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一个令历代开国帝王头疼的问题,光武帝刘秀如何顺利解决?

2020-10-19 05:21    

公元26年正月,农民起义军首领刁子都被部下杀害,刘秀趁机出兵荡平刁子都余党及其他流寇,平定魏郡、东郡和清河三郡。于是,刘秀准备对有功之臣进行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历来是开国之后的头等大事,也是令历代开国帝王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一众文臣武将背井离乡、抛妻弃子跟着帝王打天下,往公处说是为天下苍生谋太平,而往私处说,则是为了能够获得帝王的封赏,封侯拜将,光宗耀祖。所以,开国帝王在论功行赏时稍有不慎,极易引起某些人的不满,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军队哗变。

比如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的论功行赏,就差点酿成大祸。

汉高祖六年正月,刘邦夺取天下后,开始封赏功臣。在封赏完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几位功臣之后,刘邦开始遇到了难题。

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几位,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都比较明确,刘邦也比较清楚,所以封赏起来不太费劲。然而,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远不止只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几人。也就是说,除了封赏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几位有大功劳的功臣之外,刘邦还需要对其他将领进行封赏。

问题是,这些“其他将领”的功劳不像萧何、韩信等人那么明显,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也不是十分明确,大家的功劳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高下难决。

如果在不能分出功劳大小的情况下冒然进行封赏,就难免出现封赏不公的现象。而封赏不公,危害不浅。刘邦因此犹豫,决定暂且把对“其他将领”封赏的事儿先压一压。那些被刘邦“压一压”而还没有得到封赏的将领们于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日夜争功,甚至有人还在暗中图谋“反叛”。

一日,刘邦在洛阳南宫桥上看见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小声议论,便问身边随行的张良:“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刘邦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闻言,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是好,张良建议先封刘邦平生最憎恨之人——雍齿。

于是,刘邦摆设酒宴,请“其他将领”们大吃大喝一顿,并催促丞相、御史加紧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心没有封赏了。”

刘邦封赏功臣的危机,最后虽然因为张良的计策而得到化解,但由此可见,论功行赏确实是开国帝王的头等大事,乱封赏不行,不封赏也不行。

那么,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如何进行封赏的呢?

1、公正封赏,命冯勤主持分封诸侯事宜。

冯勤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八岁会算术,年长后担任魏郡太守铫期的功曹。后经铫期推荐,冯勤入朝为官,以有才能,办事精心用力、公正无私著称,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郎中。

冯勤接到刘秀关于主管封赏事宜的命令后,立刻着手统计衡量各位将领的功劳大小,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与瘠薄,然后上报给光武帝。光武帝据此依次封赏,各位将领无不心服口服。

2、无私封赏。光武帝刘秀深爱阴丽华,原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因为阴丽华以郭圣通先于自己有儿子而一再推辞,刘秀只好封阴丽华为贵人。阴识是贵人阴丽华的哥哥,在征战中获得了战功。刘秀便想借此机会,增加阴识的封地。

阴识磕头辞谢,说:“天下刚刚安定,有战功的将帅很多,我作为后宫的亲属,还要增加封地,就无法面对天下。”表示不能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就多加封赏,否则就会导致封赏不公,引起天下非议。

刘秀接受了阴识的意见,最终没有增加阴识的封地,维护了封赏的公正无私。

3、不吝封赏。在本次封赏中,邓禹和吴汉都享有四个县的封地。

博士丁恭觉得此举超出规格,极为不妥,对刘秀说:“古时候,分封诸侯不过百里。干强枝弱,便于国家治理。现在封邓禹、吴汉四个县,不合法制。”

刘秀却不以为然,说:“古时候的亡国,全是因为无道,从来没有听说过因功臣封地多而亡国的。”

由此可见,只要有功劳,刘秀都会不吝惜封赏,即便超出规格和法制也在所不惜。

4、尊重个人意愿,这是刘秀封赏功臣时的一个独特之处。封赏之前,刘秀往往会让将领们各自说出所愿封的地方,河南太守丁綝只请求分封自己的故乡。有人问丁綝原因,他说:“我的能力小,功劳又少,能够封乡亭侯就很优厚了!”

刘秀尊重丁綝的意愿,封他为新安乡侯。

总之,正因为刘秀在封赏中既能够维护公正无私,又能不吝封赏、尊重个人意愿,所以很好地解决了令历代开国帝王都十分头疼的论功行赏问题,将士们心悦诚服,总体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