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 >正文

子弟兵: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2020-10-19 18:50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确立这一主题,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6月2日,一名小女孩在为世界环境日而创作的环境艺术作品中玩耍。

    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6月2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北京市环保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日环境艺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军事区域造林绿化、森林草原保护,先后完成三荒造林任务160万亩,保护森林和草原1700多万亩,治理京津风沙源60万亩,以构建北方生态屏障、长江两岸绿化、高原绿洲等大型造林绿化活动为牵引,支援国家和驻地生态建设绿化45万亩,有效提升了军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为部队战备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仅在2016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60余万人次、动用机械车辆2.5万余台次,种植乔灌木480余万株,种草300余万平方米,造林绿化面积达8万亩,29个单位、23名个人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及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绿化奖章。

    “十二五”期间,军队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和造林绿化军民融合式发展文件,建立了联防联治和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拓展了军地造林绿化的模式和途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军事效益和生态效益。

    “十三五”期间,军队将持续抓好重要方向、重点区域生态植被建设与保护,开展三荒造林、海防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支援地方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完成500个营区造林绿化升级改造,继续抓好1700万亩林草资源管护;制定颁发新的军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及配套的法规制度标准,建立完善军队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

    玉树骑兵连冒雪在三江源参加植树。文明 摄

    5月中旬,三江源雪花纷飞,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骑兵连官兵在结古河畔的“军民林”挥镐扬锹,在滩涂上植下一片新绿。

    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然而,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地表下不到半尺就是冻土层,树木成活率低。

    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玉树骑兵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扛铁锹、抬树苗、上荒山、入牧区,在训练执勤之余播种绿色。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玉树骑兵连官兵先后在营区种活了黑刺、红柳等7个品种的树木3000余棵,使营区绿化率达到80%。昔日寸草不生的营区,而今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生态家园。

    “守卫在江河源头,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让祖国的母亲河更加清澈、美丽。”连长王育龙说。

    西藏那曲军分区巡逻队官兵拍下的藏羚羊。

    时至初夏,藏北羌塘仍是一片冰雪的世界。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藏羚羊的重要栖息地。

    每年这个季节,成群结队的藏羚羊便会迁徙至水草丰美的栖息地产仔。连日来,西藏那曲军分区组织多支巡逻队深入无人区巡逻,守护正在迁徙途中的藏羚羊,严防盗猎事件。

    在硼双公路380大桥处,数十只藏羚羊正在穿过道路,前往百公里外的色林错地区。这是藏羚羊产仔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

    “停车!”发现正在迁徙的藏羚羊群,带队的双湖县人武部参谋索朗旺堆,立即让司机把车停在百米开外。

    他叮嘱驾驶员:“不要鸣笛,以免羊群受到惊吓。”待羊群安全通过公路,车队才继续往前巡逻。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上世纪80年代以来,猎杀藏羚羊的犯罪活动一度猖獗,其种群数量从20多万只锐减到几万只。

    “最猖獗的时期,盗猎分子开着卡车进入羌塘地区,一次作案捕杀上千只藏羚羊。”说起盗猎分子的犯罪行径,索朗旺堆十分气愤。

    车队沿公路行驶,2辆运送货物的卡车迎面驶来。人武部民兵帕得走上前,示意对方停车。

    “请出示证件,配合我们检查!”随后,帕得和2名战士登车检查,在确定无可疑情况后,予以放行。临别时,他用藏语叮嘱卡车司机:“不要驱车追逐野生动物。”

    藏北地区人烟稀少,是众多珍贵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家园。双湖县人武部常年组织民兵巡逻,打击盗猎行为。每年夏季,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产仔和回迁时,他们都会严格管控来往车辆、人员。

    这些年,他们还与地方林业局执法人员密切合作,先后20余次协助破获盗猎走私案件。

    资料照片:文昌航天发射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把任务完成好,还要把环境保护好。”世界环境日前夕,文昌航天发射场着眼提升综合测发能力开展了一场演训。记者注意到,保护场区生态环境作为一条硬性规定被写入训练要求中。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在筹划建设之初,各级就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刚性要求。”指挥员胡旭东带着记者来到发射场转运轨道前介绍说,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圆满首秀。当时,火箭就是经过这条“通天大道”,“走”到发射塔架前的。

    “这条‘通天道’既绿色环保又安稳可靠,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航天人的生态环保理念。”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主任周凤广告诉记者,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发射场两个发射塔架最终设计为共用一段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转运时要拐4个60度的大弯。按常规设计两段直的轨道,既安全稳妥又简单可靠,但却会对沿途的原生椰林、湿地和滩涂等造成破坏,所以必须采取新设计方案保护生态。新一代火箭是重量级的“大个子”,转运过程对轨道的要求极高,设计一条能让火箭“拐弯”的轨道并不容易。设计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新型施工技术,成功为发射场“拯救”了一大片绿色。

    走到发射塔近处,记者对一个大罐子产生了兴趣。“这是我们设置的残液收集罐。”发射场燃料加注指挥员曹国斌介绍说,加注完毕后,管路残液通过自流或者氮气吹扫方式进入残液收集罐,保证了管路清洁环保,积液也可进入加注罐再次利用。

    “每一次火箭问鼎苍穹,都是‘绿色远征’。”胡旭东告诉记者,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燃料,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是液氧液氢煤油燃料,燃烧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火箭测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独立环节都充分考虑到生态环保要求。

    近年来,新材料、智能化等技术迅猛发展。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一直紧跟技术前沿,坚持用生态环保的理念创新实践,营造出多项“两全其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液氢贮箱置换流程得到改进,减少了氦气损耗;任务残留的液氢、液氧通过高空排放方式处理,实现对生态环境“零影响”;使用冷冻水为厂房空调提供冷源,既节约电能又减少了氟利昂排放……

    资料照片:守护昆仑山隧道的武警官兵在山上植树。央广网记者葛修远 摄

    青藏铁路沿线,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苍凉与荒芜是这里的主色调。

    恶劣环境阻挡不了驻守在沿线的武警青海省总队官兵心中对绿色的向往。他们克服困难在天路之畔植绿,为“生命禁区”增添了生机。

    在海拔将近5000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上,高寒缺氧、飞沙走石,守护昆仑山隧道的官兵对绿色更为渴望。初春,在离营区不远的一处山坡上,四级警士长马全林正带领几名战士挖树坑。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这里把树种活。”马全林说,几年来他们在山上一共种了近百棵各类树苗,定期给树苗浇水、施肥、铺干草,可栽下去的树苗连发芽的迹象都没有。直到有一年,两株红柳终于吐出了嫩芽。在官兵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有十几株红柳顽强地活了下来,绿色梦终于绽放昆仑。

    关角隧道中队驻地常年狂风肆虐,有时甚至连旗杆都能吹弯,树就更甭提了。“种不了树就种草!”官兵与恶劣环境展开较量。

    官兵在营区开出一块平地,挖至地下30厘米,均匀地撒上10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从外面铲回蒿草、芨芨草等整齐地摆放进去,再浇水、施肥,最后用塑料膜平铺在上面,拿石块压紧。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移植的草皮在“新家”冒出了嫩芽。

    ……

    为了改善驻地脆弱的生态,近年来,这个总队官兵积极参与“千里共建青藏铁路生态文明线”、格尔木“万亩防沙林”、“丝绸之路”经济带绿化等活动,与驻地群众一道投身到生态建设中,让绿色在天路沿线不断延伸拓展。(综合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经济网、央广网等报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华社记者王东明、于晓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