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蔡元培在上海激荡起伏的人生

2020-10-14 16:01    

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是一幢有红瓦屋顶和黄色卵石墙面的花园洋房,这是蔡元培先生在上海居住地。蔡元培就是从这儿匆匆出门,搭船前往香港避难。他屋里的摆设,至今仍然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模样,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归来……

教学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

蔡元培最出彩的教育经历,是从任教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开始的。

1901年4月13日,南洋公学校长张元济按照创办人盛宣怀的指示,宣布开设特科班,以期能够培养出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盖世之才。1901年5月和6月,特科班举行两次招生考试,最后共录取42人。张元济热情聘请翰林出身的蔡元培担任特科班中文总教习。

初秋的9月,南洋公学首届特科班隆重开学,42名学生坐在教室里,齐刷刷地瞅着站在讲台前的蔡元培先生,第一堂中文课开始了。

蔡元培年青的时候

“特班生可学的门类很多,有政治、法律、外文、财政、教育、哲学、文化、伦理,等等,一共二十多门课。你们可以自定一门,或二门或三门。等大家选定后,我再给你们每人开具主要书目和次要书目,依照次第,你们向学校图书馆借书,或者自购阅读。”蔡元培亲切谦和地说。

学生们看着蔡元培,专注地听讲。

“我认为,老师讲解辅导是次要的,主要靠你们自己认真阅读领会。我要要求你们每人每天必须写出一篇阅读札记,交上来由我批阅。”蔡元培继续说,面带笑容。

学生们暗暗怀疑,每天42个同学42篇读书笔记,蔡先生看得过来吗?

开学了,学生每天笔记呈送给蔡元培,第二天总是收到蔡元培返还的笔记本。哟,每篇笔记上都有他的亲笔批语,质量优秀的,蔡元培在文字左下角加画一个圆圈;他认为特别好的,加两个圆圈。

让学生们更期盼的是,蔡元培先生每夜轮流要二三位学生到他房间面谈,谈读书笔记,谈时事新闻,蔡元培一一给予具体的指导;他还要求学生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

蔡元培每月出一篇作文题目,如针对庚子事件、辛丑条约等时事,让学生抒写见闻,题材不拘。学生黄炎培记得,有一次作文题目叫《春秋战国时代的爱国者》。学生李叔同有一次写了《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蔡元培的评语是“前半部分极透彻”。

李叔同

蔡元培担任中文总教习,却对外语特别重视,他在课堂上对学生热切地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要知道自己弱点,还要了解国际情况。了解国际,要通晓外国文,读外国书。英文自然要读,读日本文比较容易,从日本书中亦可以了解国际情况。”

蔡元培笑道,“我并不会日文,照样能看懂日文书籍。”

教室到响起一片笑声。

一天,蔡元培面对全班学生充满激情地说:“中国国民在极度痛苦中,还没有知道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不懂用自力解除痛苦,这是中国的根本弱点。你们将来毕业,要唤醒民众,开发他们的知识。这些固然可以靠文字,但民众识字的少,如能用语言,效用更广。我今天向大家提出要求——练习演说!”

蔡元培向学生推荐了几本介绍演说方法的日文书。

学生们认为有理,也很有兴趣,纷纷表示要上台演讲。可问题来了,当时国语远未普及,学生只会说家乡方言,最后请北方来的学生李叔同教习国语。

在新学未开的晚清,蔡元培这种教学方法极其罕见,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倍增。蔡元培教的那届学生李叔同、黄炎培、章士钊和邵力子等,以后都成为民国名人。

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

然而,意外的事件突然发生了!

一年后的11月5日晚上,自修铃响后,南洋公演了中院五班中文教师郭镇瀛走进教室,突然发现有一只空的墨水瓶放在他坐的椅子上,不由得怒火攻心,这是贬他“胸无点墨”啊!

