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新闻 >正文

“女性力量”主导本届金球奖,2018将是个“女性年”?

2020-10-17 18:15    

1月7日,第75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粉墨登场。

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票房异常火爆的《寻梦环游记》获得了最佳动画长片奖后,作为奥斯卡的风向标,《寻梦》也将有可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青睐。

妮可·基德曼凭借在电视剧《大小谎言》中扮演的角色获得了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女主角。这是此次金球奖颁发的首个奖项,也是基德曼的第4个金球奖。

电影最佳男配角则花落影片《三块广告牌》的山姆·洛克威尔。终身成就奖的奖项已决定颁给著名脱口秀主持人Oprah。

“女性力量的崛起”成为贯穿本届金球奖颁奖典礼的关键词,最大最闪耀的获奖人士无疑是好莱坞的女性成员们。

女性成为影视剧主力:北美市场也不免俗

因为“韦恩斯坦丑闻”的爆发,2017年下半年在整个北美弥漫着为“女性”声张正义以及争取更高地位的呼吁,这一呼吁明显也延烧到了本届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举办的金球奖。出席的嘉宾、记者、电视台主播、工作人员都纷纷响应号召穿起黑色礼服,直接把本届金球奖变味成了一出“黑色庆典”。

以《大小谎言》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妮可·基德曼,一上台就大声高歌“女性力量”的回归,宣称女性的挺身而出让好莱坞性骚扰得以被彻底曝光并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

另外一位老牌的好莱坞女星劳拉·邓恩凭借《大小谎言》斩获了金球奖电视的最佳女配角,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的1982年邓恩就曾经获得过金球奖。

金球奖终身成就奖颁给了知名黑人女星Oprah欧普拉,以表彰她在美国电视行业中的杰出贡献,及其一直以来伸张正义,帮助弱势群体的行动。欧普拉还是去年性骚扰事件后网络上主推Me Too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对美国整个娱乐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然除了这三个主要的奖项外,获得最佳电视剧《使女的故事》,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大小谎言》以及最佳音乐/喜剧电影的《伯德小姐》都是女性题材的作品:从主创者到获奖故事题材,女性成了今年北美主要奖项的最受益者。

唯一在金球奖占据男性绝对优势的是最佳导演的奖项,提名人无一例外都是男性导演,最后获奖的是凭借《水形物语》获奖的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作为“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历来倍受重视,两大奖项决定了美国影视圈一整年的基调。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女性力量也同样占据了绝对主导,在各大奖项提名上屡次出现,绚丽夺目。

据外媒统计,多伦多电影节三分之一的提名以及获奖电影都是由女导演执导,包括《伯德夫人》、《性别之战》、《女先行者》等等以“大女主情节”为主线的故事题材。

外媒也已经明确表态并预测,今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有可能远远超过最佳男演员的竞争情况。

从《甄嬛传》《那年花开》《欢乐颂2》再到《赢天下》中国女性戏已经彻底霸屏?

不知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还是东风涌向了西风,也有可能是新时代整个世界文化演进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北美以外的中国市场,女性角色和女性故事也已经出现主导性的趋势。

从早些年的《甄嬛传》、《武媚娘传奇》,再到2016-2017年间红遍大江南北的《芈月传》以及《欢乐颂1&2》、《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以及2018年大热期待的《如懿传》、《赢天下》,中国的女性题材“大女主系列”作品可谓此起彼伏,百花争艳,成了这几年国内影视圈绝对的主导力量。

放眼今天的中国电视荧屏,抛开上述这些“大女主作品”,仔细看一下男性角色也是同样重要的热门剧集比如《步步惊心》、《花千骨》、《青云志》:这些作品虽然并不是典型的“大女主”题材,但是众多女性角色还是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女性题材剧集的主导地位也让中国女演员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孙俪、刘涛、范冰冰、李冰冰、周迅、赵丽颖、刘诗诗、杨幂、迪丽热巴等人成为了中国电视圈一线的头牌,而在男星之中只有胡歌以及一些头牌小鲜肉的号召力和身价可与之相比。

除了内容的题材以及主演的号召力,以收视率为参考,从2012年-2017年,由”大女主“做支撑的顶尖高收视剧集超过了六成,包括《武媚娘传奇》、《芈月转》、《宫》等红极一时的经典女人剧。孙俪、杨幂、范冰冰、刘涛等等也成了过去五年绝对的收视保障。

