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国际 >正文

中俄差点都被黑了!又一个大国接连在半岛煽风点火,这次不是美日

2020-10-10 17:23    

作者:老 谈;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国际局势敏感复杂,与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掺和其中推波助澜有关系。据环球网12月30日援引英国路透社报道称,两名欧洲高级安全人士透露,最近几个月俄罗斯油轮在海上运输货物时至少三次转移燃料给朝鲜船只,这为朝鲜提供了一条“经济生命线”。路透社还说,最近几个月的燃料转移表明,俄朝间的偷运行为已经演变为公开在海上装载货物。

外媒的这一报道,不由得让人对该消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是时间上迷糊不清,“最近几个月”到底是指什么时候,让人弄不明白;二是“至少三次转移燃料给朝鲜船只”就为朝鲜提供了一条“经济生命线”,实在是夸大其词;三是从这所谓的“至少三次”得出个“俄朝间的偷运行为已经演变为公开在海上装载货物”的结论,过于勉强。只不过从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英国媒体将自己定位于国际警察的角色,认定了“俄朝间的偷运行为”。

看来西方媒体近来已经没事可干,便想着法子猎奇来博取眼球。早两天也是这国媒体煞有介事得宣称有中国船只在公海上向半岛北方国家输送石油,今天又宣称俄罗斯的船只也在转移燃料。在这两次报道中,一个主要的差别就是报道中国的消息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应,特朗普以此发出狠劲来宣称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估计这就是外媒想要得到的效果;而在报道俄罗斯的消息中,却只有俄罗斯方的否定和拒绝置评,毕竟,俄罗斯现在正在被美国“制裁”着,总不能让特朗普给俄罗斯来个“双重制裁”。

当然,外媒对中俄的报道消息来源也有点差别。对中国的报道来源更加“官方”,是美国的卫星拍到的,所以美国官方的态度有些激烈,便一下子将半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好像美国在半岛问题上完全是无辜的一般;而对俄罗斯的报道来源却是两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欧洲高级安全人士”,这一范畴本来就是大海捞针,估计这两名“欧洲高级安全人士”只是一个泛指,与“路透社”这个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这两次报道中都抛出了一个很有噱头的话题来,那就是“违反联合国对朝鲜制裁协议”!这顶帽子不轻,言下之意,谁在向朝鲜提供石油,谁就违反了联合国的协议,谁就是与联合国为敌;而美国和西方是推动联合国形成制裁协议的主要推手,自然也就是与美国为敌了。既然与美国为敌,美国大发雷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只不过在这次的认定中俄两国违反“联合国对朝制裁协议”的证据实在不足,只怕会让美国和西方媒体失望了。

当然西方媒体如此炒作公海上的船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原因是美国要打着维护联合国决议的招牌压制中俄,强化自身在半岛问题上动武的意图,让半岛生战合法化;而西方媒体丧失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甘当美国的舆论打手,不过是给特朗普压制中俄举一小块遮羞布罢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