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力高才《魏史述评:拓跋魏的历史划痕》

2018-04-11 07:31    

《魏史述评》专著魏史,涉略广泛,史料翔实,作者披沙拣金,精心梳理,为读者理出脉络清晰的历史线条。《魏史述评》在编排上采用条块结构,既能让读者看到历史脉络,又有专题研究与讲述,整部作品故事性、可读性、思想性、创新性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是近年来本土学者研究北魏历史不可多得的专著。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力高才(1942-),山西应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大同市云冈书画院院长、大同市社科成果评审委员、大同市历史研究会顾问等社会职务。主要著作有:《大同春秋》、《匈奴与大同》、《明代大同军旅文化》、《大同历史地名录》、《平城北魏王朝》、《辽金西京大同》。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史论文数十篇。执行主编了《大同史论精选》、《大同博览》、《大同礼赞》等,是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联系的大同地方文化历史知名学者。

《魏史述评》共分七个部分,从北魏开基定都、都城建设、社会转型等七个方面对拓跋魏历史作了专题研究探讨,所谓拓跋魏,即拓跋在盛乐和平城时代的历史,不涉及迁都洛阳后元魏历史。七个篇目分别是“开基定都正当时”、“金戈铁马显英雄”、“都城建设志凌云”、“社会转型费仔肩”、“千古一后谥文明”、“群儒领袖遭诛杀”、“云冈石窟价无俦”。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时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当年四月,拓跋珪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改皇族拓跋氏为元氏,尊儒教等,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