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又是指什么?

2020-10-13 18:50    

中国自古都是以孝治家,各种儒学经典对孝道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诠释,甚至还有专门普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孝经》。《孝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在儒家著作中占有相当地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

在现实生活中,“孝”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内容可以涵盖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比如古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当满清入主中原,在全国推行“剃发令”时,遭到了中原民众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有损父母的不孝之举。清朝统治者为了从文化上斩断汉人的民族精神,强令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依罪当斩!并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为了将孝道形象化,古人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二十四孝故事,让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能依样学习。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格言式的短语,在民众中间广泛流行,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除了“无后”为不孝外,还有哪两种行为也与“无后”同列为不孝的呢?

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述就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那么,不孝的情况真的就只这三种吗?当然不是,因为,这可能是个误解,因为,三字在汉语的语境中表示多的意思,有语云“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可见,这三字并非实指。据此,不孝有三的“三”也或为虚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