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观点丨倡导断舍离和极简主义,摒弃买买买的物质崇拜

2020-10-14 21:56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兴起断舍离和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时,中国人还停留在拼命买买买的物质崇拜阶段。我们要跃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不是也应该倡导一下断舍离和极简主义,让生活回归到最真实最淳朴的模样呢?

2016年度访日外国游客人数突破了2400万人次,连续四年创新高。据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光是购买零食,中国游客2016年在日本就花掉507亿日元(约30亿人民币)。而在欧美各大奢侈品店内的主要购买力均是来自中国的游客。

一对儿在美国生活了十四年的夫妇说:“我们在美国那么长时间都没买过那些大牌衣物,人们生活都不在乎这些。可是现在回国发展了不行,发现国内人都在攀比议论,看你用什么包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搞得我们不买都不行。”

在意大利生活了七年的我也想说:意大利这个时尚国度也不是人人都一身大牌,互相攀比着过日子的。人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幸福快乐。

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那些真正的“有钱人”是怎样“引领潮流”的吧。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张名为“Steve Jobs’ timeline”(史蒂夫·乔布斯的时间链)的图片,这张图片使用乔布斯从1989-2010在不同场合拍摄的照片,时间跨越了二十多年,照片中的乔布斯在慢慢变老,从胖变瘦,但着装却丝毫没有改变:永远的牛仔裤+永远的黑上衣。“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乔布斯的名言。而除此之外,他还保持了他的“乔布斯式制服”。

而另一位“私人着装制服化”的实践者,是Facebook社交网的CEO马克·扎克伯格。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扎克伯格,永远穿着一件千年不变的圆领灰色短袖,或是外加一件黑色外套。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上晒出他的衣柜——衣柜里挂满了一模一样的圆领灰色短袖T恤和黑色外套。

纵观古今,人放下的越多,就越富有。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1845年,美国著名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两年零两个月零两天后也验证了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就像《圣经》提摩太前书6:7-8告诉我们的真理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无论是2013年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系统阐释的断舍离理念,还是2011年就在美国提出的Minimalism(极简主义),都是对这种人生真理的倡导。这并不是只有伟人或者“有钱人”才有“资本”过上的生活,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的选择。

我们可以把物流供应链的零库存概念运用到家居中。在这个物资泛滥的年代,家不应该是仓库,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当个宝贝似的存在家里。断舍离不只是收拾清理干净屋子而已,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房间整洁有序需要断舍离,生活、学习、工作、职场、恋爱更是需要断舍离。

山下英子说:“我只是坐在干净清爽的桌边,创意就能从天而降”。只有丢掉那些多余的、负面的思想,才能轻装上阵,一步步靠近你的职业理想。

我们要在生活上做减法,精神上要做加法。人生有舍才有得,我们也都知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舍弃那些对自己无用的、有负能量的一切事物。

能让自己真正幸福快乐的从来都不是物质的东西。幸福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心中有什么。所有用钱能买来的东西价值都只是个数值而已,那些珍贵的“无价之宝”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譬如健康、时间、生命、亲情、友情、爱情、幸福和睦的家庭。

从今天开始,每天仍一样无用的东西。一点点调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拥抱断舍离循环新动力,等待收割的欢喜。

把脚步迈出去,给自己安排时间旅行,汲取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正能量。不一定很远,不一定很久,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旅行,甚至是一日游,都是家庭交流、团队建设的好机会,让人和人的心可以靠得更近。哪怕是自己独行,去看看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风景,带回来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空间有限,人生有限,舍弃那些无用和有害的东西,我们的人生会获得更多的精彩。

喜欢请转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