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纪清远——其人其画

2020-10-14 05:13    

纪清远,男,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半丁研究会会长、老舍书画社社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文联副主席、纪晓岚研究会顾问。

自幼喜爱绘画,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受美术启蒙教育。七十年代初,向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学习中国画。二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艺术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感受,并以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段强化了这种感受。主张中国画创作要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深厚的生活积累,要有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长期的摸索,创造了一种没骨法与勾勒法相结合、工写兼备的水墨画法,自成一格。

1991年和1992年,分别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1991年出版《纪清远画集》;2000年出版《中国名家作品集粹——纪清远专集》;2000年出版《纪清远水墨人物画技法》VCD教学光盘;2007年出版《纪清远写生作品集》2008年出版《纪清远作品选》。

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曾到日本、法国、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唐人诗意》获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大漠风尘》入选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展览;《秋水月色》荣获96`中日水墨画联展“优秀奖”;《北风》和《高原晨光》《黄土高坡》先后入选第七、八、十一届全国美展;《裱画工》《雏凤凌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与卢平合作《版纳风情》被镶嵌在国家领导人的专机上《兰亭雅集》由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大会堂中南厅,与卢平合作《版纳春韵》悬挂于中央统战部新楼。《观藤图》等三幅作品获中、日、韩98`BESETO国际艺术节“国美会”和“中文民俗博物馆长奖”。《美术》、《美苑》、《中国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艺术报》、《民族画报》、《中华英才》、中央电视台以及台湾《自立晚报》、悉尼《澳洲新报》、新加坡《联合报》等报刊、新闻媒体曾做过专题报道。

1993年3月赴新加坡举办画展;1993年以副团长身份率团赴台湾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2月应澳大利亚“名家艺术中心”邀请,赴悉尼举办画展。

传略编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十余部辞书。

《竹林七贤图》纪清远作

诗到随州更老成

——纪清远其人其画

文/朱小平

用作标题的这句诗是宋代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所作,下句是“江山为助笔纵横”,为其游历随州之作。随州之属湖北,山之苍苍,水之泱泱,山谷履痕至此则为之心仪。纪清远兄识之既久,则知其人其画,感其“江山为助”多也,故尔成就于今。所谓人品、画品,皆如碧水青霜,高步独立。即便其书法、文章,亦颇可取。我曾约他写其六世祖纪文达公之文。洋洋近万言,其行文典雅,河间遗风,依稀可辨。

《寒凝大地发春华》纪清远作

清远兄声名鹊起,人和之便玉汝于成。世代书香固可究其因,而近耆宿更可近其途。所谓“夫子之墙数仞”,清远兄近水楼台者也。其祖父与大师齐白石结儿女亲,故髫童即识丹青。少年学画得姑父齐良迟先生指点。20岁时父亲携拜于蒋兆和,尽得悉心指点。清远兄云:“几乎我所有的写生,都请他老人家一一指教过”;“周思聪先生也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过我画写生。 真是感谢这些大师从我一开始学画就把我带上了一条正路。自己是幸运的。” 何止是幸运呢?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缘!佛家云:五百年修行才得擦肩一过,至于兰舟同渡、月下枕眠,更需千年万载!得大师馨咳已属不易,何况“一一指教”、“几乎是手把手”?须知,蒋兆和有“中国列宾”、“东方伦勃朗”之誉,他的弟子有范曾先生、伯骅兄等这些当今驰誉画坛的大画师;再如周思聪,这也许是中国不可复求的女人物画家,其画品极近绝尘,单看她1982年为年轻的清远兄速写肖像,盈尺小幅中那种线条笔墨,即可见其举重若轻的功力(见《纪清远写生集》)清远兄得此为助,真如牛顿所云:乃站于大师之肩膀上,故能起之高、见其远!

《画家蒋兆和》纪清远作

得江山之助固乃幸事,亦需勤奋砥砺。如不经九层之台,则无以致远。清远兄的勤奋无须赘述,但见他于24岁时只携区区四百元,却以四个月之时日,履及江南四省,画毕400余幅写生。这样的“搜尽奇山”,何愁不摩顶端?兴趣和爱好是事业成功的秘诀。清远兄学画不是为了谋生和物质的诱惑。加上他的天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一流的画师。他笔下种种人物不见一丝媚姿鄙俗,却流露出浓郁的娴雅、清芬的书卷之气。他的画风可以窥见蒋兆和人物的奠基,但又在人物面部结构更趋生动准确,创意更趋独到。衣纹及楼阁山石花则淋漓写意,时用没骨之法渲染,以没骨与勾勒熔为一炉,工写兼备自成一格;书卷气中更见神韵。

