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古代战场上死尸的四种处理方法, 前三种还有理可据, 最后一种却灭绝人性

2020-10-13 18:05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士兵使用的兵器都是冷兵器。而正因为当时士兵的战斗武器是冷兵器,所以战争胜利的天秤大多数时候便取决于战争双方派出的士兵人数。正因为如此,便导致了中国古代的每一次大型会战的规模都会极大,动辄几十万人,当然这还是没有算上被战争双方裹胁的普通民众。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一般伤亡也是极大的,那么战场上的那么多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呢?要知道,成千上万的尸体暴露在野外,其腐烂变质后极易引发瘟疫,而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在古代对死尸的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火葬

火葬

在战场上,由于尸体极多且不易处理,一般都是由战胜方将敌人的尸体收集并焚烧。但是这种方法极易引起敌军的愤慨,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便是入土为安,将人火葬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火葬这种处理尸体的方法不仅盛行于古代中国,在当时的西方战后也大量使用,不过与中国人不同的一点是西方人觉得用火葬是一种荣誉,他们认为火能洁净人的灵魂,能让人更加接近天堂。当然,火葬也是最安全的一种方法,不会因此引发瘟疫或者造成污染。

第二种:筑京观

京观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比较少见的传统,即将战败者士兵的尸身或首级用石灰处理后制作成为金字塔式样的“京观”,也叫“武军”。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夸耀武力和威慑敌人。当然这种残忍的做法在后来的汉人政权中比较少见,这样做的主要是那些游牧民族和其它民族。比如说公元418年南匈奴建立的夏国进攻关中地区,就将东晋军队阵亡士兵的首级堆积为京观,号“骷髅台”。再比如隋炀帝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便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而且这京观直到公元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交涉,才被拆毁并将尸骸祭奠收葬。

第三种:土葬

万人坑

土葬是中国传统的丧葬方法,但是战场上的土葬方法与平时的不同,在战场上只是挖一个大坑,然后将尸体埋入,在这同时还经常伴随着俘虏的活埋。因此在古代战场上经常会有万人坑的存在,那些万人坑便是古代战场上尸体的埋骨处。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使得埋葬的尸体太过密集,往往会造成土壤污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周围寸草不生。当然,这在古代人眼中就是阴气过重的原因了。

第四种:充当军粮

五胡乱华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极其的低下,所以一次战争所需要准备的粮草是极多的。如果在大战过程中或者在行军过程中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就会发生士兵的哗变和溃逃。所以,有时为了避免战败,就会使用敌方士兵的尸骸作为军粮。当然,这种情况在汉人政权中是极少发生的,这样做的最多的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少数游牧民族,将敌军称为“两腿羊”,肆意杀戮,残忍无比,灭绝人性。

长平古战场

以上四种便是古代战场上对尸体的处理办法,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对尸体处理不及或者尸体分散处理不便时,也会出现伏尸于野的情况,而这个情况也是难以可避免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