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北上广深,应届生要月薪过万才活的下去?

2020-10-10 13:10    

近期在北京发布了一份薪酬调研报告

有近半的求职人平均薪酬期望达到15000元/月

在本次调研的样本量中,本科学历占比53.18%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0.06%,其他占6%

本科以上职场人士普遍期望万元以上月薪

这算高吗?

刚出校门的本科应届生

你们凭什么要高薪?

>>什么样的人才能拿高薪?

岗位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越高工资越高,为什么有些主播年薪千万,因为他不可替代性很高;

你为公司创造出来的价值,价值越高,薪资越高;

你的工作经验/年限/职位,岗位title也是重要的薪资参考指标;

所在行业,朝阳行业比夕阳行业工资高。

01

薪酬成了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

立冬已过,正是秋招的尾声,手里握着工作offer的人可以暂时缓一口气。而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注定还有从考研和留学申请上败下阵来的一批人,紧张万分地投入到春招的行列里。各类求职网站也就在此刻不失时机地排出了新一年的大学生薪酬排行榜:

如果你毕业五年后没有达到月薪10602.05,那你就拖了排名前100高校毕业生的后腿,如果你是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那你的薪酬优势会相对明显。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榜单还不如不看榜单。薪酬榜单对于求职真正的参考价值,恐怕是很有限的。

02

你未来的薪水在榜单上排第几?

各类薪酬榜单习惯把各类指标分门别类,与薪酬水平一一对应。比如大学所在地,就分为海外、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专业就分为互联网、传媒出版、金融、科技等等;学历水平就分为土硕、洋硕、专硕、学硕……至于这些指标和最终的收入水平有多少内在的联系,则缺乏更深入的说明。

按照当下流行的薪酬榜,如果一个国内大学生没有就读于北京上海的高校,没有投身于计算机或者会计等专业,没有拿到一个硕士文凭,那么基本与高薪工作无缘了。

03

你以为程序猿就很幸福?

但是把目光从干巴巴的榜单数字上移开,审视四周的人,我们很容易就能举出反例。理智告诉我们,用如此一刀切的方式来划分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大数据统计结果套用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当然,首先必须要承认,所学专业、就业城市、学历水平对于未来的收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高于机械专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有榜单上如此悬殊的差距,还值得打一个问号。

海归薪酬略高于国内毕业生图/BOSS直聘

事实上,大多薪酬榜单都是基于发布平台自身的数据,这些数据涵盖的范围的全面性存疑。举个例子,参与过校招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冷门专业的学生会参加特定用人单位的招聘会,压根不会通过求职平台找工作。而互联网、金融、审计等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则恰好是各个求职平台主要面对的群体。

04

给焦虑的大学生火上浇油

薪酬排行榜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工资水平高的工作就等于好工作。但在现实生活里,并非所有没做成程序猿和程序媛的大学生,都不满于现状,也并非所有如愿以偿拿到高薪的人,就对自己的工作完全满意。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尽管听起来有点像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汤,但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全部意义,确实要远远大于月末出现在银行卡上的那个数字。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中,个人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是最重要的,一个急需赚钱的贫困大学生,把金钱作为求职的首要目标,无可厚非。但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收入从来都不应该框定所有人。

但现实中,很多中国大学生的职业观,还停留在完全和收入挂钩的阶段。不管加多少班,不管离父母多远,不管这个行业自己是否擅长,不管未来的发展空间大不大,只要工资高就应该是一份好工作。这种弥漫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焦虑,催生出了五花八门的薪酬榜。反过来,这些榜单也在不断窄化和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05

别让薪酬绑架你的未来

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背景下,未来赚得多的院系趾高气扬,未来收入垫底的院系垂头丧气,站在毕业和求职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显得尤为焦虑。

但高薪收入背后的代价被模糊处理。例如看似工资不菲的互联网企业,平均每小时的薪酬并没有高出其他岗位很多。也就是说,那些令人羡慕的高工资,有很多是用日复一日的加班换来的。

还是少看一些《大学生月薪多少才有安全感?》《63所高校毕业生月薪过万,你拖后腿了没?》年轻人不应该把经济上的成功定义为人生的成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