《踏雪思诗》纪清远作

清远兄蕴文人气质,接远祖遗韵,飘逸延续。我见其面,酷似乃祖。而天姿聪慧,赓续有张。古画论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遑论教化人伦,单神变幽微者,非浮噪孔方之人所能穷测。文达公尝有对联云:“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 清远兄常以为坐右之铭,可见其成就并不仅凭天姿放纵,还有含辛茹苦、累土九层。

《紫荫奕趣》纪清远作

三年前,与清远、卢平伉俪有阅微草堂之游并樽酒小酌,有诗纪之,末句云:“想见文鸾飘渺去,诗人一样也微醺”,读清远兄笔下众多人物,亦每有微醺之感。“江山为助笔纵横”,神州自有文明以降,数千年绵绣江山孕育无数人杰,必将使清远兄无尽神助,永未穷期。2008年3月27日清远与卢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伉俪画展,衣纹飘逸,笔墨当风,更是“诗到随州更老成”,给人以精神享受的醇洌香醺!

《黄土高坡》纪清远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关于纪晓岚故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奕道人。直隶(今河北省)献县人。卒谥“文达”。

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管国子监事。乾隆三十三年谪戍乌鲁木齐。乾隆三十八年奉诏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博学多识、机智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观山在望》纪清远作

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短篇小说集里,多写神异鬼怪故事,内容上宣传因果报应,意在劝善惩恶,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书。鲁迅先生称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者。”

《局中局外两沉吟》纪清远作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业绩是总纂《四库全书》,“始终其事,十有余年”。这一旷世工程篇帙浩繁,凡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他亲自主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广泛而系统地评介了我国自清代中叶从前的大量古籍,一万余部典籍的提要“门类允当,考证精华。”是十分严密、完整的学术和文学评论专著。《四库全书》的修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保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意义重大,纪晓岚为此付出毕生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蕉荫弈趣》纪清远作

关于纪晓岚在北京的故居,据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两处提到:“丁亥春,予携家至京师,因虎坊桥旧宅未赎,权住钱香树先生空宅中。”(《滦阳消夏录》卷三)

“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姑妄听之》卷一)

《清泉古韵》纪清远作

由此可见纪文达公在移家来京前已有旧宅。为雍正时岳钟琪(乾隆时封威信公)故宅。这座故宅位于今珠市口西大街的晋阳饭庄所在地。1986年列为北京市宣武区文保单位。据沧州王敏之先生考证,纪晓岚在虎坊桥原岳钟琪宅第居住的时间,前期(从11岁到39岁)约计29年,后期(48岁到82岁)约计35年,前后共住长达60余年。那么,纪文达公去世以后,故居的命运又如何呢?据清代黄安涛(1777—1848)在《真有益斋文编》载称:“癸酉(嘉庆十八年,1813年)秋仲,始偕舍人曾君琨圃就屋宣武门外虎坊桥侧,屋为前大宗伯纪文达公故居……文达裔孙割半见赁。”《真有益斋文编》中还记载道:“宅内有‘类舫者’,曰‘岸舟’(据翁方纲题洗砚遗照诗自注,“岸舟”匾额为晓岚受业师汪由敦所书),有若堂者,曰‘阅微草堂’,履声已遥,题署可识,盖文达公昔年燕闲撰著之所,于斯在焉。”黄安涛在此居住了多久,另一半的归属又有什么变更,均无文献可考。到了民国之初,纪氏的这座故宅,便屡易主人。为此王敏之先生于1986年专门考证:民国初年此宅(包括东西两院)为盐商刘姓所有,(我认为应是清末)后又卖给京剧艺人于连泉(艺名小翠花);此后又为梅兰芳所买,办国剧学会和“国剧传习所”,曾租给富连成科班主叶春善;又为刘少白租赁做公馆。

《松下有琴心》纪清远作

已故知名学者刘叶秋先生于生前撰文回忆:“先大父寿父公(锡畴)于清末购得之,住眷属于西所。而将东所拆去重建。为会客读书之地,共分三院,第一院门道连接南房二间,西侧有绿屏门通西院,北房大厅两明一暗。庭中古藤一本,老干盘屈,大矫如龙,花时浓荫满院。(注;2000年扩建两广路时,虽然保留了仅剩的院落,还是将门楼和南房拆除了。)第二院北房大厅三间,前廊后厦,极为宏敞。东西两侧为走廊。”刘老描述的这座院落格局,就是现在晋阳饭庄所剩下的平房部分。同时明确地指出了在晋阳饭庄西侧仍为故居的一部分,今已无存。刘老回忆在第三层院子以东,另有小跨院,东西两小院相通。东小院带廊北房三间,门道一间,进深不过三、四尺,是一供佛处。西小院则高台之上北房三间,台下东厢房二间,均甚矮小。

