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愿以重逢,礼遇童真:隐山清玩之晓花窑

2020-09-28 00:42    

或许我们无法想象,

香奈儿礼服上优雅的织带,

出自巴黎一位身材佝偻的乡下老妇人之手,

而老妇人已经做织带60余年,

精致高跟鞋腕口的那道精美弧线,

是经由矮胖的老鞋匠多次修改的成果,

而诞生地就是他身影婆娑的公寓楼里……

每每谈论巨匠之心,谈起手艺的坚守,

都会发自肺腑地油生敬佩,

因为稀有,也源自传承之难。

而中国古代,诸如此类工艺却不胜枚举,

也因此我们有幸欣赏到很多叹为观止的佳作。

缂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的精华,

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一起,

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

高210cm、宽170cm,广为人知的《百子图》,

又称百子戏春图,便是一幅明代大型缂丝作品。

多福多寿、子孙昌盛、万代延续等吉祥寓意,

让百子图成为很多文人雅士之爱,

之后亦在民俗中甚受追捧,纷纷临摹。

遗憾的是,历经400年的时光更迭,

原作艺术臻品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

损坏达50处之多。

亦因稀贵,现在很难一睹尊容。

热爱文化的人,

往往比常人更易汲取到来自传统的能量。

晓花窑将百子图重新演绎,

平移至茶台、书房,或饰以玄关一隅,

让一个个惹人怜爱、姿态各异的孩童跃然眼前,

只为给生活平添一丝生命的趣味。

婴戏主题向来是明清瓷器的传统图案之一,

明朝时期,烧作青花的苏麻离青,

且因发蓝黑有锡斑,晕散强,不宜烧制人物图案使用,

所出诞生的婴戏图案作品很少,

相对常见的是五、八、九或者十六子。

清代以后,平等青、石青、浙料等相继使用,

使得青花料从发色到品质都大有改观,

跃跃欲试的艺术家们纷纷临摹创作,

此主题作品大量涌现,

至乾隆时期,婴戏图案技法达到顶峰。

晓花窑百子戏春,

构图繁琐。

对于繁复图案在瓷器上的表现,

画片的布局构思显得格外重要,

稀疏紧密的适度、一开一合,

花树石戏台等背景的搭配,

直接关系到第一视觉美感的形成。

就像众多人物共同登上舞台,

既不能让观众目不暇接、无所适从,

局部人物又要分工明确、各有表现。

同样,作为百子图的各个局部,

既要照顾到画片的饱满,

又要在这个透视关系上把握尺度,拿捏墨料,

既形成一个整体,

又能让童子之间形成呼应关系,

100位栩栩如生的童子,

或颦或喜,或博弈抚琴,或玩耍谈天,

形态各异,生动传神。

此外,绘制童子时,勾线需功力老道,

以突出童子可爱欢快的神态开相为前提,

用描线法“钉头鼠尾”来做孩童的衣服,

为中锋走线,侧峰出笔,而线条前肥后锐,

确保了可爱的童子开相,身体衣衫的线条。

童子动态的拿捏则更加考究,避免了呆板,

将画工师傅和分水技师的功力毕露。

不论是文房之器还是小小茶杯,

每次开窑的瞬间,都如同一次初见,

明明期许已久,却总是心有怯意。

值得欣慰的是,伤痕累累的百子图缂丝原作,

已经由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家们完成修复,

耗时1年零9个月,

这幅原本接近于一块“破布”的珍品,

终于再现100个童子栩栩如生的风采。

与其说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

不如在匠心和童趣中,

心怀感恩,与美好重逢。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