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中法战争清朝失去了藩属国安南,为何袁世凯要带兵烧日本公使馆?

2020-10-11 18:06    

本文作者俞天任,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演讲嘉宾。

日本人从壬午兵变得到的教训是:他们在朝鲜问题上无法绕过宗主国大清,任何对朝鲜的非分之想,只有在下定和大清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决心以后才能实现。然而他们自忖还没有这个能力,也还没有下定这个决心。

但是这个能力对比在发生变化。19世纪的后半叶,是中华最灾难深重的年代。壬午兵变的第二年1883年,法国出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越南,并且同时攻击了云南。法国海军还攻击了福建、台湾、浙江,控制了台湾海峡,占领了澎湖。

日本人把这场清法战争看成天降良机。1884年9月9日,自由党总理(总裁)板垣退助面见法国驻日公使萨奎其,要求法国提供100万美元作为他们在朝鲜搞政变以配合法国人在安南行动的活动资金。那时日本政界全体一致,八仙过海地想在朝鲜策动政变。参议伊藤博文怕被自由党抢了头功,干脆自己上阵。他指挥《汉城旬报》主笔井上角五郎和朝鲜独立党的金玉均、朴泳孝联系,具体策划政变计划,并通过驻鲜公使竹添进一郎把朝鲜在壬午兵变后付出的55万日元的赔偿金中40万元交还给独立党人作为政变资金。

法国登陆队士兵

1984年12月4日晚上,金玉均、朴泳孝等朝鲜独立党人发动了政变,是为“甲申政变”。

那天,朝鲜国王高宗李載晃在王宫举行宴会庆祝汉城邮政局成立,韩国朝野名士、外国公使武官群集一堂。来客中突然出现了20来个刺客,在金玉均“请安静,请安静”的命令声中,将国王的亲信重臣一一杀死。这时200余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突然开进了王宫,这是汉城的日本公使馆守备队。根据济物浦条约,日本在汉城有驻兵千人的权力,但是当时在汉城的日本兵就只有200名,这次是倾巢出动了。

在场的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站起来大声宣布:“为了防止不测事件,应朝鲜国王的要求,日本派兵保护朝鲜国王的人身安全”,这时训练有素的日本兵早把警卫王宫的朝鲜兵给赶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然后是金玉均们向李載晃国王宣誓表忠,国王也作出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和闵氏家族领导的事大党划清界限,表示从此以后重用独立党的金玉均们。

竹添公使又来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声明,“这次事件是因为独立党和事大党的矛盾激化而起,日本和这次事件没有任何关系,日本军队仅仅是应国王的要求而进入王宫”。这就有点太看不起全世界人的智商了。其实政变22天前的11月12日竹添在发给井上馨外务卿的电报中就很清楚地表示:“为了打破清国在朝鲜的优势地位,煽动亲日派的独立党发动内乱”。

甲申政变

政变以后立即成立了以国王的亲戚李载元为首相、朴泳孝为副首相、金玉钧为大藏大臣的新内阁,这个新内阁办事效率还挺高,立即开了会,决定了这么几条:

一、从此国王不叫“殿下”,改叫“皇帝陛下”,为独立国家的君主。

二、废除对大清的朝贡。

三、废除旧内阁,修改税制,废除宦官。

四、加强王室的透明性

这样的规定一共有14条,一句话,朝鲜独立了。

但是,就独立了一个晚上。

实际上还不到一个晚上——半夜里独立党人和日本人正在一起庆祝“独立”的时候,李载晃就抽空溜了出去找袁世凯去了。正当竹添公使发现没了正主惊叫“完蛋了”的时候,袁世凯在下令:“全体出动,进攻王宫,把日本人赶出去”。

中国失去了安南,那么多属国中就只有朝鲜了。现在来打朝鲜主意的还居然是一直也有点属国嫌疑的日本,如何不叫大清和李鸿章袁世凯们抓狂。所以这次袁世凯亲自带领500精兵攻打王宫,同时清军还进攻了日本公使馆,把公使馆给烧了,让首尾不能相顾。但是这边攻王宫的倒停了一会儿战——放日本公使和日本守备队逃生。袁世凯在没有李鸿章的指示之前,不敢扩大事态。

“甲申政变”完全失败,金玉钧随竹添公使从济物浦一起逃往日本。而井上馨在接到“政变完全失败,国王落在清军手中,清军已经完全控制汉城”的报告后立即报告了三条实美大政大臣,随后召开了有山县有朋内政卿、大山岩陆军卿、川村纯义海军卿和伊藤博文参议参加的联席会议紧急协商。结果是,由井上馨作为全权大使带领由陆军中将高岛鞆之助和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两名副使率领的两千军队来朝鲜兴师问罪。

日本政府的方针是:谈判的对手是朝鲜而不是大清,原因之一在于除了袁世凯原来派驻朝鲜的三千人马以外,事发以后李鸿章又命吴大征带领陆海军五千去往汉城增援,而日本人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原因之二就是日本政府从《江华岛条约》以后就一直在制造“朝鲜是独立国家”这样一个既成事实。

袁世凯

日朝双方在“日本为什么出兵王宫”这件事上扯了一个星期皮以后,以朝鲜方面部分屈服的形式签订了《汉城条约》,内容是朝鲜向日本支付赔款,朝鲜方面承担日本公使馆被焚的责任,出钱重修日本领事馆。

那么手握八千兵马的袁世凯在干什么?就在一边干看着?当然不是,但是袁世凯无能为力,首先日本政府极度警惕谈判时大清的参与,再三向朝鲜方面表明,一旦发现有大清参与就立即“停止交涉”。实际上就在《汉城条约》签字前一天的1月8日,吴大征还以“大清钦差大臣”的身份硬闯会场试图扭转局势,但被井上馨以吴大征没有全权证书且与清国的谈判另外进行为由而拒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2月19日汉城城内的日军败于清军,退到济物浦的时候,英国公使向李鸿章表示过“大英帝国不愿意看到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交火”的意向,而背后促成英国这一表态的是远在东京的伊藤博文参议。

伊藤博文看到袁世凯在汉城作壁上观,并且知道了李鸿章的软弱态度后,于1885年2月24日与同为参议的西乡从道赴天津和李鸿章谈判善后。

日本方面的交涉要点是:

一、处罚驻守汉城的清军指挥官。二、清军从汉城撤退。

这完全是一种狮子大开口的讨价,但伊藤博文似乎胸有成竹。刚刚大败于法国的大清,实际上不是像李鸿章口头上所说:“我们准备大打一场。”

俞天任:《浩瀚大洋是赌场》,东方出版社,2010年5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