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力

2020-10-19 07:57    

在上文《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领导力》中笔者谈到:关于领导力的概念,定义多达几百种。比较共识的要素是:领导力本质是一种影响他人的社会过程。也就是说,领导力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定义,正如美国当代杰出的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所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同时,绝大多数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所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或叫作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现代领导者单靠权力领导已行不通,唯有靠影响力领导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领导者主要依靠权力来达成自己的意愿;那么现代意义的领导者则更多是依靠其内在的影响力。这种内在影响力就是领导力。对于领导者而言,要想加强领导力,就要想方设法加强自身的影响力。

这一点,相信现今的多数领导人都深有体会。倘若领导人在单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动不动就拿权力压人,采用简单的、粗糙甚至粗暴的方式指使下级,动不动就说“这是命令”“这个必须今天晚上完成”“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要的是结果”之类的话,相信现今的90后、00后的年轻人是不会产生认同感、亲近感的,往往产生抵触感、消极情绪等,从而影响工作态度与效能,甚至离心离职。时间一长,对单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个很大的损害。

领导者什么样的强制性命令能够被下属顺利执行落实,并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效能?其命令要么是下属岗位职责所在,要么其体现先进的方向思路或价值观。被领导者只有在内心认同领导者的想法或者价值观,才会由内而外地愿意服从领导者的命令。如此,被领导者“个人认同”,积极与领导者“保持一致”,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者指挥和领导,领导者的影响力或领导力才发挥出最好效力、效能。

权力与非权力影响力

从宏观方面来看,领导力由权力影响力(亦称“强制性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

(一)权力影响力

人往往是组织、单位中的人。在组织、单位,领导者具有“法定”的对下属的控制权、奖赏权等。领导者有权力、有能力惩罚下属,使他们遭受痛苦和损失。下属为了避免惩罚而被迫服从领导者,接受领导者的管理。领导者有权力、有能力奖赏下属。为了获得奖赏,下属也往往选择愿意接受领导者的管理。

但是,一个组织单位中,倘若仅仅充斥着领导者对下属的控制,重复上演着惩罚或奖赏的故事,那必然是一个僵化的、低级的、没有生命力与前途的组织单位,其后果必然是“短命”。

优秀的、卓越的领导人绝不会把权力“简单化”“暴力化”“庸俗化”,而是充分发挥权力影响力的最大可能与效能,体现高超的规划力、决策力、组织力、激励力、应变力等。举例讲,一个实行目标考核管理的单位,考核目标的产生确定便能够很好地体现领导者的规划力、决策力、组织力等。1、目标它不是领导者拍脑袋决定的,也不是领导者不动脑地直接从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中拼凑的(有些部门下属制定的目标总是避重就轻或重复往年,不会去“跳一跳摘果子”),而应是领导者与下属一起共同确定的。2、目标的确立是有绝对原则的,它是领导者(领导层)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它具有系统导向性,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3、领导者确定的目标与规划,尤其要对组织单位发展需要的现在以至未来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需要对有关问题、事项进行准确合理的判断、决断,需要对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先进的规划、设计。以一所“非研究型”大学为例。试想,倘若这所学校不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做好科学规划与实效落实,仅仅玩一些“数字游戏”“表面文章”,这所学校会有前途吗?试想,倘若这所学校中直接面对学生的学生管理者、教师,不在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上下功夫,只在文体活动、宿舍管理、日常考勤、书本知识传授等“非核心事务”上下功夫,这样的管理者、教师会赢得同学们的认可与尊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学校领导者一定要拿出对单位、对人民、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的变化、师生尤其是学生的需要、学校存在的差距与问题等,认认真真做好年末岁初的总结与规划,切实体现领导者的优秀决策力、规划力、组织力与应变力等,向师生、家长与人民交上一份份优秀的、能够令他们满意或比较满意的答卷。其他行业领域的领导者亦同此理。

(二)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自然不是通过领导者职务、身份、地位等对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而是通过领导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等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思想力、人格魅力等,这种影响通常是深远而持久的。

领导者应具有正确独特的见解和科学完善的价值观,并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变成组织内外部的价值观,使组织更具有凝聚力,吸引他人追随。修炼思想,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没有思想和思想不好的干部,心智必定混乱,思想必定浮躁,方向必定错乱,行为必定盲目,工作难以尽责,服务难以尽情,群众必不满意。

人格魅力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情、相貌、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由人格魅力形成的感召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特质。超强的人格魅力就会像魔法棒一样具有吸引力的力量,吸引人听从,感召人追随。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有人格魅力。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讲道:“如果你想做团队的老板,简单的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地位,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如果你想做团队的领袖,则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格的魅力和号召力。”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孺的人格魅力的核心是有激情。同事称他“就像一团火能把周围的人点燃”,部属表示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言之足以服人,召之足以率人,行之足以示人,教之足以化人。如周恩来总理便是人格魅力领导的典型代表。他的人格团结同志,感化对手、敌人,化解矛盾、促成合作等。

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与影响力

1955年万隆会议,当时许多国家对新中国还没有接受,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敌意,有人估计会议不会通过中国代表的任何提案。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并在许多实质性问题上同新中国达成了共识。一位国家领导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许多领导人的心声:“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议上为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度与人格魅力所折服。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

高尚的人格能让领导干部信而有威,卑劣的人格则会让威信扫地。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的不是文化水平,而是精神境界;浅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道德修为;弱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人格力量。有的领导干部在会上作报告,道理说得透彻,措施讲得有力,前景描绘很鼓舞人,但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信,甚至讲得调门越高,群众越反感,为什么?正如有的同志所说,如果看到的是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甚至嘴上反对行为,恰恰是其本人暗中迷恋或悄悄在做的行为,其结果只能增加不信任感。

一些领导干部表里不一,患了“人格分裂症”;一些公道不明;一些甚至是非不分、没有原则底线;故即便他们位高权重也难以服人率众。这样的领导何谈“领导力”?这样的领导还配做“领导”吗?!

参考材料:

1、萧七公子《领导力》,古吴轩出版,2016年版。

2、吴学意《人格魅力也是领导力》,《解放军报》2016年9月20日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