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饮食 >正文

痛风降酸治疗的“度”是什么?为何尿酸要控制在360umol/L以下?

2020-10-14 12:55    

痛风的治疗一直都是困扰患者的难题。不治,痛风高尿酸除了带来关节疼痛,还会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治疗,痛风的降酸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会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近年来,达标治疗的理念已经渗透到痛风治疗领域,如何把握降酸治疗的“度”已经受到高度关注。

中华风湿病协会和日本的痛风指南均将痛风降酸治疗的目标值定在360umol/L,中国台湾及欧美的痛风指南根据有无痛风石进行甄别:没有痛风石的,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以下,有痛风石的控制在300umol/L以下。相对而言,中华内分泌协会的指南更为积极,提出尿酸水平均应控制在360umol/L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过的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00umol/L。

综合考虑,我们认为中国台湾、欧美痛风的建议更值得推荐。那么,血尿酸<360umol/L这个指标,是如何被界定出来了的呢?相信很多风友的心中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360和300这两个指标的由来。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在一项随访2~10年的研究中,血尿酸>360umol/L时,87.5%的痛风患者出现关节液的尿酸盐结晶,而血尿酸不超过360umol/L者只有43.8%。另有研究显示,控制血尿酸<360umol/L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最近1年内只有1次,而血尿酸>360umol/L的患者则有6次。在3年的临床观察期间,血尿酸水平越高,1年后痛风的复发率也越高,显示出血尿酸为360umol/L与痛风发作的显著相关性。

将血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则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国外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痛风石的溶解速率呈线性相关关系,达标治疗后有助于痛风石的快速溶解。血尿酸在366~420umol/L、306~360umol/L、246~300umol/L和<240umol/L痛风患者的痛风石溶解速度分别为(0.53 ± 0.59)mm/月、(0.77±0.41)mm/月、(0.99 ± 0.50)mm/月和(1.52 ± 0.67)mm/月。

降尿酸药物可逆转痛风进程,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尿酸达标的重要环节。对于降酸药物的选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等)可作为痛风降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别嘌醇起始剂量宜低(如50~100mg/d),可每2~4周增加50~100mg,直至血尿酸降至理想水平,维持剂量可超过300mg/d。如果单一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增加到适当剂量,仍未使尿酸达标,可换用另外一种或联合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不能耐受这些药物的痛风患者也可以使用中药降酸。

痛风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急性发作,并通过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结晶在组织的沉积。目前,尽管在痛风的治疗上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无法适应更多患者对治疗的需求。比如有些患者临床缺乏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的过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痛风石形成或肾结石。如何早期发现这类患者;其治疗的评价指标如何 ;如何界定痛风石的缩小;如果痛风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降酸治疗后尿酸恢复正常、且停药后能够积极监测以维持在达标水平以下,是否仍有必要终生用药;这些问题都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