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不高考就不读书?参加高考“从头再来”信奉的还是高考改革命运

2020-10-19 07:32    

十年前的“白卷考生”徐孟南因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再次成为新闻人物。在 回望过去的丁酉鸡年,展望戊戌狗年 时,他告诉媒体:戊戌新年,我29岁了,或许,2018年对我来说会是“重生”的开始。他还向媒体透露 一件高兴的事:听说我要再次高考的消息,有很多已经进入社会的网友都找到我,询问如何参加高考报名。他们告诉我,也想进入大学深造。年少时,他们大多因为叛逆荒废了学业,迈入社会后生活不如意,看到我打算从头再来,他们也鼓起勇气希望再踏征途。

笔者想告诉徐孟南和所有准备重新参加高考的学生,选择参加高考,这是每个个体的权利,也反映出一个人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但是,还是要谨慎地把参加高考,作为“从头再来”的机会,因为就是参加高考成功,获得大学生身份,也不能就带来自己命运的全新改变,在29岁这个年龄参加高考,其实更需要淡化对高考的功利追求,而更重视大学学习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否则可能会对高考改变自己人生失望。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保安哥考上名校本科、研究生的励志故事,所有励志故事,都基于一个基本的逻辑,升学改变命运,但很显然,这些励志故事,只在升学这个环节管用,具体到个体的职业发展、事业发展,仅凭学历身份,在现代社会,已经不能改变命运。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20年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对人才的评价,将从过去重视学历,转变为重视能力,淡化身份。假如考大学、考研,追求的就是改变学历身份,以为有了更高的学历身份,就可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美的未来,最终会令个体失望,甚至怀疑为何当年要考大学、考研。

在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处在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在一些地方、一些学生身上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考上大学,也没有前途,进而选择放弃读书。而这其实是 功利的读书价值观,把读书和升学联在一起,觉得要派升学的用场,才读书,不派升学的用场,就不读书。而由于没有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放弃升学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竞争力,发展受阻,对于他们的“遭遇”,社会舆论以传统的学历价值观,将他们的“不如意”归为没有学历,依旧强化学历的重要性,而他们自己也没有从能力角度反思,认为自己家没有考大学,获得高学历,是失败的根源所在。

如果抛开学历角度,从能力角度看,读书不是为了追求升学、学历,那么,对待读书的态度就会有根本的改变,当年徐孟南想以零分对抗教育制度,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读书本身的重要,如果他觉得读书很重要,升学并不重要,那么,在这之后,他照样可以读书,而不是就此不读书“荒废学业”,而且,在过去10年间,他能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处都是,可以接受网络教育,可以自考助学,也可以参加成人高考。

有舆论认为,“白卷考生”重新参加高考,是对“读书无用”的暴击,其实不然,这依旧是对“升学有用”的强化,只有参加高考才读书,这是错误的读书观,包括那些向徐孟南打听怎样参加高考报名的,并不用选择高考这条道,读书的选择很多。强调读书本身的价值,不再只追求功利的升学目标,这正是我国正在推进的高考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所希望构建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学生高中毕业后,应该有多远的选择,而不是升大学一条选择,更不是升名校一条选择,每一条选择都可以令学生成材,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时代,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事。

徐孟南说看到现今高考改革觉得教育在进步,但不清楚他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他觉得好的教育制度是什么--十年前想 对抗教育制度,但只看到他交零分卷,而没有看到他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学习,获得自己觉得更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在过去10年间,确实已经取得诸多进步,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将步入普及化,高中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毛入学率达到87.5%),国家正在大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并努力倡导淡化学历,崇尚技能,也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但是,我国社会的教育观念,还固守在学历社会,以升学来论读书的价值,所以才会出现升学无用于是读书无用、升学导向的应试化、升学成功之后的混学历文凭等看似矛盾,却逻辑自恰的教育现象,只有走向能力社会,用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来论读书、进行学业规划,才能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读书的价值,不以升学来规划教育。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