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其实,你有脆弱的权利

2020-10-18 00:00    

每一个因抑郁症而逝去的生命,都让人惋惜。可是,抑郁自杀新闻年年有,媒体年年科普,这么多年下来,情况是否真的有好转?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这几天,陆续有人来问我,为什么很多人已是人生赢家,依然会走向自杀?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朋友向我倾诉长期抑郁,问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就像过往每一次令人震惊的抑郁自杀新闻出现时那样。

图/Gal Shir

很多人知道抑郁症,很少人了解抑郁症。

2017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卫计委都将“抑郁症”作为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由此可见有关部门试图作出的努力。然而,现实并不乐观。近日,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在广播节目中透露,北京市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仅一成左右,近十几年间改观不大。

公众对抑郁症仍然认知有限,导致抑郁症在中国存在“三高两低”的特点,即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以及低识别率、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均不足10%。

图/Gal Shir

实际上,抑郁症并没有想象中遥远,它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它可能就在你身边。有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曾有过抑郁症状。

2017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论文之一《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分析了3659位博士生的精神状况,结果表明32%的博士生出现抑郁症状。

就在半个月前,大洋彼岸传来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消息。她是同学眼中前途无量的理科学霸,据说,她曾看过心理医生,同样有“网下开朗,网上忧郁”的双面性格。

“抑郁”“低沉”“自杀”这些沉重的字眼,足以唤醒被高压与忙碌消磨得日益迟钝的神经回路。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认识,无济于帮助我们自己和他人学会珍惜、关爱生命。

图/Carolina Buzio

抑郁症的成因复杂,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来讲,自杀与抑郁的日益流行,反映出人们对脆弱的错误认知,对失败的深刻恐惧,对完美的扭曲追求。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学。

可偏偏,这是一个成功学流行的时代。我们都很清楚,连象牙塔都遍布了成功学的颜色。

我们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渴望成功:读书太慢,听书高效,如果有人能用6分钟把一本书的精华讲出来更好;备战考研时间成本太高,能押中题的3小时视频为什么没有一早看到;用四年时间了解一个专业太磨叽,一个培训班就能提升自己的课程麻烦请来一打;十年太久,最好三个月能赚一百万……

图/Carolina Buzio

人人都要成功,要钱、要车、要房、要知识、要品位、要荣誉、要尊敬。而且要快,立刻,马上。这才是人生赢家,完美。

于是,只要慢了一秒,我们就会跌入对失败的恐惧中。

这个时候,还有另一种毒药叫心灵鸡汤,适时登场。世事艰难,但是人定胜天——它试图让你忘掉现实,让你天天充满“正能量”,靠一口鸡血活着。

考研失败了怎么办?

没关系,“在人生的路上,天才也离不开挫折”,而且“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反正“只要你自己不倒下,就没人能让你倒下”,记住“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你就会明白“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总而言之,学会坚强。

图/CarolinaBuzio

可是,人为什么一定要坚强?准确地说,人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脆弱?

“我们在生活中丢失的生命何在?我们在知识中丢失的智慧何在?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何在?两千年天宇的轮转,使我们离上帝更远,离尘土更近。”这是T·S·艾略特在1934年洞察出的人类局限与悲哀。

时光荏苒,并未好转。

从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信息输入,然而绝大部分人低估了慎重选择输入源的重要性。

图/Gal Shir

这是一个人类弱点被科技无限放大的年代,越恐惧,越盲目。我们害怕落后而不断刷朋友圈,但手头任务却停滞不前;我们害怕错过而不断关注新公号,但公号列表上的小红点越来越多;双11买下的书籍还没来得及含英咀华,双12又奋不顾身地继续败家……

大脑被填充得很满、运转得很累,可我们是否得到了最重要的智慧?恐怕没有。成功、完美、坚强,交织成一个无形之罩。这个罩将我们与真实世界隔开,而我们却越发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看到了一切。

图/Claudio Salas

前几天,一位已经考研两次,并且预感今年还是考砸的朋友,无比忧伤地出现在我面前。他说:“可能这辈子都上不了北大,感觉这一年又白费了。”他出身高知家庭,考研既是他的重任,也是他家的重任。

苏格拉底说过:“未被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令人叹息的是,很多人从未检视过自己的核心信念。这些信念,大多从幼年时期开始悄无声息地植入心田,比如不读书毁人生,比如有钱有权才叫成功,比如大龄未婚等同不幸。

主流价值观塑造出来的人,迎合了长辈的认同,得到了外界的赞许。然而,身为人生头号主角的自己呢?如果空有光鲜靓丽,内心毫无活力,这样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得打个严肃的问号呢?

图/Gal Shir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学习如何用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被教导,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心。《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养出了高智商、有成绩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用心生活,珍惜生命,才是最难及格的一门课。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大V不会告诉你,如何成为自己。鸡汤无法告诉你,如何成为自己。因为这条独一无二的路,只能由你开创。

抑郁并不可怕,受挫别先自杀。没有一棵苍翠欲滴的参天大树,不是先从鲜嫩渺小的新芽中破土而出。但大自然从来都是先接受了所有的脆弱,再创造出所有的坚强。

脆弱之中蕴藏着力量,你有变强的能力,但请先允许自己脆弱的权利。脆弱不等于软弱,对自己满意,也是一种能力。

图/Gal Shir

“袒露自己或许痛苦,但远不如我们用生命来躲避它来得痛苦;承认自己的弱点或许危险,但远不如我们放弃爱,归属感和喜悦来得危险。”

这句话,来自于知名学者布芮尼·布朗,《脆弱的力量》的作者。送给那位刚考完研的朋友,也送给过得很努力的每一个你。

这一年,你辛苦了。

标签:脆弱 权利 其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