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三国时期蜀汉真正拥有的治国能臣,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2020-10-14 10:32    

一段三国史,令许多人痴迷其中,更令许多三国人物成为后世纷纷讨论的对象。事实上,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的人才是相对较少的。无论是名将还是谋士,论质量和数量,蜀汉政权都不如曹魏和孙吴。尽管如此,蜀汉政权却不乏治国能臣。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在整个蜀汉政权43年的历史中,真正杰出的治国能臣只有以下四位,其余都不足论。以下是具体介绍:

第一位: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

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的一生,是才华横溢的一生,也是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的治国才能,不仅令当时之人敬仰,也令后人叹服。陈寿在《三国志》中充分肯定了诸葛亮杰出的治国才能,称其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第二位:蒋琬

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也是继诸葛亮之后的又一位治国大才。

蒋琬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

可以说,作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蒋琬,的确是一位治国能臣,为蜀汉政权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位:董允

字休昭,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

可以说,纵观董允一生,其主要成就是匡扶君主,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第四位:费祎

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名臣。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后,以费祎为皇宫侍从。之后,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诸葛亮北伐时,费祎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费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可以说,费祎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减轻了蜀汉百姓的负担,也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更加可贵的是,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如此品行,令人佩服。

由上观之,诸葛亮、蒋琬、董允和费祎四人,个个都怀相国之才,堪称治世之能臣。事实上,在许多史书上,往往把这四人称作“蜀汉四相”,给予极高的评价。客观地说,蜀汉政权能够在三国时期存活长达43年,这四人起了巨大的作用,可谓居功甚伟。各位若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