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政务 >正文

【非遗】淀山湖畔民间曲艺瑰宝——商榻宣卷

2020-10-14 21:24    

来源:青浦档案

商榻位于青浦区西面,被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四面怀抱,它与周庄、锦溪紧密相连,属于上海青浦区金泽镇。《青浦地名小志》中说:“商榻又名双塔,为同音异写。商榻原是小村落,宋、元间成小集市,明初成镇。其时镇当苏州、松江两邑之中,经商船只往返于两地,单程就是两天,往往早上出发,傍晚到此下榻住宿,遂取名为‘商榻’。”

商榻,这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小镇,至今流传着一门古老的民间曲艺——宣卷。在市郊农村,说起沪剧、越剧、淮剧,可谓无人不晓;倘若谈论宣卷,许多人就知之不多了。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特色。

宣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源于唐代的“信讲”和宋代的“谈经”,至清代出现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早前专唱佛教故事,如《目莲救母》、《观音普渡》等,逐渐发展到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宣卷艺人又被人们称之为“说讲人”。

20世纪80年代宣卷演出剧照

商榻宣卷相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说当时有一位农民爱说戏文,后来他又自编了几曲吴语文化的“念经词”插入其中,语言特别贴近当地群众的生活,通俗易懂,并配上一个木鱼伴唱起来,很受人们喜爱,当时“木鱼宣卷”,也叫“客堂戏”。这就是商榻宣卷的前身。

宣卷道具

到了20世纪30年代,商榻宣卷盛行。宣卷艺人在表演形式上也进行了加工,开始注重起自身形象和舞台效果。宣卷主演人员脱下土布衣,身穿长衫服,袋放丝绢,手拿折扇。同时增加了两名女演员作帮衬,有对有答,有呼有应,一改以往一人说到底的单调状况。木鱼也弃之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二胡、三弦、竹笛、扬琴、琵琶之类的民俗乐器伴奏。“木鱼宣卷”走出了客堂,就成了延续至今的“拉胡宣卷”,也叫“丝弦宣卷”,更贴近了生活,当地农民纷纷效仿,形成了江南地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商榻宣卷。

建国初期,商榻宣卷在新罗村的孙建达、湖雪村姜友明两位民间老艺人的努力下,得以挖掘和沿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榻镇文化站也在多次开展文艺下乡的活动中,把宣卷演唱形式重点推出,并积极创新,创作了不少现代节目,从而把商榻宣卷推向了高潮,并重点培养了新一代宣卷人才。

在孙建达、姜友明两位老艺人毫无保留的传授和辅导下,孙留云、朱其元等一批中青年宣卷传人在原有的唱念说的表现形式上不断改进,吸收了各类戏曲中的名曲调融合贯穿其中,使宣卷更完美,独具一格。1981年,商榻乡宣卷队在县文化馆的帮助指导下,先后创作排练了《懒阿新遇仙》、《阿塔卖茶》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勤劳致富的宣卷剧目,其中《懒阿新遇仙》,参加上海市业余曲艺创作节目交流演出中被评为优秀节目。

2007年4月9日青浦区政府关于申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函

近年来,商榻宣卷——这朵民间文艺的瑰宝,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广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近年来也曾数次来商榻考察研究,探讨宣卷的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2007年,商榻宣卷入选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青浦档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