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高手在民间:三位“剪刀手”的社区故事 展示着剪纸的魅力

2020-10-21 00:40    

李孟生指导居民剪纸技艺

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男主角的一双“剪刀手”令人印象深刻。当然,爱德华的手是机器人的天生属性,而于普通人类来说,拥有这样一双技能高超的“剪刀手”则要靠天赋和大量的后天练习,本期“社区人物志”,让我们走近三位活跃在社区中的“剪刀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和生活领域,展示着中国剪纸的魅力。

顾燕萍:小学数学老师社区来教剪纸

顾燕萍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然而在她所任职的大华二小,很多学生却都是因为剪纸课认识了她。同时,顾燕萍这位体校出身的数学老师还将自己的剪纸技能传递到了社区中,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门民间艺术的精彩。

作为上海市非遗项目(剪纸)特色学校,2000年大华二小就开始普及剪纸技艺。当时刚刚工作不久的顾燕萍觉得剪纸很新奇很好玩,于是也剪着玩,没想到,凭着悟性,很快从初级“剪”到了中级、高级。

为了系统地学习剪纸,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顾燕萍后来去了宝山少年宫剪纸班学习。在一年半的剪纸课程学习中,顾燕萍师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建中大师,剪纸技艺日益见长。

如今,既是数学老师又是班主任的顾燕萍同时担任大华二小的剪纸课老师,她还是大场镇非遗传习所艺术指导员。

“剪纸不但给我带来生活中的快乐,对我工作也挺有帮助的。”这就是剪纸给顾燕萍带来最大的收获。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顾燕萍首先想到的就是剪纸。“当我拿起剪刀和纸张剪起来的时候,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没啥大不了的事,什么事都能放下。”她笑着说。在教学中,顾燕萍经常会采用剪纸过程中去发现美的态度,教育孩子们什么是美的东西,朗诵、演唱、舞蹈、表演到底美在哪?在日常生活中去如何发现美、追求美,培养孩子们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观察社会和事物的能力。

“其实我是一个肠子直到底的很粗线条的人,是剪纸让我更细腻了。”少体校出身的顾燕萍,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却顺利进入了行知中学体育集训队,她在那里遇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和同学,毕业后直升上海体育师范学校,体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华第二小学,先后担任数学老师、班主任、剪纸老师。“我的数学真的是体育老师教的,现在又将剪纸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顾燕萍笑言。

李孟生:签约传授技艺社区传承非遗

社区晨报记者陆骏健

今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长宁区十个街镇社区文化中心主任和社区签约的非遗传承人代表上台举行了“非遗在社区”签约仪式,其中与周家桥街道签约是南派剪纸传人李孟生。当天上午,他来到周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居民们简单介绍了剪纸艺术,并带来了不少作品进行展示,现场还手把手指导居民剪纸。

“名师出高徒”,早在13岁时,李孟生的父亲就让他拜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寿为师,不过更多的时候,李孟生都是靠自学。即便如此,李孟生的这把剪刀却一直拿到现在。尤其是从二十岁到四十岁,李孟生称之为“剪纸的疯狂时期”,待到退休后,他的这把刀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剪纸种类很多,全国各个流派也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绣花、窗花、吊帘。我主攻南派,以刻为主。”不同于剪纸,刻纸需要先定稿画样,随后在腊盘上用刻刀刻,技术要求很高。

在长宁,李孟生曾参与很多街镇的文化工作。这次回到周家桥街道,他感到十分亲切。因为当年周家桥街道文化站的筹建,他也曾帮忙,如今在社区里还有不少好朋友。此次作为非遗传人重回周家桥,他表示愿意尽全力配合街道,把文化事业搞得更好。

李孟生对民俗文化十分痴迷,也为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早年推广金山农民画。“我家住在天山五村,骑自行车到西站(现中山公园附近),坐3个小时小火车到金山,了解研究金山农民画。”对于文化的推广,他说同写新闻一样,要有切入点、有由头,这样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剪纸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功夫丝毫不逊于书画,但后者明显更有市场。“但一到国外,剪纸作品就十分吃香,我们出国展示时经常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还有就是在社区里,我们剪纸也很受居民欢迎。”

李孟生觉得非遗传承之路不易,“既要有平台,还要能找到有天赋之人,技艺才能更好地传下去”,这一次他很想看看能不能在周家桥社区里,找到可以托付的传人。

姚关林:大师“隐藏”社区剪纸装饰楼道

社区晨报记者刘皓

在闵行区虹桥镇井亭苑邻里中心三楼,有一间小小的剪纸工作室,里面陈列着《红楼梦人物》《梁山好汉》《十二生肖》等一件件神形兼备、细腻玲珑的剪纸作品。这些精细的艺术作品全都出自同一人之手——62岁的姚关林。

然而很少有居民知道,这位看似“默默无闻”的剪纸老师,其实是有名的剪纸艺术家——翰墨书画院院士,杨州八怪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联谊会会员到秘书长、副会长,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其作品被10多部艺术书收入,更有两幅写意剪纸作品被编入《中国民间剪纸史》!

这位扎根在社区里的剪纸艺术家自幼酷爱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专攻剪纸和篆刻,刻苦自学,孜孜以求。从“红双喜”“红楼梦”到“敦煌”“江南水乡”,姚关林的剪纸之路可以算是“无师自通”。

姚关林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三无堂”。年少时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无文凭、无社会关系、无良好的学习环境。姚关林只能白天上班,晚上自学,故曰“三无”。

姚关林常常怀念童年,怀念梦中的江南水乡。他开始思考,能不能用手中的剪刀,把消失的美景永远保存下来,为剪纸艺术争光添彩?1999年10月,姚关林开始尝试用剪纸表现江南水乡的韵味,第一幅作品便是拱桥下、河道两旁房屋错落的建筑景象,至今一直放在家里。

传统是剪纸艺术的根,发展是剪纸艺术的生命。为此,他应居委会之邀开办剪纸班,为社区剪纸爱好者授课。为了增加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的艺术氛围,他又贡献出了自己多幅剪纸作品装饰楼道。“只有不断传承和发展,为艺术作品融入新的元素,剪纸艺术才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姚关林说。

【相关链接】

2018年长宁区非遗项目进社区签约项目

周家桥街道:刻纸

华阳路街道:江南传统文人香事、孙跃明梅派京剧

新泾镇:撕纸、西郊农民画

虹桥街道:书法、赵津羽昆曲

仙霞新村街道:陈仑孚江南丝竹、王兴仁沪剧

天山街道:捏面人

北新泾街道:舞狮、打莲湘、荡湖船、抖空竹、踩高跷、蚌壳舞

程家桥街道:上海画绣

江苏路街道:海派写实石雕技艺

新华街道:法华牡丹嫁接技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