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二战时,同是盟国的苏联,为何损失最大?

2020-10-20 17:15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闪电式进攻对苏联开战,苏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理当对苏联予以援助,他在发表了一篇措辞感人的的支持苏联的声明后,签订了苏英共同对敌的行动,却迟退不肯采取具体的行动。

作战中的苏军

苏军承受着四百万德军的疯狂进攻,于是,斯大林建议美英二国在欧洲西西部开辟第第二战战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尽管美国予以支持,丘吉尔却认为条件不成熟。后来,因为外界压力太大,英美两国虽然同意合作,但战场却仍然在欧洲,却是在北非对德作战,欧洲洲战场上仍以苏联一家对付德军,为此,苏联遭受了伤亡二百万人的巨大损失。

1943年,苏联对德战争形势已有好转,丘吉尔感到再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有可能在欧洲夺取重大利益,于是在德黑兰举行了英、美、苏三巨头参加的会议,并在最后勉强同意于1944年5月后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二战胜利后的苏联

丘吉尔迟迟不愿开辟第二战场,其意图就在于借德国之手打击苏联的社会主义力量,再借社会主义苏联打击法西斯德国。希腊记者杰烈比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作了精辟描述:“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时苏联已完全精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首要作用。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他希望俄国人孤立地同德国人战斗。这样,不论战争的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