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2017自贡年度报告·城市升级 加速升级 千年盐都展时代新貌

2020-09-27 04:23    

西山路片区改造工程一瞥 记者 冉昌龙 摄

12月10日, 2017自贡恐龙国际马拉松在千年盐都上演。这场自贡有史以来最大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近万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参赛者,沿着21公里比赛路线感受自贡这座城市之美。

来自成都的李晓薇是第一次来自贡参加马拉松活动,“自贡的环境让我眼前一亮,基础设施完善、绿化面积宽广、城市容貌靓丽,与想象中的老工业城市不一样。”

一场城市马拉松,人流穿梭于林立的楼宇间,奔跑在釜溪河绿道上,自贡的城市变化不仅让外来者交口称赞,就连本地市民都感到新鲜和兴奋。“这一条街以前可没这么宽敞整洁!”途经丹桂大街赛段,市民陈显洪不由地感慨道,在自贡居住了20多年的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蜕变。

一年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决策部署,奏响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新乐章。做优做精中心城市、建设组团发展的特色镇村、建设绿色生态的城乡环境……穷一年之力,这座城市如今破茧蝶变,逐渐展现一座老工业城市的时代新貌。

时隔数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要求深化实施“城市升级行动”。

短短的六个字,透出对城市价值的坚定守望。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赋予老工业城市新的内涵和动力,加速推动城市整体升级,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1月中旬,市委书记李刚调研督导城市建设项目时,对这场自贡的“城市革命”提出了要求。

作为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自贡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的关键阶段。毋庸置疑,让城市功能品质更优化,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价值所在,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是城市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尺。

就此而言,在自贡建国以来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上,过去一年,绝对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个篇章。城市巨变背后的价值取舍虽然并不深奥,却值得细细回味。

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十分清晰,城市升级绝非抹脂涂粉的“面子工程”,而是要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改善民生,筑实城市的“里子”,提升城市对高端要素的承载力。

这一年,自贡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精心谋划并强力启动了城市复兴计划,全面推动城市发展、城市修复、棚改攻坚和城市畅通。东部新城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南部、西部、东北部新城功能更加完善,两县新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市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旧城更新改造快速有序实施,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17条城市主街大道环境艺术提升工程如期完成,空间优化、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和生态修复整体推进,旧城功能和面貌明显改善。

这一年,自贡坚持做优做精做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稳步推进,建成一批特色街区和精品工程。PPP融资新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绿色建材、节能建筑等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房地产业、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这一年,自贡坚持城乡统筹、镇村一体,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中心城区加快拓展优化,宜居县城建设稳步推进,打造特色小镇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仙市镇百胜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0.6%。全年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6亿元,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年,自贡持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使居民住有所居、安全有保障。住房保障扩大覆盖,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915套。改造城市危旧房棚户区4.9万户、24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6482户,创历史之最。城市缓堵保畅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实施居家民生工程,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物业管理,使居民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这一年,自贡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全域绿化,预计全年新增城市绿地约60公顷,公园绿地4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强化环境整治,全市293个建筑工地基本实现扬尘治理措施全覆盖,13家合法商混企业(砂浆企业)已全面完成绿色化改造,85家非法小商混企业全部关停。推广绿色节能建筑,预计全年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26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3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近25万立方米。

破茧成蝶,价值重塑。现在,4370余平方公里的盐都大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升级行动大幕已然开启,一座宜居宜业宜创新的老工业城市新貌,也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西山路片区改造工程安置房

“忧居”变“宜居” “城中村”变“城中景”

12月15日上午,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走进位于自流井区西山路中段的西山路片区改造工程安置房建设工地,只见一幢幢现代化住宅楼高耸挺立,一条条小区道路宽敞整洁,一片片绿化错落有致。工地上,除了正忙着收尾施工的工人外,不时可见结伴而来看新房的居民。

“眼看着就要住上新楼房了,这心里能不高兴吗?”在西山路安置拆迁居民张晓燕的新房内,她激动地一边摸摸墙壁、叩叩地砖,一边谈论着将来如何装饰新家。

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曾是张晓燕的一大心病。“房顶没有隔潮层,东西霉得厉害,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又特别冷。房子没厕所、没厨房,吃饭时,人只能站着,因为屋子里甚至无法再摆开一张凳子。”张晓燕口中的老房子在西山路原水利机械厂旁,那是一栋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砖混房,虽然破败不堪,然而过去的20多年,那是她一家三口赖以安身的地方。

