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专访中科院声学所汤克胜:“项目就像亲孩子”

2020-09-27 01:57    

信网 12 月 19 日讯 忙,是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青岛分所暨北海研究站副站长汤克胜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见面到采访结束,整个过程就像一场争分夺秒的比赛。仅一天, 他的手机里有 107 条通话记录,两年 700 多天,绝大多数日子都是如此。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项目启用,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建成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和新引擎。

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项目即将启用

2017 年 9 月 1 日,距离 2015 年 8 月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项目开工过去了 700 多天,距离 2017 年 9 月 8 日正式启用还有 7 天。

9 月 1 日下午,汤克胜穿着简单的 T 恤和运动鞋,正在工地上忙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基地主体建筑早已验收,保洁及绿化工作还没完成,地面上堆放着一些材料,十几名工人正各自干活。7 天收尾,时间并不宽松,如同前 700 多天,汤克胜一刻不得闲,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

2015 年 8 月项目开工,离石油管线近,施工难度大,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 4 个多月主体建筑封顶,2016 年 5 月通过主体验收。再加上空气声学和水声学两个特色实验室建造,2017 年 7 月底完成了全部室内装饰装修,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项目的建设体现出了真正的 " 高新速度 "。

目前,全消声实验室、半消声实验室、管道消声实验室、隔声实验室、驻波管实验室、混响实验室六大空气声学实验室建设已经完成,将面向家电、电声、汽车、航海、航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工业消声器、声学材料、建筑等行业,检测范围和检测项目将显著拓宽。实验室已启动扩项工作,正积极筹备 CNAS 资质认证的资格审查。

同时,包含消声水池在内的水声学实验室也已建成,未来将形成一个集水声技术与装备研发、产品调试检测、水声计量、水池试验为一体的基础科研设施平台。

" 项目就像我们的亲孩子 "

和慈国庆站长视察工地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拍照询问旗杆上挂什么旗,和供应商到每一件房间仔细检验办公设备,期间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来 …… 从跑基地前期手续开始,汤克胜早已习惯了这种 " 一心多用 " 的生活。仅 9 月 1 日一天,他的手机里有 107 条通话记录。汤克胜说," 一砖一瓦都是自己看着建起来的,项目就像我们的亲孩子,喜悦和成就感不言而喻。"

汤克胜 ( 左 ) 正在沟通办公用具事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汤克胜简易的办公室里有五六本厚厚的牛皮本,记载着每日工作。在浇筑混凝土等工程的关键节点,他和工人同吃同住,即便是通宵施工,也会坚守在现场。" 每天不来工地看看,心里总不踏实,一路走来就是感觉很充实。"

工地上的事儿不能说琐碎,每件事都很重要。装修时最多十几个工作组同时入驻工地,进度有快有慢,需同时协调,汤克胜常常觉得自己需要三头六臂,没有大家的支持,工作不可能开展得这么顺利。

群策群力打造一流科研院所

自开工以来,他体会最深的就是团队意识。汤克胜感慨的说,自项目实施以来,北海站站领导班子、基地建设工作组、站职能部门和实验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发扬团队精神,遇到事儿群策群力,增加了执行力。建设过程中,高新区管委各级领导和部门都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进项目建设。科研院所服务事业部曾妍部长经常带队深入现场,在项目遇到困难时,事业部都会第一时间牵头妥善解决,给了莫大的支持。

事业离不开家人支持,在汤克胜看来,工作很重要,家庭也很重要。从儿子 1 岁多时来到工地,两年多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始终有一些愧疚,因此晚上不管多晚都会回家。" 几乎一半的时间,回家时孩子已经睡觉了,但回家看看就很踏实。有时看着睡梦中的孩子,一天的疲劳都能缓解。"

远远望去,站在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 7 层办公楼下的汤克胜仍在打电话忙碌,就像无数为高新区建设的服务者一样,就像 2015 年 8 月开始的那天一样。

信网全媒体记者 刘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