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最高票价12元的印度电影,能在中国“长生不老”了?

2020-10-19 20:01    

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已经从唱歌跳舞人开挂,变成了女性梦想又励志。前者是外在的、艺术的一种评判和考量,后者是内在的,情感的一种共鸣和感知。

当一切艺术,从冰冷的判断到情感到感知,它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窗口,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印度电影在近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兜兜转转,始终打不开局面。直到阿米尔·汗的出现,一切发生了转折。

又随着《摔跤吧!爸爸》具有里程碑式的超10亿票房,让印度电影不再止于阿米尔·汗。(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今年在已经上映的4部印度电影里,票房最低的是《巴霍巴利王2》,但也有7674万。这部电影和目前走红的印度电影完全不同,它是类型片属性很强的特效大片。

反过来说,其余三部剧情片票房均破亿,而且有两部冲入2018进口片前十名。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高度。

当印度电影掀起热潮时,国内影迷和媒体纷纷惊呼印度电影已经扭转了颓势,前途一片大好。但印度电影本土市场“造血”功能如何?中国狂热资本疯狂追逐下,印度电影引进甚至合拍会发生哪些变化?可能更需要关注和警惕。

印度片,真的已经到了在国内“长生不老“的地步了吗?

改变印度6亿女性命运,

为何也能感动中国?

《摔跤吧!爸爸》对于印度电影的引进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它基本上改变了普通影迷对于印度电影刻板的固有印象,不再相信类似于《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只是印度电影的零星个例。

而相比《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显然更接“地气”。它的每一个问题,都狠狠的砸在影迷的心上,让他充分关注和联想自己的现实生活。而这部电影破12亿的超高票房,让一连串印度电影走入中国市场,形成了高密度的“印度热”。

从去年5月份《摔跤吧!爸爸》到今年的《起跑线》,这些印度电影本质上都有着“三叉戟”。即女性、家庭、励志,而无论放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这“三叉戟”基本上都受用。

事实上,女性、家庭、教育、每一个问题无一不是中国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即便是宗教信仰的矛盾,也能在内地找到现实落脚。印度的宗教,某种程度上带有中外对立的反叛和对抗。这在中国,可以是崇洋媚外的讽刺,可以是家长传统的叛逆,总之,印度电影的精神母题好似为了国人量身定制。

当我们的“死扣”没有解开的时候,印度电影就是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和好莱坞冗长的IP开发不同,印度电影在内地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印度电影已经自成一派,形成了品牌效应。

回到《厕所英雄》,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纳利不堪忍受户外如厕的痛苦,婚后第四天逃回娘家,说“如果没有一个独立厕所,就不回家。” 某社会慈善机构为此建了一个厕所,小两口才得以团聚。

目前,这一电影的豆瓣评分达到了7.3分。虽然其网络资源早已解禁。但从电影首日近20%的排片占比来看,利用其独特的类型和优质的口碑,基本上又是一部妥妥的破亿电影。

年产量超1000部最高票价12元

印度电影能不能“持久引进”?

和其他国家电影所不同的是,印度电影似乎对于时效性要求的并不严苛。《厕所英雄》的引进,滞后了10个月;《起跑线》的引进,滞后了11个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引进,滞后了一年半;《神秘巨星》的引进,滞后了3个月;《摔跤吧!爸爸》的引进,滞后了7个月。

对于小众批片来说,天敌就是网络盗版资源。因为口碑突出的高分佳片,早就在内地成为了“网红”,口碑平平的电影绝大多数都难以被引进,即便引进也基本是九死一生。因为它不具备独特的优势,无法和国产大片以及好莱坞电影相竞争。

但印度电影,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只有有足够的口碑,足够的话题,在内地仍然有着足够大的市场。这是印度电影最独特的优势,但当市场空间扩大,需求增高,印度电影本身具备“持久引进”的特点吗?

