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被诸葛亮“冷落”的,被文学家“歪曲”的,脑后并没有反骨的魏延

2020-10-14 14:47    

影视作品中的魏延

标签
  • 魏延
  • 诸葛亮
  • 反骨
  • 蜀国
  • 魏国

在《三国演义》里面,魏延先是个正面人物,但最后就成了反面人物了。一出场的时候,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然后魏延加入了刘备的队伍,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然后,刘备死后魏延受诸葛亮的领导,跟随诸葛亮北伐曹魏同样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魏延向诸葛亮提议自己率一万人左右出子午谷从小路偷袭长安,诸葛亮不采纳,于是两人在意见上发生了分歧,魏延逐渐就被诸葛亮冷落了;最后,就是那个著名的诸葛亮遗言“他死后,魏延必反”之类的,魏延一下子变成了反面人物,然后就悲剧了。

其实魏延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面那么一个有反骨的反面人物,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名将,可以算是蜀国后期最厉害的将领了。据正史的《魏延传》记载魏延先是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的,部曲也就是“私家”武装的意思,说明他的出身不高,然后当上了将军,那肯定是有战功累积战功而来啊,那肯定是有真本事的。然后,刘备竟然破格提拔他当了汉中太守,让他去镇守战略要地汉中,而且也的确不负众望,完成了镇守任务。

后来诸葛亮北伐,魏延全部参与其中了,而且力战有功,比如他打败了魏国的著名将领郭淮等。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献计出子午谷,越过秦岭,偷袭长安,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愿意冒险,最终否决了这个意见,从此,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日益加深诸葛亮对他就逐渐不信任然后冷落了。

美术作品中的魏延

标签
  • 魏延
  • 诸葛亮
  • 反骨
  • 蜀国
  • 魏国

在这里需要说一下,出子午谷的问题。诸葛亮不愿意魏延带领一万人左右出子午谷,用兵谨慎,因为子午谷地形险要复杂而且气候多变,从这里出去风险太大。从祁山出去北伐,祁山地形一般,出祁山比较稳妥,风险不大。然而,蜀国和魏国作战,综合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蜀国官府统计的人口仅有94万,而魏国人口有400万以上,蜀国的兵力不过10万人,魏国用来对付他的一线军队就有20万左右。力量差距过于悬殊,如果采用出祁山这种稳妥风险小的作战方式,魏国一旦完成动员,即使魏国统帅才能一般不如诸葛亮,但只要用简单的对峙加消耗就足可以让蜀国军队军粮耗尽,无功而返。所以魏延的计划虽然过于冒险,但是对于力量弱小的蜀国一方来说,不敢冒险没有冒险精神恐怕北伐就没有胜利的机会了。诸葛亮多次出祁山北伐,最终无功而返,累死在了军队中。

诸葛亮一生误了三个人:马谡是小马拉大车,最终战败而死;姜维是正人君子,但是不是中兴之才;魏延是大马拉小车,难得的人才但不受重用,最后被逼着“反叛”而死,成了个悲剧。

诸葛亮最后的安排也有问题,在安排后事的时候,故意没把最后“军事会议”的精神传达给魏延,同时自己死后带队的人物杨仪和魏延也是矛盾很深,于是魏延的性格自然不愿意接受杨仪的领导,结果魏延会有极端的举动就不奇怪了。带队的杨仪也不是什么好人,后来因为对自己的官职不满,竟然说后悔没有带兵去投降魏国,完全是一副野心家的样子了,最后的结果也不怎么样被后主抓进了监狱,死于狱中了。

魏延是个良将,同时诸葛亮是贤相,这个没有争议。很多悲剧历史人物最后的悲剧是“雄才”被庸主抛弃了,魏延却是“雄才”被“明主”弃了,以致于过了接近2000年了,他的“公案”还是翻不过来啊。

标签
  • 魏延
  • 诸葛亮
  • 反骨
  • 蜀国
  • 魏国

魏延的雕像与碑刻等纪念建筑

标签
  • 魏延
  • 诸葛亮
  • 反骨
  • 蜀国
  • 魏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