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饮食 >正文

从史书看红酒,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2020-10-20 13:55    

葡萄酒是一种传统的酒类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葡萄原产于加斯比海域、小亚细亚地区。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在我国古代被成为”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中国也是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国葡萄酒酿造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的凉州词,应该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描写葡萄酒的古诗了。但葡萄酒并非只是唐代才有,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葡萄酒的存在了。据太史公记载: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这一史料证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葡萄的种植,但因为技术问题,葡萄只能供应给当时的达官贵人。相传在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姓孟名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地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可见葡萄酒诱人的魅力。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据《太平御览》记载,贞观13年(即公元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酿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以致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

除了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外,李白的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元稹的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还有鲍防的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这些诗词都反应出了葡萄酒在唐朝的流行。

到了明朝,人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喝葡萄酒了,他们还发现了葡萄酒的另外一种用途,药用价值。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写到:“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葡萄酒能增进健康,驻容养颜。

明朝时期,葡萄酒已经想当普遍了。冯梦龙收集整理的《童痴一弄 。挂枝儿 。情谈》:“圆纠纠紫葡萄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扑簌簌珠泪儿(不住在)腮边吊。(曾将香喷喷)青丝发,(剪来)系你(的)臂,(曾将娇滴滴)汗巾儿,(织来)束你(的)腰。(这)密匝匝(的)相思也,(亏你)淡淡的丢开了。”中多次出现了葡萄,可见葡萄已经相当普遍,且在明朝奇书金瓶梅中也描写了西门庆一边喝酒一边玩投壶的场景。但随着明朝的国力衰弱,葡萄酒文化也随之没落。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成为了葡萄酒的粉丝。康熙皇帝最初与葡萄酒结缘是因为他得了重病疟疾,几位西洋传教士便向皇帝建议,为了恢复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康熙就一直保持这个喝红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去世。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可见康熙皇帝对葡萄酒的喜爱。

到了清末民初,国力衰败,百姓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葡萄酒文化也衰落到了极点。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他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引进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且将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葡萄酒得以再度流行。

到了现代,葡萄酒文化稳步发展,张裕,长城,紫轩等葡萄酒品牌百花齐放。但小编还是喜欢唐朝时期的葡萄酒文化。在王翰的《凉州词》中,小编体会出当时那种涵盖一切、睥睨天下的气势,以及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盛唐精神。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此诗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的史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