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国,年产量超过了1000部。但回本的电影不足5%,这一数据甚至低于中国。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引进国内的印度电影,都是千里挑一的绝对佳片。其上映延期,是缺乏足够多具备时效性佳片的现实无奈。

印度电影类型丰富,在海外发行上依靠强大的印度裔也有着远好于中国的海外发行体系。但印度电影,也因为过于庞大复杂的生产体系,在质量上良莠不齐。

如果说,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是中国影迷对文化陌生的戏虐,那“手扛摩托,脚踢汽车”的雷人片段就是印度电影的真实反馈。

印度由于其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国民的文化素养不高。其前四大多厅影院院线平均票价为2.75美元,但承载更多观影需求的单厅影院平均票房只有1美元。据报道,2016年,印度电影平均票价为47卢比(约4.7元人民币),远低于中国平均票价33元人民币,多年以来印度政府还是限制了很多地区的最高票价不得超过120卢比(约12元人民币)。

其实票价高低,只是一个外在的数据衡量。其实质问题在于,为了契合印度影迷自身的文化属性和观影需求,电影的质量注定不会“曲高和寡“。印度歌舞片段的前身,是中场休息供男性影迷休息娱乐的必备项目,其发展的初衷就是带有情色意味的。

只是后来,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才一步步演变到了今天这样。但印度仍然存在的男性主义,除了反映在居高不下的强奸率外,电影里追火车、撕汽车等雷人片段是不是也是顺应了男性影迷的观影需求呢?

这种观影需求是国民文化素质的直接反馈,如同我们前几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对于喜剧的大量需求,导致一批平庸闹剧的产生;如同现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对于“前任”话题的关注,让“前任“成为了爱情片的一大支流;而大量95后、00后走入影院,对于口碑、个性的需求增高,让文艺片和纪录片有了生长空间。

印度电影目前的发展现状,无法保证源源不断的输出高质量佳片。但狂热的中国资本,又该如何在“印度热“中疯狂掘金呢?或许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大量挖掘严重延期但口碑突出的高分影片,通过强大的商业包装引进内地;二,中国资本进入上游,与印度片方合作,加速”定制化“生产。

中国商人,是神是魔

如今,阿米尔·汗已经成为了内地人人皆知的超级明星。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的个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阿米尔·汗通过一部部作品奠定了如今他在中国的人气。

阿米尔·汗已经“成长”为了在中国堪称绝对一线的电影明星,而他的身份也从演员向制片人、影视公司老板转变。阿米尔·汗的多重身份,必然会受到中国资本的疯狂追逐。

《神秘巨星》中阿米尔·汗不再是绝对主角,整个电影的口碑和《摔跤吧!爸爸》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部电影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首部以分账片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电影。阿米尔·汗影业正是这部电影的出品方,中国的创世星影业时是这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

长期深耕印度批片引进的创世星,终于守候到了一个大IP。通过参与上游,改变印度电影引进的游戏规则等多重方式,在印度电影引进上占据着绝对的份额。而作为回报,《神秘巨星》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是印度本土的10倍。

无论是对于阿米尔·汗还是对于创世星,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随着印度电影高票房常态化,批片价格翻倍式增长和分账片模式也注定会出现。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印度电影继续拓宽海外发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国电影在引进片方面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类型,填补题材的空白。

但引进片的主动权和天花板似乎都比较明显,因此从不“安分”的中国商人早早就盯上了合拍片这块大蛋糕。早在《我的个神啊》走红内地的时候,中国就和印度尝试合拍电影。

2016年,两部由华夏电影(中国)、孔雀山文化传媒(中国)、爱神国际娱乐(印度)、Trinity影业(印度)联合制片的中印合拍片在印度举行了发布会。这两部电影的中文片名分别为《私奔到中国》(暂定)和《阿辛哥的奇妙之旅》(暂定)。

暂定2017年上映的两部合拍片,直到今日都无见踪影。而因为中印政治关系在2015年升温,中印合拍片有了政策上的倾斜。但《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和《大闹天竺》3部反映中印友好交流题材的电影,在口碑上都无法令人感到满意。

但印度电影票房一日不减,中国商人的热情就于日陡增。中国资方逐渐参与到印度电影的前期创作,渴望对印度电影中一些不适应国内市场的细节进行调整和修改,甚至在前期题材的选择上提出更适合双方国情的故事。

但印度电影在内地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极度本土、极度真实的条件之下。如果中国资本的渗透改变了这一优势,谁还能保证影迷会愿意看一部“扭曲的且定制化”的印度电影?

而印度本土电影本身在内地就过于单一化,凡是主打视效的大片无一成功案例,(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起码和聚焦现实本土的剧情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身的类型单一,随着需求量增多,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当这些问题,随着一部又一部印度电影大爆会变得越来越棘手。任何国家、任何类型的电影都是建立在日益更新且日益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持久的吸引影迷,想要靠一时的单一类型通吃市场?不存在的。

(文章来源于:第一院线摘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