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书法圣宝--《万岁通天帖》

2020-10-14 11:40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原十卷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藏。

王方庆当时进呈家藏各帖,据《旧唐书》所记有三组:羲之为一卷,是一组;导至褒九人为一组,分几卷不详;献之以下二十八人为一组,分几卷不详。至于摹拓本是否拆散原组重排,已无从査考。但看命名《宝章集》,又令崔融作叙的情况,应是有一番整理的。

现存这一卷,所剩如下的人和帖:

羲之:《姨母》、《初月》

荟:《疖肿》、《翁尊体》

徽之:《新月》

献之:《廿九日》

僧虔:《在职》

慈:《栢酒》、《汝比》

志:《喉痛》

王慈草书《汝比帖》

王慈行草书《柏酒帖》

王徽之行书《新月帖》

王荟行草书《疖肿帖》

王荟行草书《翁尊体帖》

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

王羲之草书《初月帖》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

王献之行楷《廿九日帖》

王志行书《喉痛帖》

《万岁通天帖》上有北宋"史馆新铸之印"朱文方印、"颖川祯"朱文半印、"居仁文府"白文印、"临濮侯裔世家"白文方印、"种杏轩"白文方印、南宋"绍""兴"朱文连珠印。元"王芝"朱文长方印、"王芝"白文椭圆印、"王芝私印"白文方印、华幼武"春草堂审定记"等印。 《万岁通天帖》摹本藏北宋建隆史馆,历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及韩庄敏家。又为岳珂收藏,并著录于《宝真斋法书赞》;元代曾为王芝、岳飞五世孙岳浚、张雨、无锡华幼武秘藏,明代传至华幼武后裔华夏,藏于真赏斋'清代入清内府收藏;1922年溥仪携往长春,1948年由郑洞国率部在长春起义时,交于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1954年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后来都亡佚不传,只剩石刻拓本。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唐摹《万岁通天帖》较之台湾收藏的《远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更为重要。以其忠于原作风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书法的可靠依据。《万岁通天帖》包含着深厚历史与艺术价值。元代张雨跋赞:“右唐摹王氏进帖,岳氏具言始末,传信传宝为宜。然双钩之法,世久无闻,米南宫所谓下真迹一等。阁帖十书林以为秘藏,使以摹迹较之,彼特土苴耳,晋人风裁,赖此以存,具眼者当以予为知言。好事之家,不见唐摹,不足以言知书者矣。”明代文徵明《跋通天进帖》:“右唐人双勾晋王右军而下十帖,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以留内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纸墨完好如此。唐人双勾,世不多见,况此又其精者,固当为唐法书第一。”清代朱彝尊评价:“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