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后来,我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2020-09-27 14:24    

今天打开微信翻了一下朋友圈,最新的一条已经是2015年的一条“新年快乐。”忘记从什么时候,我开始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起初喜欢发朋友圈是因为想记录下一些好的、坏的事情,看看自己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当然,也会抱着一种和朋友分享喜悦,或者渴求安慰的心态。

可是,后来啊,朋友圈好像都变质了,它不再单纯是情绪发泄的一个出口,甚至为自己带来困扰。

似乎也不太想看朋友圈了,从那里也看不到朋友真实生活的样子,还会有一些广告和工作需求分享。

01

朋友圈朋友比例越来越小了,它更像是一个社交圈。

由于工作的关系,微信加了越来越多人,同事、合作伙伴、朋友的朋友、社交场合的陌生人等等,还有很多甚至你当时没改备注,到现在都不知道他是谁的人。

点赞不再是表示关心了,只是一种现代社交的礼尚往来。曾有一个并不是很熟的大学同学,老爱给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点赞,可惜我一直没有回赞的习惯。

后来才知道他在聚会和其它同学说我毕业了,就忘记了同学情谊,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

刚毕业那会儿,公司的领导发了一条家里的猫生了小崽崽的朋友圈,很是高兴。小布和我说,部门的人都点赞了,你怎么还不点赞,免得领导觉得你对他有意见,大家怀疑你和他不和,疏远你。

有时在分享自己的心情以后,总有一些人会给你留了跟这一条朋友圈无关的东西。比如“好久不见”,“最近怎样”,这种类似寒暄的语言,其实潜台词就是“有没有合作机会”,一般在你发情绪性的朋友圈,那一刻并不想疲惫得与人进行社交,但是你不回他,又显得自己没礼貌。

还有,想要聊别的当然是私信啊,在别人朋友圈评论一些文不对题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吗?

有一些心情只想给真正的朋友知道,有一些话只想说给懂的人听。微信的人数越加越多了,有一些情绪并不想所有人知道,长大了以后,会觉得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很傻逼的行为。

每次发朋友圈都会为如何分组而苦恼,后面就索性小窗朋友,不发这条朋友圈了。

02

朋友圈就像是一个是非来源地,你发什么别人都觉得是你的不对。

你在朋友圈分享旅行的照片、或者是心情很好的自拍,亦或是晒娃,这些行为都会被自动视为炫耀,成为了别人的谈资。

公司的前台薇薇安,经常在周末、节假日在朋友圈发一些旅行的照片,还有一些展览,出入一些高级社交场所……

薇薇安经常引起同事的热议,甚至招到了排挤。有人说,你长得那么美,家里还有钱,还要出来和我们抢饭碗,出来工作干嘛,就应该好好呆在家当大小姐。

也有人说,她就是一个小三脸,可能是被包养了吧,看她的自拍,某个角度简直就是张子萱。

后来,薇薇安有一次听到了别人讲她原来是老板的小三,她就离职了。但她的朋友圈依然还是那群人的饭后茶点,只是谈论对象从同事变成了老板小三。

如果你在深夜发了一些矫情的东西,就是感情不顺。现在发了一个跟情绪有关的朋友圈,问你怎么了的人如果说是10个,那真正关心你的人只有一个。亦或者是10个全是看你笑话的。

当然一定会有真正想关心你的人,那就是爸妈。但是,我们为了不让他们过度担心自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过的好,总是报喜不报忧,所以发出的信息要过滤过滤再过滤……

所以,当自己在深夜发的朋友圈,第二天起床,情绪没了,为了不成为别人的笑柄,不让家人担心自己,甚至有时都觉得矫情,然后就默默地把昨晚的那条朋友圈删掉。

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生活,却被别人硬生生说成装逼。慢慢地变得不想去表达自己,隐藏了真实的自己。

其实,不发朋友圈是后来明白了,

它不是你记录生活最好的工具,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交平台,并不能像日记本那般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朋友圈没有人真正关心你的生活,真正在意你的人,会通过其它方式给到你最好的安慰,最真诚的祝福,而不是区区一个赞。

长大之后,我们都习惯了掩饰自己,内心所有的喜怒哀乐,在表面上都变成了一个职业微笑。

也不是因为在害怕什么,拒绝什么,只是明白了,懂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自己的小情绪,在别人的眼里有时就像一个笑话。

所以,我们渐渐收藏起了自己,不发朋友圈。愿你真实生活过得比朋友圈还要好,现实中有真正关心你的朋友。

- End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