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自然 >正文

印度洋上的“海底捞”

2020-10-20 06:28    

不少人玩过一个叫“黄金矿工”的网游,用键盘控制“抓斗”抓取金块、钻石。在西南印度洋,也有一群“矿工”。他们抓的不是黄金,而是来自数千米海底的“宝贝”。

下斗:直指水深3850米

当地时间6月12日2时,随着“向阳红10”船艉A型架的外摆,一个巨大黄色抓斗缓缓向船外侧海面移动,几分钟后,沉入海中。中国大洋第49航次第4航段的科考队员正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下放深海电视抓斗。

近两吨重的电视抓斗,可以下放至6000米深的海底。通过其自带的摄像机,科考队员在船上实验室就能观察海底情况,再通过监视系统操控抓斗的开合,抓取海底样品。

2个小时左右,电视抓斗到达3850米深海底。

科考队员正从海底岩石上取样

“石头、石头……”样品管理员梁锦小声念叨着,只有抓斗距离海底10米内,科考人员才能看清海底状况。“比较理想的点位在既有岩石又有沉积物的地方,样品更丰富。”梁锦说。

随着抓斗继续下沉,海底的情景渐渐清晰。一片灰白色,全是海底沉积物。没有看到石头,队员们有些失望。

“驾驶台,请向东南方向移动200米。”梁锦决定改换抓斗的下沉点位。

几分钟后,“向阳红10”船到达新的点位,抓斗再次缓缓下放……这一次运气不错,抓斗下方有几块石头,设备负责人徐航立刻控制抓斗择机抓取。

“抓到了,收缆!”

开斗:貌不惊人的“无价之宝”

经过近2个小时的漫长等待,抓斗即将浮出海面。从几千米海底抓来的样品就要呈现,令人充满期待。作业组的队员纷纷前往船艉甲板各就各位。

在网游里,玩家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按,“抓斗”就会迅速收回。在“向阳红10”船上,回收抓斗却非易事。随着船的摇晃,几吨重的抓斗摇摆不定。

“拉紧绳子。”作业组组长丘磊喊道,几名科考队员在两侧用力拉紧止荡绳,抓斗的摇摆幅度慢慢变小,最后稳稳停在了甲板上方。

“开斗!”丘磊用对讲机向实验室的设备操作员发出指令。

抓斗缓缓打开,“咚!”随着一声闷响,一大块黑乎乎的石头和一堆灰白色的“软泥”落在甲板上。这看似貌不惊人的石头和海底沉积物,对于科考队员来说可是“无价之宝”。

队员们对样品拍照后,生物组的王跃云戴着手套,拿着镊子在石头上寻找着什么。不多时,便夹到一个白色的小珊瑚,小心翼翼地放入样品袋中,如获至宝。“石头上常常会附着珊瑚、海绵、海百合等生物,我的任务就是将它们采集起来,固定并保存起来,以用于后续分析底栖生物多样性。”

待王跃云挑拣完毕,剩下的就是地质组的事了,队员们将岩石、沉积物样品分别编号、封袋、装箱、检修抓斗、清洗甲板……在船到达下一个抓斗站点前,这些工作都要完成,同时做好再次放斗的准备。

“最希望抓到硫化物矿石”

船上的作业向来不分昼夜,24小时轮流倒班。电视抓斗一动,船上更是忙个不停,需要船员、作业组和专业组队员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首席科学家首先下发作业通知单,随后,船员驾驶船舶到达作业点,开启动力定位系统,保障船只精确定点;保障组队员操作绞车,控制抓斗起降;作业组队员拽住止荡绳,防止抓斗摆动;抓斗设备负责人在实验室观察监控屏幕,操作抓斗张合;多波束实验室值班队员记录收放抓斗的数据信息;生物、地质等组员到甲板取样,并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多人多点的默契,使得在黑暗海底里不知沉寂了多少年的石头和沉积物得以见天日。

上午9点,已经忙了一个通宵的梁锦再次来到实验室,研究抓斗样品。虽然值班时间早已结束,但身为样品管理员的他依旧毫无睡意。他和值班的地质组队员一起把沉积物烘干,然后过筛,最终剩下一堆干燥的灰白色粉末。

队员们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些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要用仪器测量分析其元素含量是否异常,以探寻矿藏的蛛丝马迹。

“这些样品可以帮助我们调查这片海区海底的基础地质信息,了解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梁锦说。

截至6月12日,中国大洋第49航次的科考队员已经完成了80多站次抓斗作业,获得了大量岩石、沉积物、生物样品,其中包括珍贵的硫化物矿石。

梁锦介绍,在海底,金属硫化物热液区分布范围相当小,即使是大的热液区,其直径也不过几百米,寻找起来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直接找到并抓到硫化物矿石。”梁锦说。

标签:印度洋 海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