“这是谁放的?”他大声诘问。

学生们看着他,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无人回答。

郭镇瀛再度咆哮,指着离椅子最近的两位同学伍同学、贝同学,要他们迅速查出实情。

伍同学贝同学都摇头说不知道。

第二天,郭镇瀛跑去找总办即校长汪凤藻,校长下令:伍同学贝同学不敬师长,予以记大过处分。五班同学纷纷不平,全体同学集体来找汪凤藻总办,要求撤消处分。汪凤藻一口拒绝。

当晚,学生们开会,决定次日集体退学。他们到其他班级作告别演说,得到了普遍同情。

第二天早晨,汪凤藻张贴布告,指责“学生私自聚众演说,大干例禁”,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同学。

全校哗然,全校学生集会,派代表向汪凤藻总办请求收回成命。最后,得到了拒绝。

各班代表愤然退出,声明集体退学。

校方才慌了手脚,急忙请学生们尊敬的教习蔡元培等出来调解。

那天晚上,同学们正在开会,特科班总教习蔡元培翰林来了。

“你们有什么要求?”蔡元培登上台,开门见山地问。

“收回开除记过的决定。”同学们说,“明天上午10点钟前,如果没有圆

满答复,我们集体退学。”

“好,明天等回音!”蔡元培说。

大家热烈鼓掌。

第二天上午9点钟,全校学生200余人列队操场,等候交涉的最后消息。消息传来,蔡元培去见督办盛宣怀,没有见到,白走一遭。于是,上午10时,中院6个班级的同学,排队集体离开南洋公学。他们高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祖国万岁!”,那场面颇有一种悲壮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洋公学学生退学风潮,史称“墨水瓶事件”。

集体退学的145个学生为了继续学业,推派代表求助于蔡元培等人成立的中国教育会。

11月19日,中国教育会与退学学生在张园开会,最后决定成立学校。要办学,没有钱,如何是好?

蔡元培知道长子阿根病重,危在旦夕,还是匆匆前往南京筹款。他刚到码头,家人就来报信说阿根病亡,他顿时泪如雨下。蔡元培委托中国教育会的同事办理后事,还是登上了开往南京的轮船。三天后,他带着借来的6000元办学经费回到上海。

11月下旬,爱国学社在南京路福源里正式开学,失学的学生重新走进课堂。蔡元培被推为总理,吴稚晖为舍监,章炳麟、黄炎培、蒋维乔、吴丹初等人为义务教师……

在政治的风浪里呐喊着

蔡元培生一生总是和政治纠缠着,或者说政治纠缠着他。

清末时期,1904年7月,蔡元培再度被推举为中国教育会会长,再次出任爱国学社、爱国女学校长。

蔡元培在爱国女学建立暗杀清廷大员的基地。他在女学开辟化学实验室,命人炼制制造炸药的氰酸;又在附近弄堂里租了一间空屋,作为炸弹实验室。

1905年春天,爱国女学扩充校舍,蔡元培让炸弹实验室搬入爱国女学。蔡元培在学校增设法国革命史和俄国史等课程;特别组织五六个高班生每天上化学课,准备让他们学习制作炸药。

其间,1904年冬天,蔡元培将“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改组扩大为光复会,他担任会长,并吸收徐锡麟、秋瑾为骨干。1905年10月,孙中山接见并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那天,他还担任《警钟》报总编辑,每晚到靠近南京路的编辑所,撰写两篇宣传革命的文章。那时,他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像馒头,就套了一双半截露指的手套写作,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

以后,蔡元培辞去爱国女学校长等职回到家乡,他的暗杀生涯方才戛然而止。

数年后,蔡元培回忆道,“在上海近三年,因学术救国无可进行之可能,所以专注于暗杀救国。”

1911年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深度卷入政治风浪,和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人都有密切往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22年5月,蔡元培在寓所和胡适、陶行知、梁漱溟、李大钊等十位北大同人和校外朋友商量讨论,由胡适执笔、蔡元培领衔签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从制度上对官员进行监督、召开国会、裁军、裁官、改革财政和选举等多项措施。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篇参政宣言。6月,蔡元培联合社会知名人士,领衔发电给身处南方的孙中山,劝说孙氏“停止北伐,和北方政府实行和谈。孙中山激烈反对,南方革命党人张继、章太炎来电斥责蔡元培。