当有人还在一遍遍N刷《甄嬛传》的时候,《如懿传》已经山雨欲来,只不过姐妹篇的剧情由康熙朝换到了乾隆朝,主演由孙俪变成了周迅;《武媚娘传奇》轰动一时,范冰冰2018年将再次担纲主演电视剧《赢天下》。

稍微数一下包括湖南、浙江、东方、北京、江苏在内的一线卫视,这些卫视2018年共有《如懿传》《赢天下》《凰权·弈天下》《扶摇》《独孤皇后》《凤囚凰》等12部大女主古装剧,且都是超大投资+超级明星+顶级卡司的组合配置。

“大女主”霸屏的趋势使得女星的薪酬随之上涨,在2017年底的“限薪令”出台之前,就不断有消息披露包括范冰冰、周迅、杨幂、AngelaBaby、迪丽热巴等人在内的六位一线女星每拍一部剧的片酬都会接近一个亿;就连处在第二层级的类似刘诗诗、景天、张天爱这样的女星片酬也已经上看8000万,郑爽和关晓彤这样的当红新人片酬也已经超过了5000万。

如果不出意料,接下来几年中国电视剧的戏能红的一大半又将是女人戏,而且主演逃不过上述这十几位女星的行列。

结尾:中美两国为何同时出现“女性主导”的局面

从多伦多电影节再到金球奖,北美2017年-2018年的大银幕已经被女星彻底掌控。

其实不仅仅是银幕,北美的小荧屏也是女性当道。仔细捋一遍2017年美国电视艾美奖的获奖名单,碰巧女性演员,女性编剧,女性导演也是最大的赢家。

获奖的女性题材或者女性主创人员之多让人觉得有些目不暇接:

茱莉亚·德利法丝凭借《副总统》里的角色第六次获得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创下了女演员连续获得艾美奖的新纪录;黑人女性编剧安萨里与怀瑟一起获得喜剧类最佳编剧奖,也创造了艾美奖的新记录。

前文提到刚刚获得金球奖的HBO超级网剧《使女的故事》也一口气拿下了五项艾美奖的大奖,创造了女性题材剧集以及网生内容在艾美奖得奖的最新纪录。

阴盛阳衰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你会以为北美最近这半年的影视颁奖盛典简直就是女性走红毯的时装秀。

在中国也是如此。

从2017年初的《孤芳不自赏》,再到去年暑期热播的《楚乔传》,再至剧情高开低走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尽管大女主剧的“玛丽苏”情结备受争议,但这样额剧情依然会持续受到观众的持续追捧,成为2018年电视剧的重中之重。

北美亦或中国,电影外加电视,如此众多的女性内容一起问世并获得佳绩,而且不仅仅是台前,连幕后创作团队也开始呈现阴盛阳衰之势,这样的现象绝非偶然。

随着文化娱乐消费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已经获得社会认可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在文化精神消费层面形成了空前强大的消费者群体,随之带来的对于优秀影视内容的需求也是不可限量。这一点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得到了反复印证。

2017年5月微影曾经就此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观影兴趣用户的总量大概在1.2亿左右,男性占比超过四成为41%,女性的比例则达到了59%,接近六成。

据微影介绍,这样的比例在电视剧的观众统计上更为突出,女性观众达到了接近七成的68%,而男性观众只有区区32%,不足女性的二分之一。

这样的现状决定了影视圈有一条不成文的黄金定律:得女性者得天下,拍女性者得天下。

因为这些年女性观众数量的不断增加,量变导致质变,已经促使电影电视的题材和内容在最近几年以来也开始越来越多靠近女性观众的心理和价值取向。

互联网时代,相比于男性,女性观众更喜欢评论,也更喜欢传播带动,女性观众的存在也更容易引领口碑的出现或跟风潮流推动的热议话题的出现。社交媒体时代,微博、朋友圈的扩散,一部有趣的作品一经熟人、好友推荐,便能迅速传播开。

最近几年的热播女性电视剧或者引人关注的女性题材电影内容范围很广泛,不再是单纯地走情感路线,还包含了女性权利斗争、政治角逐,争取尊严和地位这样的情节和剧情。

当然,无可否认,中国电影与电视的商业逻辑大不相同,在电视剧市场予取予求的女星范冰冰、杨幂、杨颖等人可以保证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却难以保证影片的票房成功,中国电影观众人群分布和电视剧人群分布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区别。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2018年注定还将是一个女性主导的娱乐年,这一点毋庸置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