好的数据意味着好的口碑。在当前电影评价体系相对不健全的电影市场,票房数据成为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通过在票房数据上做手脚,让数据变得好看,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进而影响排片率。因此,就不难理解,在资本的支持下,平台和院线为何喜欢在票房数据上作假。

另一方面,在日益掌握电影入口的当下,在线票务平台和影评平台大量地介入影片的宣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票务平台操纵票房数据和口碑传播,成为部分电影方提升票房成绩的抓手之一。此外,有些票务平台运营方也出于自身利益,弃“客观、公正、真实”的行业初心于不顾,踏进了这片扰乱行业秩序的浑水中。

票房注水的危害不止于此,近几年来电影市场追求快钱回报,烂片云集、投机式翻拍等投机行为肆虐。在日益资本化的电影市场,这些无不需要“高票房”作为获利基础,票务平台注水客观上也做了这些行为的“帮凶”,长远来看对电影市场的危害极为深远。

好在当我们回顾2017年电影市场时发现,也有些不大不小的惊喜,让我们在追逐电影梦想的路上,看到了一些曙光:依靠投机手段获得高回报的可能性在变低,“票房注水”因为监管趋严到获利空间变窄,变得越来越不灵了。

一个是“流量明星+IP”方式遇冷。在去年的电影市场上,《盗墓笔记》、《致青春2》等一大批“流量明星+IP”电影曾取得不错的票房,但今年出现了变化,“流量明星+IP”电影遇冷,在暑期档表现的尤为明显。《鲛珠传》面对《战狼2》的强力阻击,票房仅一亿多点,严重扑街。

“流量明星+IP”电影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对待这一电影制作的方式。当前,青睐赚快钱、迅速取得经济效益是电影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利用流量明星的知名度而不考虑演技,利用IP的相对成熟度而不考虑电影本身的规律来制作电影,忽视影片的质量,导致大量质量饱受争议的电影出现。

另一个惊喜是,投机取巧式地翻拍电影更加没有市场。2016年上映的《外公芳龄38》《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这类电影几乎就是照搬原作,但大都口碑票房双扑街。到了2017年,你以为没有了吗?错,还有。黄磊处女作《麻烦家族》、《追捕》等翻拍电影仍是食之无味,尴尬满满的作品。

同样的,翻拍也是电影制作的一种方式,好的翻拍电影也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十二公民》、小李子的《无间风云》等等都是翻拍电影中的经典。

国产翻拍电影辣眼睛的原因是什么呢?剧本改编脱离实际、本土化认识不够、演员重名不重演技,都是电影翻拍出来辣眼睛的原因。然而好的翻拍等于电影的二度创作,需要从剧本细节入手,故事做好本土化。翻拍并不是创作的捷径,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的,而是深度的加工创作。

可喜的是,在经历了几年大跃进式的发展之后,电影市场逐渐回归理性。2017年《冈仁波齐》、《不成问题的问题》等优秀的文艺片、小成本电影逐渐增多,曾经粗制滥造的电影越来越少;《战狼2》《羞羞的铁拳》等工业化成熟度高的商业电影引领票房,代表了国产电影商业化发展的方向。

500亿票房市场,是中国电影市场冲击全球第一大市场的重要拐点,电影制作水准更高超,观众观影选择更严苛,资本市场介入更复杂,相关监管制度更完善……

虽然“流量明星+IP”电影和投机式翻拍电影饱受诟病,但票房注水这种造假行为对电影市场的危害更大。通过在线票务平台造假,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获取更多的排片和更多票房,助长了电影资本的投机性,这也是“流量明星+IP”电影和投机式翻拍电影层出不穷、电影市场长期畸形发展的原因之一。

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的参与。作为电影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管是电影制作方,还是电影院、票务平台等宣发方,都应该为提升中国电影质量,维护电影市场的健康出一把力。

对于电影人来说,这肯定是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惊喜还是惊吓,都见证着中国迈入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进程,而那些破坏行业发展的“惊吓”,终将会被愈加健全的电影体制机制所淘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