有一段历史往往回避的事实是,蔡元培曾经卷入“反共”浪潮。

1927年4月2日,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会开会,出席会议的是蔡元培、吴稚晖、陈果夫和李宗仁等8人。吴稚晖提交查办共产党的呈文,蔡元培向与会者出示两份材料,一份是中共“阴谋破坏国民党”的决议和通告,另一份是中共在浙江“煽惑民众”、“扰乱后方”等的罪状。经过蔡元培同意,与会者一致决定:提请中央执行委员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柳亚子、邓演达等人在内的共产党人179个危险分子,“就地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制止活动”。

4月3日至5日,蒋介石、 蔡元培, 张静江, 吴稚晖与汪精卫在上海连续举行秘密会议,其时蔡元培入住蒋介石所在的上海龙华司令部。4月9日,蔡元培和吴稚晖、张静江等人一起发表出“护党救国”联名通电,痛斥联共政策的种种荒谬,严词指责工农运动。

4月12日,上海开始“清党”活动,共产党人及群众数干人遭到杀害, 血雨腥风,弥漫浦东两岸。

4月18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为国民政府授印并发表演说……

1927年4月,蒋介石和蔡元培在一起

蔡元培为人热心,乐于助人,最突出的就是营救陈独秀。

1932年下旬,蔡元培接到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电报,称曾经担任过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在上海岳州路被捕,已被押往南京;国民政府将依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起诉。胡适希望他出面挽救。

那天,蔡元培和杨杏佛、林语堂等人相聚上海法租界亚乐培路331号中央研究院,就是现在的陕西南路147号,商量成立民权保障同盟问题,并商议如何营救陈独秀。

陈独秀

“我看速拟一快电致南京国民政府,同时将电文交《申报》发表。” 蔡元培对杨杏佛说:“宜多几个人联名致电,同时要致电中央党部,目前此案由他们经手,对陈独秀很不利。”

联名电文起草好,署名的有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潘光旦等8人。

蒋介石终于松口了,将陈案交江宁地方法院审理。1933年4月,陈独秀被判刑13年,而并不是原来估计的极刑。

著名出版商汪孟邹为接济陈独秀,计划重印《独秀文存》。他想到请蔡元培写前言,这等于为陈独秀文集上了一道保险,而且还有名人效应,蔡元培会同意吗?

汪孟邹上门拜访,把要求说了出来,蔡元培欣然应允。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闸北,并对上海商务印书馆等处进行轰炸。蔡元培联合办内大学校长,致电国联,抗议日军野蛮暴行,并致电国际名人爱因斯坦、杜威等,控诉日军暴行……

1935年,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前夕,蔡元培到南京公干,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设宴招待。席间,蔡元培恳切地苦劝汪精卫改变亲日的立场和行为。确立抗日国策。

“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他说到这儿,眼泪滴到手中的酒杯里,他端起掺着泪水的酒一饮而尽。

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汪精卫十分尴尬。

汪精卫

日本人入侵上海,1937年10月,蔡元培由上海愚园路884寓所迁至上海海格路就是今天华山路303弄16号居住。

1937年11月2日,蔡元培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校长黎照寰、翁之龙、竺可桢等联名致电九国公约会议,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日本对华侵略,并严惩日本违反国际公法的罪恶行径……

同月27日晚晚,患伤寒病痊不久的69岁蔡元培,坐着轿车来到黄浦江畔法租界码头,在随行的搀扶下,依依不舍地登上了驶往香港的法国邮轮。

他从1928年到1937年,在上海长达9年。蔡元培在上海住过的有白克路登贤里(今凤阳路)、极司非尔路49号(今万航渡路)、还有愚园路和海格路(今华山路)。这一次离开上海,谁也没有想到,是他和上海的永诀!

