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七夕会·美食 | 农家菜

2020-10-19 12:37    

江南水乡古镇里,总有些带农字号的酒肆饭店,其一大特点是河鲜多、蔬菜鲜。有酒馆在装潢上下了一番心思——青砖黛瓦,八仙桌,长板凳,青瓷碗,外加些劳作工具做装饰。这些农家元素,令城里来的顾客真有身临乡居农家之感。更有讲究的,沿河盖上一弯长廊,欸乃橹声里,游客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还能欣赏着渔人撒网捕鱼的美妙景象。

城里人大概不知道,那开农家酒肆饭店的,其实并非都是农人。有城市人在经济开放中觅得商机,择镇租赁门店。店家从真正的农民手里定点采购食材,加工成菜肴,价钱要比城市里便宜一些。用餐时,顾盼一下,几乎每桌点的菜大同小异。时而听见邻桌有当地食客,在跟熟人打招呼,说今天这条鱼真是不错,或者说这个鸡毛菜是没打过农药的。一般翻桌子多的酒店总是口口相传、名声在外的。

在笔者的老家金山,有一段谚语流传至今:正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出洞黄鳝四月底,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七夕要吃四鳃鲈,八鳗九蟹十鰟鮍,十一十二吃鲫鱼。但凡吃这些应时的菜,那滋味多半是过时不忘,总是生成明年再来的意思。大概是生于农家的缘故,我难得上一回馆子问津农家菜,总觉得那滋味不对胃口,多数的所谓农家菜已经过改良,以重味、重油、重调料的烹饪方式,迎合多数游客的口感。

我的父亲很会吃。对于吃的方面他总是信奉原汁原味,做任何的菜都不放味精,基本不吃煎炸类的食物,总以蒸煮为上。红烧羊肉色味俱佳堪称一绝,白汤肺头又恰似阳春白雪清香扑鼻,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文火煨的猪头肉了。

童年时的印象里,薄雾的清晨,父亲起个早,在集市上从东头走到西头,拣中意的猪头买回家来。母亲拔毛、刮皮,一阵忙碌,父亲则在旁边絮叨着买它的过程。洗净后,母亲打来井水,父亲就把整个猪头放在灶头上的大锅里。锅里不放葱姜八角,只用从桃李树上修剪下来的枯枝烧火。柴火噼噼啪啪爆响着,锅里翻滚着水的咕噜声。父亲撇去浮沫,把火压小,慢慢地煨着。香味弥漫时,总是引得村里的狗儿们在灶头边摇头摆尾作谄媚状。

这个猪头在大锅里一直煨到吃晚饭,父亲便用个大脸盆装上它,放在八仙桌的中央。它热腾腾地低垂着眉眼,却有份傲视一切的霸气。母亲端来蘸料,父亲便动手拆开猪头肉。呵呵,在掰开它的一瞬间,肉香经过鼻子一路畅行至五脏六腑,啧啧,那叫一个香呵!那种香味是一辈子萦绕在心底的滋味吧。(朱亚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