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壹脉:开封两位艺术家携手贺新春

2020-10-11 14:34    

早在古代,人们就用两块桃木版挂在门旁,以作“压邪”。从“后梁”起便开始,在桃符上写联语成为对联。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技术的熟练,出现了木版年画,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和年画,以祈求来年平安,这一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木版年画发源北宋,经历了长时间历史的洗礼,流传下来的开封木版年画老版极少,老样式几乎失传,这项传统技艺也正濒临灭绝。

所以想要买到最传统的门神年画,并非一件易事。

在古城开封,鼓楼区南书店街51号,有一间《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是一位名叫任鹤林的先生。

任鹤林先生197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就开始接触木版年画,却没想到这会是与木版年画一生情缘的开始。

1980年河南年画社成立,任鹤林先生担任副社长,从此开始为开封年画的重新振兴而四处奔波,为了找到真正的传统年画手艺,四处拜访木版年画老人,搜集木版年画原版。

后来自己创办了木版年画出版社,听说哪里收藏有木版年画,他就往哪跑,不断观察、临摹、研究,并逐一确定每块画版原来的图案和线条。

为了维持生计和出版社的开支,节衣缩食,想尽各种办法,甚至和家里人做起了小生意,让出版社在艰难的条件下生存了下来,并最终传承到了原汁原味的木版年画,按照1:1的比例复刻,让这项历史手艺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这一路走来,他坚守了四十年,四十年的光阴在指尖逝去,被刻进这一道道木痕...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都会有人专程找到任鹤林先生,买上几幅年画,贴在家中,祈盼过个祥和之年。

开封还有一位先生,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极高,被称为汴梁古城开封“书画印”三栖明星,这位先生叫做“安刚”。

安刚,197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然离不开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书桌前,春夏秋冬都会有一个练字的身影,笔墨纸砚,是他接触最频繁的东西,横折竖勾是他练习最多次的笔画。

经历了长时间在笔墨中的钻研,试图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寻找与现代人精神情感一致路向的安刚,形成了独家的书写风格。

有人这样评价:安刚的书法,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将生活的真谛在笔墨的调制与演绎中有了豁然开朗的觉悟。可以说他的笔墨技巧,与时俱进,让个体的幸福安康与大多数的意愿和谐一致。

壹脉在新春之际,特地拜访了两位老师,将木版年画与安刚书法结合在一起,做出了具有收藏意义的“新春贺礼”。

秦琼,尉迟恭千百年来是中国民众最流行的门神,所以任鹤林先生特意拿出收藏多年的珍贵年画样本,该样本是开封著名工笔画家白俊领先生以开封本地年画经典式样《步下鞭》做蓝本,重新创作的一幅新式门神画,与安刚书法写下的寄语春联完美融合。

因样板及其珍贵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壹脉为追求品质,限量发行2000套,作品可贴于门上新年喜气,也可收藏装裱保存时间更久。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总是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

传统的年画是古老的祝福,现代的书法,是时代的寄语,历史和当代相结合,带着遥远的希冀,开启新的一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