大喜大悲的三次婚姻

蔡元培经历了三次婚姻。

1889年,21 岁的蔡元培高中举人,在锣鼓喧天之际,他奉父母之命,娶了一位出身名门族的王昭。

不料,他与妻子王昭常常发生冲撞。举例,王昭有洁癖,比如睡觉前脱外衣,脱长裙,用湿巾擦拭头发,还要擦拭脱下有衣服,蔡元培嫌她太过繁琐,两人常常为此争吵。比如,

王昭常常称蔡元培为“老爷”,自己是“奴家”,蔡元培不喜欢这种称呼,多次说“听了多别扭呀”,可是王昭回答“奴家都叫惯了,总是改不过来呢”。

蔡元培第一次婚姻全家福

1894 年,长子阿根降生,蔡元培留在绍兴家中悉心照顾妻子。以后,蔡元培前往北京,王昭携子到北京与蔡元培相聚。1898 年,蔡元培的次子无忌在北京出生。两年后,蔡元培写了一份《夫妻公约》,说明了夫妻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所谓心交,指夫妇同心,两情融合等。此后,蔡元培与王昭的关系由冷转热,他享受到了爱情的幸福感,高兴地告诉好友:“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然而,造化弄人,王昭突然染病,低烧不退,不久病重身亡。蔡元培写下了祭文与挽联,沉痛悼念。

王昭去世,蔡元培刚满33岁,来提亲的人很多。蔡元培写下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对娶妻提出了五个条件:

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当时还是清朝,蔡元培的思想观念惊世骇俗,媒人再没有敢上门。

1901 年夏天,蔡元培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校长;9 月,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有一天他受邀到杭州朋友家做客,偶然看到一幅漂亮的工笔画,十分喜欢。

“这是谁画的?”蔡元培兴致勃勃地问道。

朋友告诉蔡元培,作者名叫黄仲玉,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然后问:“孑民兄,征婚启事贴出一年多了,不知是否已经找到意中人?”朋友问。

蔡元培摇了摇头。

“此女子可否合适?”朋友继续问。

蔡元培欣赏地看着黄仲玉的书画,笑而不语。

经过朋友撮合,蔡元培与黄仲玉见面了,彼此一见如故。

1902 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婚礼。婚后,黄仲玉随蔡元培赴沪,在爱国女子小学任教师。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

蔡元培和黄仲玉感情融洽,3年间女儿威廉和儿子柏龄先后在上海与绍兴出生。1912 年,蔡元培携夫人和子女前往德国。1916 年10 月,蔡元培回国就任北大校长,日夜繁忙,黄仲玉就放弃了书画爱好,全力照料丈夫,抚育子女。

1920 年年底,蔡元培赴欧洲等地考察,黄仲玉因病住进北京一家法国人医院。不久,黄仲玉一病不起,溘然长逝。蔡元培悲痛万分,写下《悼亡妻黄仲玉》。他写道:“呜呼!孰意我尚未死,而汝竟先我而死耶!我守我劝汝之言,不敢以身殉汝。然后早衰而多感,我有生之年,亦复易尽。死而有知,我与汝聚首之日不远矣。”《悼亡妻黄仲玉》情真意切,被收入中学课本,成为当时抒情散文的典范。

1923年,蔡元培在朋友再三劝说下考虑续娶,但他提出三个择偶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老同事老朋友徐仲可及夫人何墨君为蔡元培介绍了周峻。周峻,原名周怒清,字养浩,33岁,未婚。祖籍南京,性格文静贤淑,擅长作画写诗,曾在蔡元培任校长的爱国女学就读。

蔡元培第三次新婚照

1923年3月15日,两人在上海订婚,蔡元培在订婚照上写下“谨以最纯洁最诚恳之爱情与周峻君订婚”。7月10日,两人在苏州留园举行婚礼。婚后第10 天,蔡元培与周峻携子女来到上海黄浦码头,乘船赴欧洲学习,他们的蜜月是在海上度过的。

