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能巷战的火箭炮!曾令德军魂飞魄散,为何却用姑娘的爱称来命名?

2020-10-10 14:38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年轻的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在监狱工厂里,研究出了一种齐射火箭的武器、一种拥有烈火史诗般传奇故事的火箭炮,它就是二战时声名远扬的BM-13式“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独特的多联装火箭炮,从此改变了炮兵部队作战的形态,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重创敌人!“喀秋莎”火箭炮一战成名,令当时不可一世的德军闻风丧胆。

BM-13式“喀秋莎”火箭炮没有发射管,仅依靠导轨发射,火箭尾部安装有稳定尾翼。飞行时,空气动力的作用点(压力中心)位于全弹质心的后面,可以形成足够大的稳定力矩,来保证火箭弹飞行的稳定。一辆“喀秋莎”火箭炮发射车装载有16枚火箭弹,10秒之内便可发射完毕,弹着点虽然比较分散,但可以瞬间对敌军阵地进行大面积的覆盖式狂轰滥炸,足以摧毁一切,让德军魂飞魄散。

由于火力猛烈,BM-13式“喀秋莎”火箭炮一上战场,就给德军以巨大杀伤。

1941年7月14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使用了BM-13型火箭炮,当时火箭炮兵连第一次齐射,就摧毁了德国大量的军用列车,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经过这次战斗,“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声大振。

后来的柏林战役中,德军在钢筋混凝土的街垒里寸土必争,苏军则将重型火炮当成刺刀,抵近射击与敌人展开巷战。当时每个“喀秋莎”火箭炮均配备有两个铁路枕木,把枕木垫在后轮下,就能降低发射角度,进行平射!当“喀秋莎”开火后,任何坚固的建筑物都已变成一片废墟。

“我们就是这样杀进柏林的。一个连齐射一轮打出64枚炮弹喀秋莎,每个重60公斤。炽热的炮弹碎片会把它触及到一切都燃烧掉,连我心中都有着对上帝的恐惧!”——喀秋莎炮兵连长曾这样回忆说。

而这款威力强大到”令人发指“的火箭炮,为何却有一个女性化的名字呢?

其实“喀秋莎”只是BM-13式火箭炮的爱称,并非是该武器的正式名称。因为这型火箭炮是由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出厂时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由于火箭炮在当时的苏联是严格保密的,就连很多使用它的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于是就根据这个字母“K”,再加上当时战场上非常流行“喀秋莎”这首歌,所以战士们随口亲切地称她为“喀秋莎”,从此这个俄罗斯姑娘的爱称也就成了BM-13型火箭炮的代名词。而就是这个柔情的名字,也成了二战德军的梦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