“最恼火的是出行问题。以前这西山路要算自贡最烂的道路,让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果是坐车经过,则像坐摇摇椅一样,颠簸不已。”张晓燕说,过去大家都调侃说“汽车跳,西山到”,彻底改变这条道路的面貌是此处居民,甚至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愿望。

“现在好了,不仅住上了新房子,周边环境也是大变样!”说话间,张晓燕兴奋地指着窗外不远处那条平坦整洁的公路说,如今的西山路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坑坑洼洼的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宽阔平整双向四车道,昔日厂房多、灰多、泥多的破败混乱环境已经被一棵棵挺拔的行道树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取代。

“你看,对面是盐都植物园,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得很!”循着张晓燕手指的方向眺望,只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盐都植物园由原西山公园改建,园内规划有盐生植物区、恐龙伴生植物区、花田体验区、水生植物区等特色区域,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川南片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集植物科研性、科普性、游乐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公园就在安置小区对面,真好!” 张晓燕说着,脸上挂着笑容。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以园为基”“以商兴市”“景观休闲一体”理念,以“打通交通瓶颈、成片改造棚户区、打造市民公园”为目标,着力推进西山路片区改造工程。在人居环境方面,成片改造棚户区,配套完善片区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老百姓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在交通组织上,新改扩建区域交通干道,优化道路体系,强化新旧城联系,畅通城市东区交通;在城市景观上,高标准打造盐都植物园,拆除围山建筑,建设以休闲风格为主的建筑群体,“还园于民、还绿于民、还山于民”,塑造城市新景观。

目前,西山路片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18年春节前交付使用,将安置该片区房屋征收、拆迁999户;改造后的西山路、汇园路已全线贯通,“两路”呈T字型连接着新老城区,使自贡新老城区交通大动脉活力重新焕发;盐都植物园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8年春节前竣工,全面向市民开放。

改造后的檀木林大街

“留住”历史 找回城市记忆

“一条街是一段历史,一栋房就是一个故事……”在72岁的老人李云瑞看来,走进自流井区檀木林大街,就像穿越时空,看到了这座城市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李大爷1976年开始就居住在檀木林大街原工农兵商场附近。“檀木林大街原名豆芽湾,过去这条街闹热得很哟!”李大爷回忆说,那会儿,大街两侧不曾有高耸入云的大厦,公路上汽车很少,街面上广告牌几乎看不到,街面两旁的行道树郁郁葱葱,午后坐在阳台上泡上一壶茶,时不时能听见街面上走过的行人“高歌一曲”,很是惬意。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檀木林大街进入“鼎盛时期”,集邮市场、电子街、机电市场、服装街等遍布其间,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见证着自贡商贸繁荣的历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檀木林大街逐渐破败成为城市里难看的“伤疤”,昔日的繁荣成为人们脑海深处的记忆。

“檀木林大街‘老了’!”李大爷说,近10多年来,檀木林大街除了小修小补,从未进行过全面翻修。房屋老旧、道路破损、杆线林立、杂乱无章,很多商家也陆陆续续倒闭的倒闭、搬迁的搬迁,“就像我一样,上了年纪,不再有光彩。”

今年年初,我市全面启动檀木林大街改造工程。通过实施临街32栋建筑物外立面整治,生命树、年代马车、恐龙幸福一家等城市公共艺术打造,梅西百货广场整体提升,街区照明系统设计,临街商铺店牌店招整体改造,行道树、地面铺装、沿街护栏的艺术提升,利用散布在建筑物间的空地打造口袋公园等工程,重新恢复街区“容貌”,找回城市记忆。

整齐划一的灰色外墙,井然有序的仿古墙砖、层次分明的门窗、清一色的青石路面……走进前不久完成改造的檀木林大街,记者发现,这条曾杂陈着上个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老建筑的街道,如今已焕然一新。

“你看,我住的老房子重新刷了漆,街面上挂上了各式各样的彩灯……”李大爷激动地说,如今,檀木林大街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自贡的新都市“老名片”,非檀木林大街莫属。

“一条街,最能承载一座城市的记忆,在城市化进程中,让老街焕发新颜是改造的核心所在,也是对市民集体记忆的尊重。”自流井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由于老街区城市建筑立面较为陈旧,改造中对建筑立面色调、破损处进行维修、维护,对街道两侧裸露的电箱、柱体用灯笼、马车等艺术化方式进行处理,“我们希望通过修复破损的机体、完善缺失的功能、植入艺术化与生活化的方式为檀木林大街注入活力,在点滴中唤醒历史、留住记忆。”