1925年1月11日,是蔡元培虚岁59岁生日。周养浩在德国汉堡为蔡元培喜庆60寿诞。她买来鲜花,点亮红烛,并送上《康德二百年生日纪念册》及德译威尔斯《世界史大纲》二书作为生日礼物。

蔡元培感动不已,即赋表示感谢:“我有童心欲忘年,承卿点缀亦欣然。祝余老寿逾康德,团聚还当六十年”……

1926年2月,蔡元培偕夫人自欧洲回国,历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周养浩为蔡元培生养了睟盎、怀新、英多三个子女,但她始终没有放下画笔。他每画完一幅画,就挂起来请蔡元培提意见,蔡元培常常题诗咏画。蔡元培当时住在愚园路,常常带家人到到兆丰公园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踏青游玩。

1936年立夏前夕,周养浩作绝句《送春》:“今年花事已阑珊,临去春风夜又寒。林鸟依依还惜别,愿君寄语报平安。”

蔡元培于5月16日立夏日和诗《和养友

》:“来迟本已苦姗姗,去又匆匆称嫩寒。但愿随春共来去,不教别恨搅恬安。”

6月13日,《申报》发表了蔡元培夫妇的唱和之作,纪录了这对忘年恋人温暖的幸福生活。

蔡元培离沪赴香港后一个月,周养浩与三个儿子到港团聚。在香港居留不到3年,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床后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倒地,继之昏厥,两天后溘然长逝。蔡元培逝世两年后,周养浩与子女回到上海,她未再嫁人,就一直生活在华山路303弄16号,一直到1975年逝世。周养浩常常坐在客厅里,仰望挂在墙上她的油画《蔡元培半身像》,画上刻有蔡元培《题养友为写油画》诗:“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蔡元培先后娶过三个女人,他都是倾注了浓浓的爱……

蔡元培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大学校长。他在北京大学所开创的自由之思想、民主科学之理念和海纳兼容之精神,成为一座不灭的思想灯塔!

蔡元培的伟大,不在于他的学问,而在于他的好好先生的人格,在于他的德大有容,像磁场一样吸引了当时最为著名的一流人才,从而成就百世伟业。

《中央日报》主编程沧波意味深长地感叹:“蔡先生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淡,他的人情味很浓”。

人物档案:蔡元培

蔡元培,原字鹤卿,后改仲申,号民友,又改孑民,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4岁受业于同县秀才王子庄,1883年考取秀才,1892年考取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编修。

1901年,蔡元培来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次年,与章太炎等创办中国教育会。从此,他在上海开始了倡导革命、改革教育的生涯。1912年回国,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始,蔡元培历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37年上海沦陷,蔡元培移居香港。

蔡元培1940年3月5日病逝,终年72岁。

许多有才华的青年因贫困交不起学费无法上北大,蔡元培就创立了旁听生制度,允许青年北大旁听。著名文学家曹靖华是北大的旁听生,他曾感慨地说:“要是没有蔡先生的首倡,我们这班青年是无法进北大的,也就无法学习文化知识了。当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等青年也是这里的旁听生。蔡先生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和扶植了一代青年,这个贡献是伟大的。”

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中国访问演讲,感慨地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蒋介石从重庆、毛泽东从延安分别发来唁电。蔡元培死后无一间屋,且欠下千余元医药费,入殓的衣衾棺木都无钱置办,其清贫叫人落泪。10日举殡,香港各学校及商号均下半旗致哀,蔡元培灵柩初移厝于东华义庄七号殡房,后移葬于香港华人永远坟场。

30多年后的1977 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特意到香港祭拜蔡墓。他四问路人,无人知晓,几经周折,才在一处华人公墓内找到蔡墓,可已经被一片荒草所湮没。

余光中心中一酸,顿时泪洒衣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