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秦始皇兵马俑的分工:各司其职

2020-10-19 05:05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我国第一位皇帝,历史考察通过。)。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达37年之久。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据美国国家地理:二千多年来,秦始皇独拥一批千军万马在地底下一同长眠,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他是否如愿在冥界继续称霸一方,但随着陵墓的出土,这群被指派永世护卫的部队大军,其壮盛威武的气势居然能千年不减,让人不由得不相信,秦皇带着这群俑士们,也许真有一统幽冥的可能!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兵马俑的陪葬坑大致为坐西朝东的方位,这是因为东方是秦朝帝都最容易被入侵的方向。粗略估计约有8000名将士守护着秦始皇陵,主要可分为军吏和士兵二大类,以目前发现地底规模最大的一号坑来说,队伍的前排与二侧,站的是使用弩弓等远程兵器的武士,而军吏和持短程武器的士兵、以及配备弓箭的战车御手,则站在军队的中央位置。军吏之中,又有低阶、中阶、高阶之别。

想要分辨兵马俑的阶级身份,可仔细观察他们的发型与头饰:以军吏来说,他们会佩戴有装饰的板冠;而士兵则是头戴介帻或束发绾髻。

将军俑:出土数量极少,又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共同特点是头载双卷尾冠,身材高大魁梧、气宇轩昂,有儒将之风。

军吏俑:又有中阶与低阶之别。头戴双板长冠或单板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低阶军吏并以口令在队伍中指挥阵形。

立射俑:和跪射俑持相同的武器﹣弓弩。为不着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在一个方阵中,要轮番射击而不伤自己人,就会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射击方式。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他们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绾圆形发髻,两手做持弓弩状,与立射俑组成弩兵阵形:前者位于阵心,后者则立于阵表。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骑兵俑:一般立于马前,一手牵缰绳,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腰窄袖短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蹬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武士俑:出土数量最多的兵种,平均身高约180公分,依着装又分为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前者大都分布于阵表,后者则多于阵中。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双臂前举、呈拉辔绳驾车姿态。

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