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过年喝大酒?《Nature》说,酒精给DNA造成永久伤害

2020-10-17 22:02    

编译 | 白鸽

来源 | 搜狐健康

大酒伤身小酒怡情?但1月份的《Nature》杂志发表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虽然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但在喝酒这件事上真的没商量。最好一口也别喝!

【中国哪个地方最能喝?】

每年春节,在一片热闹红火的酒桌饭局背后,因饮酒而引发的健康风险却少有人关注。搜狐健康曾对春节期间全国网民的饮酒情况做过调查,数据显示,“最喜欢喝酒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山西、安徽、上海与天津。“最能喝酒的省市”第一名则为重庆,人均饮酒量中,每日饮酒中所含纯酒精数为244.6毫升,相当于每天喝1斤1两45度白酒或10瓶600毫升装啤酒;其次分别为浙江、内蒙古、湖南、北京、新疆、安徽、上海、陕西、甘肃。

春节喝酒最多的都是什么人?调查发现,26—35岁的酒友所占比例最大,为48.8%;36—45岁酒友占28%;18—25岁酒友占23.08%。值得一提的是,未满18岁就开始喝酒的未成年人,居然也占了0.12%。在饮酒者的性别比例上,男性喝酒人数是女性的16.7倍,但女性人均饮酒量大于男性,每日平均摄入192.5毫升酒精,相当于八两半45度白酒或8瓶600毫升瓶装啤酒。喝酒女性最多的前五大省市分别为北京、天津、安徽、江苏和山东。

【喝酒为什么会致癌】

比完了各地的酒量,让我们看看喝酒危害的研究成果:在这篇《Nature》杂志发表的最新文章显示,有着“诺贝尔奖孵化器”之称的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MRC实验室,这次把目光放在了酒精(乙醇)及其体内代谢产物乙醛身上。也就是说,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

研究描述的“损伤”主要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发现,酒精的初级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小鼠造血干细胞DNA双链断裂。此前已有研究证实,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中,乙醛的确会导致癌症。

其实喝酒伤身这事真的挺老生常谈的了,喝酒大部分的毒害都来自于乙醇在体内的氧化产物——乙醛。乙醛是个坚决的捣蛋分子,见到DNA就要冲上去破坏一下。不过上帝如此宠幸人类,自然也给我们准备了后路。人体内,就有那么两道针对乙醛的防线。

第一道,就是我们都特别熟悉的乙醛脱氢酶(ALDH2)。这种酶能够将乙醛分解成无毒害的乙酸盐,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之一代谢掉,这也是酒的热量所在。不过ALDH2是个不太乖的基因,携带ALDH2功能缺失突变的人非常常见,全世界大约有5.4亿,而且大多是东南亚人。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ALDH2突变携带者能够占到总人口的36%。

不过这些有这ALDH2突变的人,也不过就是一喝酒就脸红,危害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这就要靠第二道防线,FANCD2蛋白带来的保护效果了。FANCD2是一种DNA交联修复蛋白,在DNA受到损伤时,经过它的“手”,通过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性末端结合(NHEJ)把DNA修正到正常状态。FANCD2是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它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很容易断裂,DNA修复也会出问题。

这两道防线的配合真的是太重要了。本项研究的通讯作者Katen Patel教授在研究中证实,同时敲除ALDH2和FANCD2,在给小鼠喂酒的情况下,DNA修复能力和对乙醛的抵抗力都降为了正常的1/600;就算不喝酒,小鼠也很容易产生癌症和造血功能障碍,甚至白血病。

【从微观到宏观:影响到底有多严重?】】

实验对象都是小鼠中抽取的骨髓细胞,而骨髓里很重要的一类细胞就是造血干细胞。于是,科学家对这些造血干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检验了它们的生理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结果发现造血干细胞在受损DNA的影响下,活性出现了显著降低。用研究人员的话说,这些“造血干细胞在功能上严重受损,并和衰老的造血干细胞有着类似的特点”。不幸的是,这些异常会被传递到无数源自这些造血干细胞的血细胞中。当这些在人体中承担重要生理作用的血细胞出现异常,人又怎么健康得了呢?

【饮酒导致至少7种癌症】

在《成瘾》(Addiction)期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珍妮·康纳(Jennie Connor)集结既往研究文献,再次向世人强调了饮酒可导致的健康风险。

酒精早已被IARC列为1类致癌物,人体至少有7个部位的癌症都和它有着明确的联系: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在这其中,随着饮酒风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口腔、咽部和食道部位的癌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平均每天摄入酒精50克以上的人在这些方面的患病风险大约是不饮酒者的4—7倍。

【喝酒有利心脏:这项结果到底可不可信?】

成年人选择少量饮酒,承担轻微增加的癌症风险,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如果只从健康角度考虑,“不喝”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饮酒不能带来任何明确的健康益处,也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是必须从酒中获得的。

那“少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呢?这一次,康纳也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一些酿酒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尤其喜欢宣传这一观点,但与“致癌”的确凿证据相比,“少量饮酒有益心脏”的争议性要大得多。

虽然在不少研究当中,少量饮酒的人看起来都比不饮酒者心血管病风险更小,但是必须要强调,这种趋势很可能来自研究分组的失误:如果只调查当下饮酒情况,就会把戒酒者错误地划进“不饮酒组”,这会拉高基线患病率,造成虚假的下降趋势。另外,少量饮酒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也还没有足够合理的原理解释。

【少量饮酒低风险,但并非绝对安全】

目前,各国健康机构对于饮酒的建议一般都是“限量”,例如中国建议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美国肿瘤协会(ASCO)的建议是:“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份,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1份酒精=1听(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红酒,或1小盅(43毫升)烈性酒。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是对“适度饮酒”的定义。如果女性担心乳腺癌风险,还应该进一步限制饮酒,每周不超过3-4份酒精。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给出的限量建议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剂量”,而是“低风险剂量”。从癌症风险的角度来看,没有办法划出一条绝对安全的线。研究数据显示,少量饮酒者口咽部、食道和乳腺的癌症发病率比完全不饮酒者依然是轻度升高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