改造升级后的东兴寺立交桥

据了解,檀木林大街改造只是我市城市升级行动的一部分。今年以来,我市住建部门结合城市复兴计划,对自流井区檀木林街、自由路、光大街,贡井区盐马路、长征大道,大安区仁和路、盐都大道、广华路,沿滩区开元路、远程路,高新区汇东路、汇川路、龙汇街,富顺县晨光路、北湖南路,荣县观斗山街、蓝帝大道共计17条街道,实施了道路提升、沿街风貌、景观绿化、公共艺术及环境整体提升等改造。截至目前,檀木林街已全面完成改造,大多数街道的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

外国记者聚焦老盐场

工业遗址 从“盐标本”到“盐文旅”

12月14日上午,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64岁的陈宝松领着记者在大安盐厂遗址参观。

行走在钢筋水泥之间,老人眼眸微亮,如数家珍,“这里是盐厂旧有的大门,这里是生产车间,这里是全国第一座30万吨真空制盐车间……我就在这里当盐工,过去能在这里做工不知道有多么光荣啊!”1979年进入大安盐厂的盐工陈宝松,回忆起当年的繁华,仍旧为之自豪。

绵延的厂房、巨大的蒸炉、运盐的管道、粗壮的钢梁……虽已铁锈斑驳,但依然可见、可触碰到自贡盐业历史的痕迹。

改造后的大安老盐厂遗址

大安盐场始建于1957年,曾是自贡最大的制盐厂,位于大安旧城核心区,与毗邻的燊海井、吉成井等古盐场一起,构成了自贡井矿盐生产的时间序列和工艺路线。

2012年,随着经济调整和改善环境的需要,大安盐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运营半个多世纪后停产。停产后的大安盐厂遗存了较为完整的制盐工业遗址, 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盐标本”。

辉煌和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中,如何让工业遗产重焕生机和魅力?如何才能在保存文化价值的同时发挥工业建筑遗产的作用?自贡人给出了建设“老盐场1957”文旅项目的答案。

“老盐场1957”文旅项目以原自贡市大安盐厂为基础,占地约33.5亩,采用“工业遗存+现代艺术+地域文化”模式,在工厂原址较为完整的成体系化的近现代制盐工业遗存基础上实施更新改造。

“部分原生态的盐矿石、矿车等与制盐工业有关的东西都得以保留,特别是全国第一座30万吨真空制盐车间内的设备也在文物保护剂的保护下保留了原貌。”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以7处保留下来的工业厂房、廊道为载体,规划出展示大厅、创意工作室、酒吧、咖啡馆、婚庆大厅、画廊等不同功能的场所,配套设计绿化草坪、广场、灯饰、雕塑等,既保留和延续了老建筑原有形态、结构、痕迹,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材质、功能,实现了旧与新的强烈呼应与碰撞,让沧桑、厚重的现代工业文明遗址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改造后的大安老盐厂遗址

项目采用EPC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策划、设计、施工有效整合衔接,确保实施中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一期工程计划投资6800万元,自今年6月9日正式启动,同步推进地勘、设计、拆迁、平场、老旧建筑维护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尾工作,有望在2018年春节前亮相。

“大安盐厂是自贡工业文明的一张名片。”市住建局负责人说,“老盐场1957”的打造,不仅仅是对土地的改良、生态的修复,更需要把工业文明植入老工业城市的升级转型中。大安盐厂的改造只是文旅项目融入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中的一次“试水”,所取得的经验我市将在其他项目改造上进行推广。

记者札记

城市巨变背后的取舍

“自贡的变化太大了!”这是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普通的市民说,回乡的游子说,客商游客也说。一个“变”字,是对自贡城市建设工作的最好肯定。

昔日棚户区如今高楼起,昔日“城中村”变身“城中景”,昔日工业遗址涅槃重生……我们享受这个环境,也必须牢记使命:这是不可多得的人居环境,更是不可多得的产业平台,它能否迎来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人才和产业?这是“城市升级行动”的关键步骤。如果没有这样的摆渡,我们所打造的环境或许适合市民散步,但不能让城市起飞。

“城市升级”的目的不仅仅止步于城市景观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好评和口碑,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吸引和感召更多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才和资本来投奔这座城市。

“城市升级行动”才刚刚开始。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自贡城市建设的步伐将更加坚实,一座宜居宜业宜创新的老工业城市将以更具魅力的姿态傲然矗立在人们面前。(记者 周嘉 摄影 冉昌龙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