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900年“建阳建本”今安在?

2020-10-14 02:08    

建阳刻书源于唐五代,经两宋至明清,有900多年的历史。发祥地在建阳永忠里、崇化里,即今麻沙镇和书坊乡,史称“建本”,俗称“麻沙本”。从数量上看,建本超过了浙本、蜀本,成为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因此建阳也被称为“图书之府”。敢称“图书之府”,那当年是何等盛况?“建本”如今还有传人吗?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探访了建阳。

封面带图从建本开始

“建本”研究专家方彦寿说,建阳地处闽北山区,有“林海竹乡”之誉,造纸用的毛竹资源十分丰富,雕版用的梨树、酸枣树等也取之不尽;当时闽北制茶、制瓷、采矿等手工业的繁华及商贸往来的兴盛,带动当地人流物流的往来;加之宋代闽北文化名人众多:游酢携洛学回到麻沙,朱熹晚年定居今潭城街道考亭村讲学,宋慈、惠崇、魏庆之和陈升之均出自建阳。天时地利人和,让建阳刻书业逐渐繁盛。

那么建本凭什么大受欢迎?方彦寿说,是从业者的创新精神。书要卖得出去,就得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为此“建本”有了诸多全国首创:“建本”将正文与注疏刻在一起,上下对照方便阅读;在书页左上角增刻“书耳”,上有篇名或章节作引子便于查阅。

建本的另一个“发明”是率先使用插图和带图的封面。元代开始有人将版画刻印在书籍封面上,带图封面从此出现,以醒目的书题、明艳的图画吸引读者,这在出版史上是一个创新,且沿用至今。而到了明代,通俗读物中大量使用插图,建安派小说版画也正是由此流传,足可与徽派、金陵画派鼎足而立。

鼎盛时天下书商聚于建阳

当时的书市是怎样的盛况?当年朱熹曾在建阳书坊村开设同文书院,既是讲学所在地,也刻书售卖。朱熹当年的主要作品,成为宋末元初100多年间,流传最广、刻印最频繁的大宗品种。到了明代,“书市在崇化里,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而当地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每家每户童叟丁妇,写样、定样、雕版、印刷、装帧,操作自如。相传在书坊乡书坊村旁,还有个“积墨池”。昔日池中涌出之水漆黑如墨,刻书作坊可以直接取水印刷书籍。诗人查慎行到这里曾大为感慨,“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归”。这样的书市景观,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何处可见?

但建本因何退出历史的舞台,至今说法不一。“坊肆失火说”说的是建阳刻书中心曾遭几次兵火之灾,店面毁于一旦,雕版书籍悉数被大火吞噬,之后便每况愈下。另一种说法是受清初的文字狱影响,限制私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等销量很大的书,只印族谱之类;之后又受康熙年间耿精忠叛乱所牵连,从业者纷纷躲避战乱。不管哪种说法,总之延续近千年之久的建阳雕版印刷,就此凋零了。

据建阳博物馆副馆长余贤伟介绍,2014年有七位民间书刻艺人申报了建本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民间艺人都从事与雕刻相关的行业,有做木雕、根雕的,有的还是工艺美术师。余贤伟说,“建本不像建盏如今仍有那么大需求,但文化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这些传承人可以向今人展示宣传建本文化。建阳博物馆还计划打造建本专题展厅,建设古代著名建本展,目前正在收集古本、版页、封面等。”

“建本”

宋时,建阳系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刻书作坊集中于麻沙、崇化(今书坊村)两地,刊印之书称“麻沙版”、“书坊版”,统称“建本”。建本图书品类繁多,行销四方,麻沙、书坊也因而获得“图书之府”、“书林”之美誉。

标签:建阳 安在? 90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