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苏-27差点搞成米格-25,是谁给了她优美流畅的机身曲线?

2020-10-09 11:17    

在美苏冷战对抗阶段,苏联的武器装备很多都是对标美国武器,特别是在空军装备上,针对性的跟踪、对抗就十分的明显。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米格到第三代战斗机的苏-27,都贯穿着这一标准。

对于F-15的诞生,苏联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开始军方直接那F-15的数据来套。对于苏联的第三代战机,军方确定的技术战术要求,就是将F-15的数据进行换算,然后在提高10%,作为苏联战机的设计要求。例如F-15无外挂油箱航程为2300公里,那么苏联对应战斗机的要求就是2500公里;F-15战机从时速600公里加速到1300公里,不超过20秒,那么苏方战机的要求就是17-18秒。

因为苏联深知自己在发动机、电子技术、材料、等方面对于美国全不占优势,因此就必须在飞机的结构布局、气动布局、机体结构完善性上做到更出色。因此,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方案室主任萨莫伊洛维奇,就从T-4MS轰炸机的思路中,为苏-27的第一个T-10-1方案(见上图),设计了一个曲线优美的翼身融合体设计。当时苏联研究认为。这种设计能够得到最佳的记忆展向椭圆分布,能保证诱导阻力最小。

苏-27要是这样你还喜欢吗

不过F-15并不是翼身融合体布局,为了保险苏霍伊设计局又设计了常规的T-10-2方案(上图)。这个方案看上去和米格-25或者F-15差不多。这样的常规布局,对于苏霍伊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毕竟已经设计过类似的苏-15和苏-24战机。

方案室主任萨莫伊洛维奇

1970年,两个方案进入风洞试验阶段。经过1年的测试,翼身融合体的T-10-1方案获得了非常出色的结果,升力系数达到0.9,亚声速最大升阻比为11,超声速时升阻比为5,几乎达到同类飞机升力特性的极限值,充分说明了这一方案的有效性。连一向矜持的苏霍伊作为总设计师也很满意,一下就确定了发展方向。

不过这时候苏霍伊的工艺室主任阿尔古诺夫却抱怨,翼身融合体的双曲线机翼,加工工艺非常难以实现,不过苏霍伊却冷酷的批评工艺人员:这个项目我不想废话,你们的任务就是想好解决方案然后汇报。但最后设计实际对工艺还是进行了妥协,苏-26机翼和机身的翼型不是一体化的,而是根据加工难度进行修改,特别是受力严重区域,就使用了平面壁板,只要维持平面线性化就可。

至于设计师是不是还从风情万种的俄罗斯美女上获得灵感,就不知道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