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扇贝”饿死的企图还有啥?

2020-10-19 03:25    

今天咱们说说獐子岛的大扇贝!虽然獐子岛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它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连续五个跌停板,2月12日开盘打开跌停,但是依然跌幅不小。獐子岛在2月9日,上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迎来了一次开板的机会,但受大盘大跌影响,这个微弱的反弹只持续了数小时就再一次扑倒在跌停的地板上。

从1月30日收盘价7.73元计算,截止2月9日4.56元收盘,獐子岛跌幅超过40%,市值从最初的54.98亿缩水到32.43亿,一纸公告蒸发了20多亿人民币。2月9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

实际上,投资者们的噩梦从1月30日就开始了。

“最近在憋大招,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快过年了嘛,想搞个福利。”这是1月30日下午17:52,獐子岛在新浪官微上发布的一条信息,该信息当时并未引起投资人的重视——很多官微都以卖萌搞笑来吸引粉丝注意,这次看上去也不例外。

没想到,当日晚间獐子岛真的发布了一个让投资者崩溃的“大招”——当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5.3-7.2亿元。”随后獐子岛停牌,该微博也被删除。

投资者哀鸿遍野,市场上一片质疑。

因为在三个月前,也就是2017年10月底,獐子岛发布的第三季财报还预测“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为9000万-1.1亿元,同比增长13.07%-38.20%。”三个月,两份公告,獐子岛2017年的预计业绩由净利润9000万-1亿变成预计亏损5.3-7.2亿。

更让投资者不满的是,就在“存货异常”公告发布前一个月,獐子岛的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于当年11月13日、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减持。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减持比例占总股本的0.28%。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起初“海洋牧场”范围控制在1万亩左右,三年后扇贝成熟,其底播产量在国内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到2006年, IPO前夕,獐子岛的底播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

到今天,獐子岛在黄海北部建成了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覆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养殖虾夷扇贝的收入约占獐子岛渔业年收入的70%,余下的30%分别是海参和鲍鱼。

但这种在海底播种扇贝的模式存在着巨大隐患——陆地上的牧场可以设置围栏防止饲养物逃离,而位处海底的牧场没有办法设置隔离带,这意味着他们无法管控他们播种的扇贝、海参等产品的移动。

事实上,在最初确定底播方案时,就有渔民担心“这是把钱往海里一扔。”当时,苗种的价格是5分钱一枚,通过海底增殖的方式来进行养殖,渔民都嚷嚷:“5分钱大钢蹦往海里扔,这不是败家子吗?……几年之后,万一这些虾夷扇贝长大后,游走绝收怎么办?”

一语成谶。

虽然吴厚刚的坚持让底播养殖成为事实,但扇贝游走、绝收的隐患就像悬在獐子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曾在2014年10月落下来一次。

在2014年10月21日,受北黄海冷水团等影响,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很大,“水温日变化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将对虾夷扇贝生长、存货产生较大影响”。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则称,“灾难来得突然,来得巨大,向大家道歉”。

这一“突然巨大的灾难”导致獐子岛股票在2014年12月复盘后连续三个跌停,成为了2014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

历史惊人相似。

在今年“扇贝饿死事件”后,截止2月7日,獐子岛股票出现连续三个一字板跌停。

造假疑云

不过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关心扇贝是否真的游走或者绝收。面对股市中急剧缩水的资产,有投资者质疑獐子岛是通过这种“扇贝游走”“扇贝饿死”的方式来操控股价,以达到财务造假收割股市红利的目的。“从这方面来看,獐子岛扇贝事件虽然是一个由特定因素引发的个案,未来未必会重复出现,但它其实是反映了一些资本市场长期机制建设上的空白点,是否可以从这些空白点上去反思,可以有一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措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