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2020-10-10 14:01    

“马太效应”说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该书第二十五章有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据此引申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马太效应”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经济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也不例外。

“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占有和学校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教育是实现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必要条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在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分化,现代社会的分层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相对应,教育不公平会加剧、加速社会的分化,不利于公平正义社会的构建。特别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公平,是在公平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其次才是讲求效率。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消减 “马太效应”的不良影响,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

纠正观念的导向偏差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已逐步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潜存于社会决策之中。

此外,由于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改革,政府对教育资源宏观垄断的格局并没有真正改变,从而形成“宏观垄断、微观搞活”的扭曲格局。它们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构成了明显的挑战。

实现教育公平,拒绝“马太效应”,首先取决于公平理念揭橥和强化。只有在价值观念上把“公平优先”置于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才能在工作方针与实践策略上对处于不利地区和弱势地位的乡村、学校给予更多的倾注和关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标志着在教育领域里“效率优先”已经让位于“公平优先”,意味着追求公平、促进均衡已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核心价值。

2

加强教育的精准扶贫

首先要改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过低的状况;同时应采取非均衡投资战略,使教育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向薄弱学校倾斜。特别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对贫困乡村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教育资源贫困学校,国家财政、地方财政都应当列专项拨专款,义务救济,定期补助,长期扶持;另外可对贫困地区处境不利人群提供“补偿教育”和 “积极差别待遇”。

2015年12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决定》中,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陕西省安康市为例,该市针对主城区、县城、重点镇、新型社区的不同教育需求,抓住城镇教育“班大人多上学难”和农村教育“点多分散质量低”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症结,实施以“五校北迁”为重点的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方案,下活了教育扶贫的一盘棋。

3

统筹城乡的师资配置

在农村学校,教师总量上不缺,缺的是优秀教师。为了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在职称评定上应给予相对倾斜的政策:如具体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对乡村教师任教三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鼓励教师向基层一线流动。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2016年7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另外,乡村学校还缺诸如音、体、美、外语、计算机等类教师,业界称作结构性缺员。要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可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抓“一专多能”,同时可以在小规模学校教几门课。

4

科学推动标准化建设

积极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县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帐,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北方取暖地区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乡镇寄宿制学校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来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包括教学点,建得“小而美、小而优”,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5

促进生源的合理均衡

避免大量学生集中在少数热点学校,造成大班额问题。通过城乡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者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的分流学生。适度稳定乡村生源,从源头上减少城镇大班额现象。

比如山西的晋中地区,多措并举,推进均衡发展,办好了乡村教育,很多孩子从城镇回流到乡村学校就读。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按照小学是1:19,初中是1:13.5核定编制标准,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师资配比。

优先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选择。拒绝教育资源配置上的“马太效应”,消除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之于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意义深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