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五大方法,让“问不停”的小烦人变成好学宝宝

2020-10-10 17:27    

看点 孩子从大约四岁开始,就会喜欢问各种问题。一旦开始发问,就会问个没完没了。对于这个特点,许多父母会觉得烦不胜烦。然而,这恰恰是好奇心的可贵表现。如何能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将之转变为求知欲,父母的做法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文章介绍了五种方法,用不同的形式,结合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编译丨管薇薇 编辑丨黄晔

上周六,我和我丈夫去参加了一个“比赛”,我们自创的“郊区奥运会”,其实就是挨个去杂货店、干洗店、Target超市以及曲棍球训练。然后,我们5岁的儿子就开启了“炮连珠”提问模式,那时候我们还在车上呢。

“弗洛里达有多少虎鲸啊?”

“布法罗比尔今年赢巨人了吗?”(我们可是住在明尼苏达啊。)

火山灰会烧伤人吗?”

“10里面有多少个6啊?”

“喷气机打败包装工了吗?”(两者均为球队)

“大白鲨能咬死人吗?”

“俄亥俄州立大学七叶树赢威斯康星大学貛了吗?”(你感受到套路了吗?)

“你们最喜欢农场里哪个动物啊?我最喜欢山羊。”

这孩子绝对是联邦调查局派来的审讯专家,这种时常发生的事甚至已经提不起我的兴趣了。

“这太可怕了吧!”我小声对我丈夫说。

“这很棒啊,你怎么就没看出来呢。”他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好像对我特别感兴趣,比谁都来劲。过不了多久我就发现,其实这就是你啊,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就因为这点,你把我牢牢套住了。”

“是嘛。”我说。

“当然,如果你能在看电影的时候话少点,我就谢天谢地了。”

好吧,确实是这样。

对我来说,有一颗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欣赏有些人的原因,也是我自身想要培养的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我迫切希望我的三个孩子也能够拥有这一特质,成为不断发问、求知若渴的人。

当然,我不想让他们成为那种自命不凡的人,好像自己最无所不能。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会有这么一个人,但我们却不愿意呆在他身边,没人愿意。

我儿子问的这些问题确实有些耗时,但相比一个10分钟车程里问47个问题的孩子,一个根本不会提问的孩子更可怕。

我倒是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家人身上。去苏格兰拜访我丈夫家的时候,我女儿最常问的问题是:”wifi密码是什么?”她似乎对这个国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丝毫不感兴趣,只有在爱丁堡买衣服时她才兴奋起来。

“当然了,”你可以说,“她才13岁。”我可以让她在生活中放松一下,但如果她始终都没有意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那未来就会给她一个响亮的巴掌。

然而,有些人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且这种特质应持续培养。好奇心的盛衰取决于我们的年龄、生活阶段及身处环境,像我女儿这样可以说是既省心,又烦心。父母在培养孩子问与答的能力方面,毋庸置疑是发挥积极作用的,但同时也是需要恒心的。

为此,我有五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1

不要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

要鼓励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或者为他们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比如上互联网、去图书馆、看纪录片等等,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以此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2

用问题来回答问题

我儿子问火山灰是否会烧伤人的时候,我就问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他就说:“我觉得火山灰肯定会烧伤人的,所以不应该把房子建在火山边上。”然后,他又若有所思地补充:“除非有一大盒创可贴,那就没事了。”而我居然被说服了。

3

改编最喜欢的睡前故事

把书中的人物或场景混在一起进行改编,或者更改结尾,然后让孩子想象一下,如果故事内容发生了变化,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4

给孩子布置作业

当孩子提出要求,比如去别的孩子家过夜、要钱买新衣服、或者晚一点睡觉等,就让他研究一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然后再答应他们的要求。这样的人物可以是一个发明家、一个世界领袖、一个作家、甚至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普通人,开导孩子自己写出这些人如何创造的伟大。

5

玩“你更愿意”的游戏

向你的孩子提出有选择项的问题,比如“你想当蜘蛛侠还是蝙蝠侠?更乐意在雨里还是雪里过夜?更喜欢冷还是热的状态?”等等。或者照我丈夫的喜好也可以这样问:“你更愿意和10只马大小的鸭子打架,还是和1只鸭子大小的马打架?”等等问题,并且常常问他们为什么选择那些答案。这么做还有额外的好处:可以在长途旅行中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在后座上互相打闹的危险。

以上这些小贴士可以大大鼓励孩子多说话,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孩子们的指尖,仅仅是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批判性地、独立地思考,自己为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