《江上渔隐图》纪清远作

此小跨院为纪晓岚故居一部分。晋阳饭庄以东相连者,过去为电报局,再往东是一个棺材铺,此两处即阅微草堂正房的旧址。刘老记得儿时亲见“阅微草堂”旧额尚悬挂在东小院北屋门上,后来为直隶会馆取走。回忆起恽公孚先生掌管会馆事务时,每月遣长班来取租金,其后已有积欠,恽先生致函先祖催索,略云“阅微草堂后院租金,数月未付,请即掷下”。 刘老曾保存此信函,虽毁于“文革”,但他认为阅微草堂故址于此处,目睹亲验,确实无疑。1986年晋阳饭庄为扩大营业面积,将故居主要部分拆毁,扩建一栋四层楼。所谓电报局、棺材铺及其后小跨院的阅微草堂正房,俱在楼基之内。这些都是刘老的回忆,他又赋诗一首:“芳邻犹记阅微堂,前辈风流翰墨香。几度沧桑经世易,有谁能识鲁灵光。”

《东坡赏月》纪清远作

我有一位忘年交,名为范玉昆。在三十年代,他家就住在当年电报局旧址,其产权已属一经营湘绣的冯姓所有。三进院,一进门过道东边为传达室,西侧为两间南房。进月亮门后,为北房三大间,东西房各三间,北房中间大屋有屏风,后边通往中院,与前院相同。第三层院较深,带廊北房三间,东西小阁房各一间,院内有大树、碎石。此处便是刘叶秋先生所言以前与东西两侧相通的小跨院,即“阅微草堂”旧址。(当年还可隐约看到被砌堵的通向东西两侧的院门),东侧棺材铺己易其主。 范老回忆:“30年代初,齐如山先生到我家做客,对先父亦言此院是纪晓岚故居正院。我们住的前院为会客,后院很幽静,是阅微草堂,与刘文所述吻合。”据他回忆,当时西侧故居旧址内为“北平国剧学会”所用。

《乡音》纪清远作

学会理事均为社会名流,如李石曾、冯耿光、张伯驹、梅兰芳、余叔言和齐如山等,学会出版过一些戏剧理论的书籍,并展览陈列数千件戏剧文物。并在院内建了戏台。那时院内的紫藤非常茂盛,形成一个自然的大天棚,清香四溢。一些文人、名角常常在棚下开会,据齐如山先生说,大家都对纪晓岚这位大学者非常敬仰,对其故居和亲自裁种的紫藤爱护备至,像梅兰芳、张伯驹、肖长华等许多名人都曾亲自浇灌管理过,不少人为这棵古藤倾注过大量心血。1935年梅兰芳先生迁居上海,学会大部分活动停止,仅陈列戏剧文物。1936年停办转为富连成。这里只是富连成社址的一部分。

《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纪清远作

解放以后,这里曾驻运输公司、民主建国会。后为宣武区党校所在地。1959年,山西晋阳饭庄分店迁入。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饭庄除了具有山西面食的美味特色之外,更因为是纪晓岚故居,所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像老舍、臧克家、曹禺、胡洁青等先生,常常雅集于此,祝寿、赋诗、赏古藤。现代文化大师的光顾,为这座古宅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许多外国友人由于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曾莅临于此。

《时代先躯》纪清远作

2000年北京市扩建两广路,按照原规划是一条直线,这座故居遗址正在大街路边,势必首当其冲。此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写提案呼吁予以保护;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也为此上书市政府。这件事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专门批示予以保护。。 2002年初,将晋阳饭庄迁移至东侧的小楼,市文物局投资修复故居西侧院并向社会开放。2004年初将其升格为市级文保单位。

《继往圣绝学》纪清远作

纪晓岚故居近二百年来,数易其主,历经风雨沧桑,剩下一部分能保留下来,可谓不幸中之万幸。愿这座世人瞩目的人文景观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射出更加辉煌的人文风采。

纪清远

《巨匠·齐白石》纪清远作

《芭沙汉子》纪清远作

《藏族老人头像》纪清远作

《江冷入寒舟》纪清远作

《幽谷清音》纪清远作

《兰亭雅集》纪清远作(人民大会堂收藏,悬挂在大会堂中南厅)

标签:清远 其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